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济与教训(导学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济与教训(导学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e9f5c127e21af45b207a856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

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

1.背景 (1)前提条件: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建立起第一个 国家。 (2)国内因素:地主和资产阶级不断在各地发动叛乱,威胁政权。

(3)国际因素:帝国主义妄图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中,对俄国进行武装干涉。 (4)战争破坏:长期的战争破坏苏俄的经济,物资匮乏。 2.内容

(1)农业:实行 制。

(2)工业:企业一律收归国有,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政策。

(3)产品分配:取消自由贸易,实行 制和成年人劳动义务制。 3.特点

在战争逼迫的特定环境下采取的军事性非常措施。 4.评价

(1)积极方面:适应了战时需要,集中全国人力、物力,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保证,使苏维埃政权站稳了脚跟。

(2)消极方面: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弊病和错误,如强行征粮,遭到广大农民的反对。

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1.经济危机 (1)原因

①战争破坏:四年世界大战和三年国内战争破坏了苏俄经济。

②自然灾害:1920—1921年苏俄发生大旱灾,导致粮食、原料和能源的缺乏。 ③政策破坏: 政策引起工农兵等强烈的不满。 (2)表现

①粮食产量急剧下降,许多人死于饥饿。 ②大批工厂无法开工,无产阶级队伍涣散。 2.政治危机 (1)原因

①经济危机引起严重的政治危机。

②国内战争基本结束后,余粮收集制的强化。 (2)表现

①农民:对余粮收集制不满。

②工人:因生活条件恶化,纷纷罢工抗议。 ③士兵:1921年喀琅施塔得发生 叛乱。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1.原因 (1) 政策已不适应战争结束后的新情况。 (2)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2.标志

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通过《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报告》。 3.内容

(1)农业:以固定的 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可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所有粮食。

1

(2)工业

①改变国营企业高度集中管理的办法。

②在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大生产和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实行 。 ③将部分国有企业以 和租借制的形式转给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 (3)商业:允许商品买卖,实行 。

(4)分配:废除平均主义的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取酬的 制。 4.意义

(1)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使苏俄经济很快走出困境,为国家实现工业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2)巩固了 ,从而克服了国内的政治危机,有效地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3)是列宁从国情出发,在总结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找到的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是列宁对俄国社会主义建设进行的一次有益探索。

阅读教材P133【学习思考】: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谈一谈你自己的看法。

【提示】 新经济政策是列宁根据俄国经济落后、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国情,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新道路、新方法的伟大实践,是对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一次重大突破,创造性地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它因适合苏联的具体国情而成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即在无产阶级国家的领导和监督下,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判断回扣】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保障了战争的胜利,赢得了广大人民的支持。( ) 2.新经济政策是符合俄国国情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

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落后于生产力水平,新经济政策超越了生产力水平。( )

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史料一 高尔察克和邓尼金是苏维埃共和国主要的和唯一的严重的敌人。如果没有协约国(英、法、美)帮助,他们早就完蛋了。由于协约国帮助,他们才成为一种力量。

——《列宁选集》第四卷

(1)问题:史料一表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有何特点?

史料二 重申粮食垄断和固定价格都是不可更改的,重申必须同粮食投机商进行无情的斗争,同时责成每一个粮食所有者,必须在本法令公布一周内,把超过播种田地和自己到下次收获前的定额消费量的全部余粮呈报交售。呈报的办法由粮食人民委员部通过地方粮食机关确定。 ——王斯德主编《世界现代史参考资料》

(2)问题:史料二的措施的影响是什么?

史料三 我们取得了胜利??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但同样必须知道这个功劳的真正限度。“战时共产主义”是战争和经济破坏迫使我们实行的??它是一种临时的办法。 ——列宁《论粮食税》

(3)问题:怎样理解史料三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分析?

2

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适应了战时需要,把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高度集中起来,保障了红军的军备供应,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保证,使苏维埃政权经受住了考验,站稳了脚跟。

(2)该政策实行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弊病和错误,如以极低价格强行征粮,甚至连农民必需的口粮、种子粮也予以征收,遭到广大农民的反对,由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

(3)它是苏俄在战争逼迫的特定环境下采取的军事性非常措施。战时政策往往是出于应急目的,一般不适应和平时期的情况,大多只是一种临时办法。

列宁《论粮食税》:“??我们当时不这样做就不能在一个经济遭到破坏的小农国家里战胜地主和资本家。我们取得了胜利??”这里列宁所谈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A.保障了军事胜利 B.有利于巩固工农联盟 C.引起农民的不满 D.有利于经济恢复发展 评价新经济政策 史料一 1921年列宁又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苏联兴亡史》

(1)问题:史料一表明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后的中心措施是什么?

史料二 在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全权处理,可以用来改善和巩固自己的经济,也可以用来提高个人的消费,用来交换工业品、手工业品和农产品。允许在地方经济流通范围内实行交换。

——《苏联共产党和苏联政府经济问题决议汇编》,第一卷

(2)问题:史料二的措施有何积极影响?

史料三 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由国家调节买卖业和货币流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

——《列宁全集》

(3)问题:史料三体现了新经济政策的什么特点?

评价新经济政策

(1)新经济政策是对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一次重大突破,它充分说明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必要性。

(2)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苏俄政府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恢复和发展,它是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政策。

(3)新经济政策反映了在苏俄这种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探索出了在小农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途径和方法,推动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保证了苏俄稳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4)苏俄政府采取的新经济政策大大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3

(2012·江苏高考)列宁指出:“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材料中“改良主义的办法”实际上是( )

A.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补充 B.对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 D.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新经济政策 国际环境改善,但经济形势严峻,政治危机严重 比较项 历史 背景 农业 工业 商贸 分配 评价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比较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残酷的战争环境和物资极度匮乏 主要内容 实质 实行余粮收集制 用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把大中企业收归国有,监督小企业 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 禁止商品贸易 由产品交换转为允许自由贸易 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原则 废除平均主义配给制,实行按劳分配 它适应了战时需要,保证了军事胜利,但战巩固了工农联盟和苏维埃政权,国民经济恢复,争结束后继续实施,引起工农群众不满,不是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都是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有益探索

关于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造成1921年春苏俄发生经济政治危机的重要原因 B.实践证明,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是行不通的 C.农业集体化方针确立后,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取消

D.新经济政策的核心内容是实行余粮收集制,取消一切商品贸易 【备选训练】

1.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新经济政策主要“新”在( ) A.苏维埃国家掌握经济命脉 B.由无产阶级控制国家政权 C.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 D.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2.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的变化,实质是( )

A.由社会主义倒退到资本主义 B.由无产阶级专政倒退到工农民主专政 C.把超前的生产关系倒退到现实位置上来 D.把共产主义理想与现实结合起来

课堂小结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