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整理(1)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美学整理(1)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ec39277168884868762d6ec

一.填空题

1.美学之父是 鲍姆加登

2.西方美学从古到今三大演变 本体论阶段 、认识论阶段、语言学阶段(主要有人本主义美学和科学主义美学两大主潮)。

3.美的本质 人类生命主体精神有益性反映。 4.柏拉图认为美是 理念,美的现象在于 美本身。

5.马克思的 《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等著作,推翻了主客二分的思维传统,而通过主客统一的实践即对象化活动来把握主客体及其相互关系,进而说明美与审美主体的性质、关系和特点。

6.无论是 泰勒的《原始文化》 还是 弗雷泽的《金枝》,都并不是专门的美学著作,而是人类学著作。

7.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是 《老子》 所说。《道德经》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是 《庄子》所说。 8.中国人审美实践的核心意识是 时间意识,主要艺术门类是抒情诗和音乐。

9.罗森克兰兹的《丑的美学》 不仅是一部专门研究丑的美学专著,而且也标志着 丑从此真正成为一种特殊的审美形态,它是对于现代丑学的开启。

10.以 静态 的方式来暗示某种丰富的含义和意境,这应该看做是雕塑艺术的根本特征。 11.荒诞的实质表现为 本质与现象的分裂、动机与结果的背离,其最具代表性的特征就是 非理性和异化。

12.王国维是现代美学的奠基者, 他在 《人间词话》 中提出 境界说 。 13.蔡元培 是现代美学思想的奠基者,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著名主张。

14.《易》 代表了古代中国人对自然世界以及自然世界形成之道的理解,这种理解也奠定了中国美学思想的基本精神。

15.魏晋时代,人称文学的自觉时代,其实也是 美与艺术 自觉的时代。

16.色彩的审美意义主要表现在 表情性 和 象征性 两个方面。(所谓表情性是指色彩能直接唤起人的某种感受和情感。所谓象征是指在不同民族中由于传统习惯,某种色彩与某种特定内容形成较为固定的联系,从而使色彩具有了一定的文化意义。) 17.朗吉弩斯的《论崇高》 最早涉及美学范畴。

18. 20世纪英国美学家、艺术鉴赏家 克莱夫·贝尔 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 “有意味的形式”

1

19.黑格尔对艺术的分类:象征型艺术、古典型艺术和浪漫型艺术。

二.名词解释

1.美育:全称审美教育,它包括广、狭两种含义。广义的美育,泛指自觉和非自觉的一切审美活动本身所具有的感染人、影响人、陶冶人的教育功能,以及社会、学校或家庭有意识地利用审美的特点对人进行塑造的种种教育活动。而狭义的美育则专指与智育、德育、体育并列的一种独特的教育方式。

2. 崇高:崇高是西方美学的基本审美形态之一。(1)有关崇高的观点:①朗吉弩斯《论崇高》,最早涉及美学范畴。②十八世纪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家博克《论崇高与优美》,“崇高”正式作为美学范畴,得到美学家和哲学家的深入研究和探讨。③康德,真正把崇高作为审美形态来看,认为崇高说到底与人的生命体验相关。④席勒,从艺术的角度论述崇高的实质。⑤黑格尔、车尔尼雪夫斯基在前人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美学。(2)崇高的基本内涵是:人的本质力量在经过巨大的异己力量的压抑、排斥、震撼之后,最终通过人生实践尤其是审美实践活动而得到全面的高扬和完整地体现。

3 优美:在西方美学中是与崇高既相反又相成的基本的审美形态,它同样具有肯定性的价值内涵。(1)有关优美的观点: ①柏拉图《文艺对话集》,认为优美能够“引起快感,并不和痛感夹杂在一起”,是单纯、纯粹、绝对的美。②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美的最高形式是秩序、匀称和确定性” ③博克认为“优美这个观念和美没有多大区别” ④康德、席勒也提出自己的观点。(2)具体来说,优美是理性内容与感性形式、理想与现实、个体与社会及自然、自由与自在、主观的合目的性与客观的合规律性的和谐统一。 优美是理想人生境界与人生实践完满统一的现实呈现和展示。 在社会人生领域,优美的内涵从本质上说就是真善美在最大限度上的和谐统一。

3. 比德:是先秦时期出现的关于自然美的美学理论观点。所谓“比德”是指人们在艺术创作中总是习惯于把自然物的某些特征人格化,是指比附与人类的某种道德情操。不难看出,这种观点已经超出了人们的实用态度,着眼于对象带给人的精神感受,因而已经是一种真正的审美经验。

4. 畅神: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的“畅神说”,强调的是自然景观的审美价值在于可以使欣赏者的情感得到抒发和满足,是人的精神为之变得舒畅和愉悦。所谓“情来神会”,“心会神融”,“神机凑会”,说的正是这样一种审美经验。其核心是要求艺术创作要是所表现的对象呈现出一种内在的生命力,而这种生命力又只能来自与主体精神的贯注。魏晋南北朝时期宗炳的

2

山水画论《画山水叙》指出人们对自然山水的欣赏都以“应日会心为理”,由此达到“神超理得”的境界。前者是经验性的,后者是精神上的满足。二者的最后结果就是畅神。“畅神”审美观的提出是自然事物获得独立审美价值的标志。也是中国对自然美审美自觉的标志。 5. 形式美:是指现实生活、自然界中各种形式因素(色彩、线条、形体、声音等)的有规律的组合。广义说就是美的事物的外在形式所具有的相对独立的审美特性;狭义上是构成事物外形的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及其组合规律所呈现出来的审美特性。从内容上说,美是显现在感性形式中的人的本质力量。从形式上说,美是显现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形式。

三.简答题

1.为什么说审美活动是社会性价值活动?

答:(1)审美活动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①审美活动不是单纯的生物学现象。达尔文的“动物审美论”认为“人和动物的审美能力”是相同的并不十分明确。因为某些雄性动物的审美活动是第二性征的体现。②在审美活动中,美需要社会人群分享,审美具有无私性。③审美活动同其他价值活动一样,都必然要受到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刻制约,并随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更新。④从汉字美的字源中可以看出人的审美活动的社会性。

(2)审美活动是一种价值性活动。审美活动与其他的价值活动一样都表现主客体之间的一种关系。其实质是以主体为根据、为目的、为趋向的一种特殊的主客体关系。在这种价值关系中客体自身的属性成为主体需要的价值对象,而主体的需要则是客体自身属性的价值确证。

2.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区别。

答:(1)艺术品应是人们用“艺术品”一词直接指称之物。进而言之,对艺术品与非艺术

品的区别,首先必须分清本义上的“艺术品”和其他意义上的“艺术品”;其次必须在本义上比较不同物品,把握被人称为“艺术品”的事物与其他事物的区别。

(2)艺术品应是人工制品。艺术品从根本上是人的实践性产品,艺术品是一种人生现象、社会现象。艺术必须包含人与实践,艺术品的意义与人的实践有关。

(3)艺术品应是精神性的人工产品。艺术品在一定的形式上承载的意义是对应于人类的精神活动和精神需要的。艺术品的质素必须是精神性的或是可以转化为精神性的。

(4)艺术品应是感性的精神性的人工产品。“感性”是精神性的,它不同于有限的、功利的欲望。

3

3.中西方美学各自特征比较

答:(1)中国古典美学的总体特征,在于它始终坚持天人合一,及人与自然、个体与社会

的一体圆融关系着眼,探求审美现象的根源、实质和含义。建立在此基础上的中国审美形态则是中和、神妙、气韵意境等。

(2)西方的传统美学是以天人相分、主客对立为主导思路的。其审美形态分别是悲剧和喜剧、崇高与优美、丑与荒诞,这四种大的审美形态的发展阶段经历了从人与自然的对立到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对立的转变,与中国的审美形态不仅有着形式上的区别,而且有着深刻的文化差别。

(3)从理论根基看,中国美学比西方传统美学更贴近社会伦理和日常人生,更富于伦理化和人生论的意味。从理论取向看,中国美学比西方传统美学更接近深邃的宇宙人生的始源境域,显得更加玄远和超越。从思维方式看,中国美学比西方传统美学更有整体性和综合性。从理论的历史行程看,它比西方美学更有连贯性。总而言之,中国古典美学,就其精神超越性、思维的综合性、去向的人伦性和贯穿、渗透其中的天人合一之灵魂来说,它比西方传统美学更贴近审美的理论蕴涵。

4.审美感知的特征

答:审美感知总是以完形的方式来把握对象的,因而具有整体性的特点。所谓完形乃是格

式塔心理学的核心概念,是指人的知觉总是倾向于把对象的形式当作整体来把握。这包含着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指人的知觉并不是各种感觉元素的相加,而是以整体的方式来把握对象的;另一方面则是指知觉活动总是倾向于通过修整和改造感觉材料来把握对象的完整形式。

四.论述题

1.如何理解悲剧的美学特征?

答:(1)悲剧主要相对于人悲的情感而触发审美享受的,而且离不开集中而激烈的矛盾冲

突。亚里士多德强调悲剧唤起以恐惧怜悯为基础的审美情感,并使得审美主体得到净化与升华。

(2)悲剧作为审美形态的存在并不限于艺术领域,而是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历史现象。在现实人生实践中,悲剧人物的行为总是具有某种历史超前性,历史发展的这种必然规律正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