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周长》公开课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周长》公开课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ecb44d9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26

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理应是一个生动 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根据这个理念,在本节课的设计上,我突出两点,一是让学生主动经历数学结论的 猜想动手操作,实践验证以及表述的过程;二是对学生放手,还学生自主的空间,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贯穿课堂的始终。 二、教材及学情分析:

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并初步理解了圆的基础上学习的。 它是学生初步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的开始,又是后面学习“圆的面积”以及今后 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的基础。学情分析:学生虽然有计算直线图形周长的基础, 但第一次接触曲线图形,概念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推导圆周长的计算方法、理解 圆周率的含义会有一定的困难。 三、教学目标、重点及难点: 1、知识和技能:

使学生直观理解圆的周长,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并 能准确灵活应用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组织学生观察和实验等活动,引导学生经历“猜想-验证-归纳、概括” 的学习过程,理解圆周率。

(2)经历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发现、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抽象、概括, 以及发现规律的水平。 3、情感与态度:

(1)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发现,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体验探究问题的乐趣; (2)结合圆周率的介绍,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科学精神的教育。 (3)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增强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让学生利用实验的手段,通过测量、计算、猜测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验证 猜测等过程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对圆周率的理解。 教学准备:

⒈圆形物体实物,课件。

⒉每个学生准备三个大小不同的圆片,一根线,一把直尺。 四、教法:

1、自主探究法。通过学生动手实践,寻求测量圆周长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 操作的水平,激活学生的思维。

2、合作交流法。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通过学生的团结协 作,自主探索,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五、主要教学环节与设计: 通过以下环节教学本课: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三、实践应用,解决问题四、畅

谈收获,课外延伸 六、教学过程: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师:

哪些同学会骑自行车?在骑车时,车轮向前滚动一周,行驶了多长的路程?怎 样计算?(课件出示车轮向前滚动的录像。) 生:求行驶多长的路程就是求圆形的周长。 师:今天就来学习怎样计算圆的周长。

此环节的设计目的:从学生熟悉的自行车入手,让学生感知求车轮滚动一周就 是求圆的周长,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 第二个环节: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 直观感知什么圆的周长通过以下活动协助学生理解什么是圆的周长。 1、请你指出老师手中圆形物体的周长。准备一些实物有硬币、茶杯垫,让学生用 手在圆周上滑摸等方式理解并理解圆的周长。

2、分析比较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周长各有什么不同? 3、指一指、描一描自己手中圆片的周长。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摸一摸后,初步感知圆的周长就是圆一周的长度。更增强了 对圆周长的感性理解,并形象理解圆周长的意义。 (二)探究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圆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这个内容,我安排了三个环节:

1、揭示矛盾,产生探索新知欲望。请同学们结合我们手里的圆想一想,有没 有办法来测量它们的周长? 预设的几种情况: (1)“滚动”——把实物圆沿直尺滚动一周; (2)“缠绕”——用绳子缠绕实物圆一周并拉直; (3)“折叠”——把圆形纸片对折几次,再实行测量和计算; 小结:以上的几种方法都是要“化曲为直”。 课件出示地球图片。

如果要计算地球赤道一周的长度,用刚才的绕线法、滚动法显然都无法测量怎 么办?我们需要探讨求圆周长的一般方法。 设计意图: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明白 “缠绕”、“滚动” 的方法是有局限性的,引发其 探索“计算公式”的积极性、必要性,为深入研究圆周长的计算问题作好了“心理”铺 垫。这样的矛盾,反而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2、操作实验,探究圆周长计算方 法在这个内容中,探究圆周率,理解圆周率是本课的难点,所以我设计让学生分小 组合作,通过“猜想——实验验证——归纳概括得到结论”来完成。

(1)猜想,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重点解决“周长与什么 相关”的问题。

师:圆的周长与它的什么相关呢?

生: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相关。圆直径长,周长就大;直径短,圆周长就小。 (2)实验验证,目的是让学生发现周长与直径之间固定的倍数关系,重点解决 “周长与直径有怎样的实质关系”的问题。

师:我们知道正方形周长是边长的4倍,那么圆的周长是直径的几倍呢?我们能不 能像求正方形周长那样找到求圆周长的一般方法呢?

请同学们分组做个小实验,请利用手中的学具,用你喜欢的方法验证圆的周长与直 径的倍数关系,记录在表格中。请你按照“我们组利用什么方法——过程怎样——结果

如何”的顺序汇报实验过程 小组汇报:

生:我们测量的第一个圆直径是10厘米,周长是31厘米,周长是直径的3.1 倍。第二个圆直径是2厘米,周长是6.5厘米,周长是直径的3.25倍。第三个圆直径 是5.5厘米,周长是16.5厘米,周长是直径的3倍。 师:通过计算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每个圆的周长,都是它的直径长度的3倍多一些。 追问: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圆周长与它直径都有这种关系呢?

最后师生共同概括出:任何一个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长度的3倍多一些。

师:因为测量时存有误差,导致结果不太一样,这很正常。你们的研究结果已 经很接近数学家的结果了。谁知道我们把这个3倍多一些的数叫做什么? 生:圆周率。

师:你对圆周率还有哪些了解?

这个3倍多一些的数经过数学家周密计算发现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把这 个倍数叫做圆周率。读作π。对圆周率的发现最杰出的贡献者是祖冲之。圆周率是 一个无限小数,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已经计算到了小数点后上亿位。小 学阶段取它的近似值为3.14。板书:π≈3.14(课件出示相关的资料)

设计意图:通过同学们在小组中操作、交流、观察等活动,亲历感悟发现知识,达 到理解的目的。圆周率有的学生早已知道,圆周率的相关知识是在师生共同补充交 流中得到的,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祖冲之的事迹是一个非常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典 型。使学生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3)得出结论师:你知道圆周长的计算方法了吗? 生:知道。

板书公式:C=πd,C=2πr

设计意图:推导圆周长公式,解决好了圆周率的问题,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仅仅水 到渠成的结果。

第三个环节:实践应用,解决问题

这个环节是对我们所探究结果的使用,即使用圆周长的计算公式来解决生活中 的实际问题。

1、解决刚上课时提出的问题:车轮向前滚动一周,行驶了多长的路程?做到 首尾呼应。

2、设计了三道有梯度的练习:①d=5米, C=?②r=5厘米 C=?③C=6.28米 d=?3、明辨是非,下面的说法对吗? ①π=3.14( )

②大圆的圆周率小于小圆的圆周率。( ) ③圆的周长是它的半径的2π倍。( )

意图:设计相关圆周率的判断,是协助学生巩固新概念,加深对圆周率的理解。 第四个环节:畅谈收获,课外延伸作业: 赤道就像地球的“腰带”,它的长度大约是4万千米。你知道地球的半径大约是 多少吗?

设计意图:在课堂即将结束时,我设置了与前面相呼应的求赤道周长的课外的拓 展。这样的设置,把课堂的教学延伸到课外,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

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学习方法,获得情感态度等体验。) 七、板书设计:

圆的周长

化曲为直 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C÷d=π 3.14×20=62.8(英寸)

C= πd 答:车轮向前滚动一周,行驶了62.8英寸。 C=2π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