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传》问题化生态课堂设计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张衡传》问题化生态课堂设计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e98cf455901020207409cc6

(3)默读课文6、7段,疏通文句,思考文中通过哪两件事表现张衡的政治才干的?(一是《思玄赋》的由来——“政事渐损,上疏陈事,讽议左右,阉竖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表现了张衡忧国忧民、小心谨慎的形象;二是出任河间相时与奸党作斗争一事。“治威严,整法度”表现其治理严厉,“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表现其政治智慧,“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表现其卓然政绩。)

4.认识了张衡的品格和文学成就,这对你有哪些启示?

(1)广泛学习。(2)不要骄傲自满。(3)从容淡静——言之成理即可。 5.思考3_5段作者介绍张衡的科学成就时,写作方法有何不同? (第二段写张衡善机巧,拜郎中,迁太史令,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以记叙为主;第四段从时间、名称、质地、大小、形状、功用、验证等方面介绍候风地动仪,以说明为主,辅以记叙;这样详略得当的安排,使文章重点突出,人物特点鲜明)

6.用什么词语才能恰当的对张衡的品格、文学才能、科学成就和政治才干给予评价?

如(可贵的)品格;(辉煌的)科学成就;(卓越的)文学才能;(杰出的)政治才干

活动二、《学案》问题,演板展示,学生提问,当堂讨论。 1.对《导学笺》逐题展示。

2.理解问题,学生当堂提问,当堂讨论。

(设计特点:《学案》导学与学生自主提问结合,课堂既重点突出,又体现生成生动。)

(在读“懂”基础上,生成问题,进入第三层级)

三.第三学习层级:读好

第四步:合作探究(定向阅读,初步生成问题,开展合作探究) 定向阅读,初步生成问题,开展合作探究。 活动一:学生自主生成问题。

1.教师对学生进行生成问题方法指导。

第一、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前两阶段学习的基础上,做到:(1)要有疑而问,探究才有针对性;(2)要有启发而问,能借此深化课文的学习;(3)要有本探究,即要结合文本展开探究;(4)要有效探究,即探究出的答案有一定的深度或新意。

5

第二、从哪些角度提出问题?(1)从写了什么的浅层角度(如有哪些基本内容,表达了什么主题思想,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等);(2)从领悟为什么这样写的角度(如文本的深层含义,谋篇布局,语言特色,写作技巧等);(3)赏析这样写好在哪里的角度(内容上有主题思想和艺术形象,形式上有结构安排、线索设计、语言风格和表达技巧等);(4)创新思维角度(如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如果你是作品中的人物会怎样,这篇文章的某一方面对你有什么启示等)

2.学生提出问题。学生思考领悟,每人提出一两个较有价值的问题,写在纸条上,并试着自主探究。

3.小组选择问题。组员将问题在课前交给小组长,组员共同评估问题,选择一个有价值的问题。

4.小组合作探究。全体组员围绕问题,发表观点,寻找依据,写出汇报材料。

5.教师寻视各组,了解情况

(设计特点:提问是创新的起点,问题由学生自主生成;减少教师预设,课堂灵活度高)

活动二:教师补充探究问题

本文写了张衡的品格、文学才能、科学成就和政治才干四个方面的内容,它们之间有何联系?这对我们有何启示?

1.“才高于世”方能“举孝廉”“连辟公府”,“作《二京赋》”方能“邓骘奇其才,累召”,“善机巧”“善术学” 方能“拜郎中,迁为太史令” 方能“作浑天仪”“造候风地动仪”,其特长与其官职二者互为因果;2.其科学发明、理论著作也与其“无骄尚之情”“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的性情密不可分,这种性情利于潜心科研 3.又如:“才高于世”方能“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著《灵宪》、《算罔论》”方能将从政的感触“宣寄”而作《思玄赋》

第五步:成果展示

展示探究成果,打开思维障碍,促进交流合作。 (1)展示成果,质疑解疑。(略) (2)自由提问,设擂展示。

针对学生探究情况,学生可自由提问,先由学生回答,难点问题可由教师点拨或回答。

6

第六步:迁移应用 知识积累,巩固训练。

1、你知道下面这些有关古代官职变迁词语吗? (1) 行:去应荐。

(2) 辟:征召,召来授官。(被)召。(“连辟公府不就”) (3) 就:就职,任职。

(4) 召:召请来授官。(“累召不应”) (5) 应:应职,接受官职。

(6) 拜:任命,授给官职。(“拜为上卿”)

(7) 迁:调动官职。(“再迁为太史令”)左迁,降职贬官。 (8) 转:调动官职。(“再转复为太史令”) (9) 徙:调动官职。(“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10)出:离京去外地为官。(“出为河间相”)

(11)下车:指官吏初到任。(“下国伊始”、“衡下车”) (12)视事:指官员到职工作。(“视事三年”)

(13)除:拜官。除去旧职任新职。(“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14)乞骸骨:请求辞职,告老还乡。(“上书乞骸骨”) (15)举:推荐。(被)举荐任官。(“举孝廉不行”) 2、你掌握下面多义词的含义吗? (1)观

①观太学(观摩学习) ②大王见臣列观(殿堂) ③此岳阳楼之大观也(景像) ④玄都观里桃千树(道士庙) ⑤启窗而观(看) (2)征

①公车特征拜郎中(征召) ②咸怪其无征(证明) ③挟天子以征四方(征伐) ④岁征民间(征收) (3)因

①因入京师(因而) ②因以讽谏(就)

③因其势而利导之(乘、顺着)④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通过、经由)

(4)乃

①十年乃成(才) ②遂乃研核阴阳(就)

③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却)

7

④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于是) (5)公

①公私之积,犹可哀痛(与私相对,属于国家的) ②邪曲之害公也(公正、公正的人) ③残贼公行(公然、公开地)

④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秦穆公) ⑤脚著谢公屐(对人的尊称) ⑥便可白公姥(称丈夫的父亲) (6)辟

①连辟公府不就(征召) ②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通“避”)

③唇吻翕辟(开,打开) ④辟病梅之馆以贮之(开辟,开设) ⑤辟邪说(排除,驳斥) ⑥“疆土之新辟者”(开垦) (7)制

①其牙机巧制(制作,构造)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控制) ③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指挥)④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规模)

3.你能总结下列句式的特点吗?

(1)被动句(①—③无被动词,④—⑧有被动词)。 ①举(被)孝廉不行 ②连辟(被)公府不就 ③兵(被)挫地(被)削 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⑤不凝滞于物 ⑥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⑦而自令见放为 ⑧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2)倒装句(否定句宾语前臵) ①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②自古及今,未之尝闻。 ③残贼公行,莫之或止。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共安排了两课时,按一般的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疏通文句,整体感知。第二节课进行内容分析。我考虑到那样设计会割裂文句与内容的结合,所以做了一下调整,本节课没有疏通全文,只是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疏通并分析理解第一段,认识了张衡的品格和文学成就。开始担心时间紧张,教学目标完不成,因为学生做了充分的预习,朗读和整体阅读又较为容易,所以一节课下来,时间够用。

8

第一课时注意了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的落实,通过教与学的过程,渗透给学生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同时对学生进行了人生观的教育,成功地完成了教学的三维目标。整堂课围绕学生的自主阅读活动进行,在思考交流中提高能力。

朗读方式新颖,让学生在理解中读书,在读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听教师的泛读。这种形式,避开了教师感染影响,实现了学生自主阅读的计划,教师的泛读只起到订正作用。

多元解读的环节调动学生思维,丰富学生头脑,实现课堂资源共享,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对学生的能力是有很大帮助的,长期坚持利于课堂的操作,利于思维的培养,利于成绩的提高。

本节课围绕学生的自主阅读活动进行,学生通过自己朗读,讨论探究,多元解读,完成了师生与文本的对话,培养了学生学的能力和阅读习惯。在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时,我时刻注意教师引导的方式,有预设的问题,也有应变的问题,这一点基本达到了预期目的。不过,指导的语言有待锤炼,技巧有待提高。

教完这一课,感觉学生确实是在活动中获得知识,在活动中提高能力。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就是学生的创新阅读、个性阅读、拓展阅读的开展,将会在以后的教学中逐步改进。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