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四教学案:第二单元_第四课_探究世界的本质有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四教学案:第二单元_第四课_探究世界的本质有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e7e0f9b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49

不符合材料所指;材料并非对自然界的看法和观点,是历史观,D不当选。

[答案] B [融会贯通] 图示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知识点一 自然界的物质性

1.目前人们已经知道,太阳约在50亿年前形成,地球的诞生距今也有46亿年之久。由此可见,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上帝和诸神居住的天国,所有天体都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这表明( )

A.生物产生和进化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B.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C.人类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D.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产物

解析:选B 材料旨在表明天体的形成和发展,A、C、D不符合题意;所有天体都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这表明自然界具有客观物质性,B正确且符合题意。

2.下列各选项都是对物质概念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 A.物质就是有形或无形的东西

B.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独立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 C.物质是由分子、原子、基本粒子等微粒构成的

D.桌子、凳子、山、水……具有具体形态的东西都是物质

解析:选B 根据物质概念可知,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B项符合题意。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有本质区别,A、C、D三项均错误。

3.在哲学讨论课上,一位同学说“物质是永恒的”,另一位同学说“一切事物都是有生有灭的”。这两种说法并不矛盾,是因为他们所说的“物质”与“事物”是( )

①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②客观与客体的关系 ③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解析:选B “物质是永恒的”指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一切事物都是有生有灭的”说的是具体的物质形态,故二者是抽象与具体的关系、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客观与

5

客体的关系。本题选B项。

知识点二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4.有人认为:“人类社会是有意识的人参与的,故不具有物质性。”下列能反驳该观点的是( ) A.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都是统一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B.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以及构成要素都是客观的 C.社会运动的载体是人类的活动 D.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解析:选B 人类社会是由人构成的,尽管打上了人的烙印,但由于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以及构成要素都是客观的,故人类社会依然是客观存在的,具有物质性,B符合题意。A与题意不符。C错误,社会运动的载体是生产方式。D不能反驳题干中的观点,排除。

5.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客观的。下列要素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的有( )

①地理环境 ②人口因素 ③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④人类思维 A.①②③ C.①③④

B.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选A 人类思维是主观世界的组成部分,可排除。①②③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故选A。

6.恩格斯说,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中的生产和再生产。这句话说明( ) A.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B.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要素是生产和再生产 C.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D.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与自然界没有关系

解析:选C 本题考查人类社会的物质性。题干强调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答案为C。A与题意不符,材料说的不是自然界。B、D错误,因为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

7.物理学家把由反粒子组成的物质叫做反物质。1928年狄拉克预言了反物质的存在,1997年美国科学家在银河系上方3 500光年处,发现有一个反物质源,2002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首次成功地对反物质原子的内部结构和物理特性进行研究。从哲学上看,反物质的存在说明( )

A.世界的本质并非物质的 B.人类可以有意识地改造自然 C.新事物总是层出不穷

D.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解析:选D 反物质的存在是客观的,是物质世界本来就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反物质的存在说明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D说法正

6

确;A说法错误,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材料体现的是人有意识地认识世界,B与题意不符;C反物质不能称之为新事物。

8.反物质概念是英国物理学家保罗·狄拉克最早提出的。他在20世纪30年代预言,每一种粒子都应该有一个与之相对的反粒子,例如反电子,其质量与电子完全相同。科研人员通过欧洲航天局的伽马射线天文观测台,证实了宇宙间反物质的存在。他们对宇宙中央的一个区域进行了认真的观测分析,发现这个区域聚集着大量的反物质。这些反物质来源很多,它们不是聚集在某个确定的点周围,而是广布于宇宙空间。

(1)材料中的“反物质”是物质吗?

(2)反物质的存在是否否定了世界的物质性?

解析:第(1)问考查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区别,解答的关键是弄清“反物质”是自然科学上所讲的具体的物质形态,不是哲学上所讲的物质,不要被“反”字干扰;第(2)问考查学生对世界物质性原理的理解,要明确“反物质”的存在不仅没有否定世界的物质性,而且更进一步证实了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答案:(1)材料中提到的“反物质”不同于哲学上讲的物质,它是指具体的物质形态。

(2)哲学上讲的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自然科学中的“物质”与“反物质”是具体的物质形态。“反物质”的存在不仅没有否定世界的物质性,反而更进一步证实了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目题(一)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1.物质和运动有何联系?

(1)运动的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①物质离不开运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②运动离不开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2.运动和静止有何联系?

(1)运动的特点: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2)静止的含义: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它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

7

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3)静止的特点: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4)两者关系: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思维纠偏](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辨析: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运动。 2.(山东高考)既要承认运动的相对性,又要承认静止的绝对性。(×)

辨析: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把握运动与物质的关系需要注意的问题 (1)离开运动谈物质是错误的

①错误实质: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运动观——只看到物质,而否认运动。 ②举例:刻舟求剑,不懂得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 (2)离开物质谈运动是错误的

①错误实质: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的运动观——只看到运动,而否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②举例:慧能的“仁者心动”,承认了运动,但认为只是意识在运动。 (3)区分物质的“唯一特性”和“根本属性”

①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它揭示了物质的本质,这是与意识相比较而得出的,是物质之外的现象所没有的。

②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它揭示了物质的存在方式,这是与物质的其他属性相比较得出的。 [典例应用]

英国诗人雪莱在《无常》中吟唱道,“今天,花儿喜爱欢悦/明天,就会凋谢/我们希望长驻一切/诱惑你,然后飞逸/什么是人间的欢乐/那是戏弄黑夜的电火/像闪光一样短促”。下列与诗中的哲理相近的是( )

A.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C.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D.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解析] 从题干中“今天,花儿喜爱欢悦/明天,就会凋谢”“像闪光一样短促”等信息可以看出材料否认了相对静止,“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也否认了相对静止,故选B。“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A、C不选。“静

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体现了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D不选。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