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一中2020年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浙江省金华一中2020年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f09b550fe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e0

浙江金华一中2013届高三年级10月考

语 文 试 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觇视(chān) 皴裂(jūn) 骀荡(tái) 焚膏继晷(guǐ) ....

B.渐染(jiān) 劲敌(jìng) 拓本(tà) 流水浅浅(jiān) ....C.胡诌(zhōu) 赧颜(nǎi) 孱弱(chàn) 重创敌军(chuāng) ....D.纰漏(bǐ) 妊娠 (shēn) 恣睢(suī) 含英咀华(jǔ) ....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在日本土地所有权被严格保护,土地所有者要卖给谁政府无权阻拦,所有者要将土

地怎么用,修什么设施,也没有法律能够禁止——土地所有权是日本公民的权力。 B.诺贝尔在历史上曾将奖杯颁发给过法国共产党员萨特、苏联共产党员肖洛霍夫等。

他们的作品依然是精典,依然是在被千百万人阅读。

C.批评我的意见,刚才法新社记者也提到了,我抄了延安讲话等等,有一些谩骂,甚

至都人身攻击了,这个我忽略不记了。

D.5月1日,泰康人寿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东升陪同岳母李敏、母亲段士英,携妻

子孔东梅、孩子和部分亲友回乡探亲,家乡人民的热情欢迎让他倍感亲切和温暖。”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八成白领自认活得不如农民,并非全是矫情,如15%的白领有病不求医,放在医药

费高企的现实下,这个数据无疑也让人感同身受。 ....

B.他们一方面要求国家的领袖能够体会平常人的生活,能够和普通人打成一片,另外一方面又期待他们是不平常的人物,有各种传奇的出生和背景。 ..C.荷兰原版“好声音”制作人约翰·德·摩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好声音”有举办世界比赛的潜质,但是具体采用什么形式还需要从长计议。 ....D.牛奶是许多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营养佳品,既能补充体内所需营养又能滋养容颜,但普通人关于营养尚存许多误区,使本该被吸收的营养白白流失。 ..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蛙》反映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描述国家为了实施计划生育国策,

控制人口剧烈增长所走过的艰巨而复杂的历史过程。

B.舞蹈《生命·舞迹》以生命的起源为引子开场,舞者以粗狂激烈的肢体语言表达生

命初生时那蓬勃的喜悦,开场便让人眼前一亮。

C.如果他们看过我的书,就会明白我当时的写作也是顶着巨大的风险,冒着巨大的压

力来写的,也就是说我的作品是跟当时社会上所流行的作品大不一样的。

D.描写以群体记忆事件的作品,自然就更容易唤起读者的共鸣,也就获得诺奖的青睐

了。

5.在下面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语句。(只填序号)(3分)

在莫言的文学世界里, 终究不失红高粱和血一般的鲜艳,张扬生命的激情。

①有他们经历过的种种灾难和苦痛

②他从不回避苦难和悲伤,也没有刻意去掩饰我们民族自身的落后和局限 ③有以那片土地上人们的喜怒哀乐为细胞折射的中国人生存状态 ④他笔下那些挣扎在死亡线上,苦着累着欢喜着和伤感着的生命 ⑤有他深深爱着和恨着的那片故乡土地 答:

6.望江楼的一副对联号称天下绝对,“机关重重”,原本该书写下联的地方,是一块无字

木牌。当年的作者苦于对不出与之匹配的下联,最终郁闷成疾,连名字也未留下。请你以杭州等地的景点、地名等(例如栖霞岭、飞来峰、闻涛路、闻莺阁、朝月阁、崇圣寺)入联,合理选择处理,帮他完成这个心愿。(4分)

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流千古,江楼千古。

7.阅读下面这则新闻。 (5分)

英国著名歌手莎拉·布莱曼昨天在莫斯科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她已经在今年7月通过医学检测,将成为下一位太空游客。她最快可能在2015年10月,搭乘“联盟”号飞船进入太空,前往国际空间站。作为全球首位遨游太空的专业歌手,她将在太空引吭高歌。据悉,此次飞行将持续10天。在飞行之前,布莱曼计划2013年完成全球巡演,之后在俄罗斯接受为期6个月的训练。 布莱曼说,当她年仅8岁时,通过电视看到人类登上月球,便怀揣遨游太空的梦想,“我希望我的旅程能够唤醒更多人去追求他们的梦想。”本次飞行的合作伙伴美国太空冒险公司总裁埃里克·安德森称,之所以选择布莱曼作为游客,首先是因为这是她一直以来的梦想。同时他坚信,布莱曼会将太空经历融入她的艺术创作中,从而使亿万人能够分享、感受到这一“太空梦想”。(据新华社)

(1)给这个新闻拟一个标题。答: (2)给这则新闻写一句话评论。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

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过传统节日

翁敏华

过节是全世界各民族的普遍文化现象,并非中国独有。英语作holiday,含有神圣(holi - ness)的意味;日语作“祭ヮ”,突出节日活动;但是这些都不如“节日”来得形象生动。2005年11月,韩国的“江陵端午祭”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这一事件让我们警醒。三年来,每到端午节,我们心里总有一丝隐痛。它让我们认识到:所谓国家意识,绝不仅仅指空间上的领土。

派定哪些日子作为节日?西方每每同历史上的人事相关,无论是圣诞节、万圣节还是情人节;中国却不是这样。你看:一月一“元旦”,一年中第一个冉冉升起的旭日;三月三上巳,蛇开始活跃了,让我们亲近春水;五月五端午,毒虫百脚需要好好对付,才能平安度夏……

原来,中国的节日尽是太阳的、月亮的、星星的、山的、水的节日,其本质就是一个和谐天人的节日。我国的岁时节日还非常强调“节物”,比如,梅花是新年的节物,桃花是三月三的节物,石榴花是端午的节物,桂花属于中秋,菊花属于重阳。新年的饺子年糕、元宵的汤圆、清明的青团、端午的粽子、七夕的巧果、中秋的月饼、九月九的重阳糕,包括腊月初八的腊八粥,凡此等等,也同样是“节物”。 传统节日,历来还是国人和谐人事的一个有效的时间节点,是国人沟通人心的一个有效的平台。在孔夫子时代,人们过年,就是“乡人傩,一国皆若狂”,举国狂欢,真正起到了凝聚人心的作用。我们能以什么样的名义凝聚在一起,温习、积累和增加我们的缘分?在我看来,再也没有比传统节日更好的名义了。“缘”,大概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个独特的命题,他国语言中很难有一个对应的译词来与之匹配了。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缘”字:相互关联的人们,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共同祭祀。多少年过去,现代人也许早已不再记得传统节日各自的崇拜对象和初始起源了,但是,一种共同血脉的感觉还在,一种“我们感”在这些日子里显得格外强烈:因为我是中国人,所以我今天过节。我们的传统节日在一年四季中分布匀称,大小交替,大致一两个月必然有一节,也就是说:“竹筒”有段时日了,该“竹节”一下了,聚一聚,聊一聊,深化一下感情。

我们江苏省中秋节有一个奇俗叫“摸秋”。这一天晚上,无论男女,都可以到别人家的田地里偷一个瓜吃什么的。人性中的一些缺点,比如说小偷小摸,一味的“堵”也不成,有的时候,得给它们一点出路。它是民间的一种约定俗成:平时不许偷,中秋夜允许他们稍稍地去过一下“偷”瘾。注意:只许“偷”别人家地里的东西,而且是小东西。第二天就不行了。这与西方的“万圣节”,孩子们戴着各种可怕的面具,到各家各户恶作剧,去闹,去讨糖果吃,有异曲同工之妙。平日里,西方社会是最忌随便打搅别人的。或许,安顿人们不太光彩的欲望,和谐人们疲惫的身心,原本就是节日的一个题中之义。 在一个个自古及今的节日里,我们善解天意,善解人意。明天,也许我们又要各奔东西,但至少今天,借助传统节日,我们可以温暖自己、温暖别人。 8.以下的表述,与作者的观点相符的一项是( )

A.英国、日本的节日没有中国的节日过得形象生动。 B.我国岁时节日的“节物”往往是当令的花卉和食品。 C.孔夫子时代的节日,真正起到了凝聚人心的作用。 D.为深化感情,我国大致一两个月必然有传统节日。

9.不能直接说明中国的节日就是一个和谐天人的节日的一项是( )

A.元宵闹花灯 B.清明节踏青 C.中秋节赏月 D.重阳节登山 10.根据文章内容,归纳西方的“节”与中国传统节日的异同。(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

黑瘦的老妇人

周火雄

梅城的秋天向来有一段阴沉的日子,没有阳光,也没有雨水。这样的日子,行走在城镇的天空下,难免感到憋闷。

一个傍晚,我照例到小河边散步回来,母亲站在门口等我。她的旁边站着一个黑瘦且干瘪的老妇人。见到我,老妇人微笑着,朝我点头。虽然我不认识来人,但我能够想到她是母亲乡下的亲戚,抑或沾亲带故的朋友,他们走街上县,总要与母亲叙叙旧,每次来,断断少

不了大包小袋的土豆、花生、黄豆甚或菜蔬,叫母亲感念。

老妇人刚刚落座,眼泪就上来了:她的丈夫,那个七十岁的老人在太白湖街口走动时,被一辆突然启动的汽车挂到,胯骨骨折……

老人几次挣扎后,再也没有爬起。他呻吟着叫起来:“我的腿断了!”在这种凄厉的叫喊声中,那辆汽车却不管不顾地依然扬长,只留一溜烟尘在缭绕。有人围观,有人气愤,也有人实在忍耐不下,涨红着脸,骑车追上,令其将老人送往医院。

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车主将老人送到医院,竟自顾自走了。医院催其缴费办手续,他竟说自己是见义勇为,其他一概不关他的事。

“不关他的事?许多人看到了,那就是证据啊!”我的嗓子突然高起来。

“是啊,许多人都看见了,老六,乡长,还有……那些人都不愿得罪人,开车的是个年轻人,他的父亲是村上的书记。”老妇人低声说。她已激动不起来了,可以想到这些天,她的心里承受了怎样的折磨。

“那乡里的街道不是都安装了视频?”我忽然记起公安系统一位朋友告诉我的话。 “乡派出所的管片民警说视频坏了,没有记录。”

我忽然无话可说。才几年工夫,人心就如此大变?趋炎附势,欺软怕硬,正义在恶少面前如此苍白无力!

老妇人坐在一旁,耷拉着眼皮,她也许几天没有合眼,焦虑、愤怒、失望折磨着她,让她心力憔悴。

或许真的如车主所言,老妇人的七十岁丈夫自己不慎摔倒,而迁怪别人?在心里,疑惑如荒原上的野草,一点点地生长。

忽然记起老妇人提起过的见证人之一老六。这个人我是认识的,身高马大,为人仗义。急忙委托熟人去老六家打听,十分钟后,受托人打来电话说,老六亲口说他确实亲眼见过事情的全部经过,但是,迫于当事人的威势,老六也不愿作证。

夜晚的城镇透着刻骨的清寒。秋风落叶,这个季节让人如此的伤感。这么些年来,生活的种种磨砺,已然消除了我曾有的棱角。我变得麻木和迟钝。但是,这样的夜晚,我的灵魂被深深、深深地触动,是的,这种触动的刺痛来自老妇人。她的哀伤的眼眸,她的疲累的神态,她的被岁月压榨得近乎干瘪的身材依然在我的眼前晃动,叫我惴惴不安,难以平静。 弟弟显然看出我内心的苦痛。当他听说乡长也在一起目睹了全部经过,灵感让他激动地叫起来:“哎呀,你猜猜,当官的最怕什么?” “最怕什么。” “怕曝光!”

“你别出馊主意!”我叫起来制止他。我曾经在一家小报工作过,我熟悉新闻媒体的工作流程,并且在报业也有许多朋友。但是,曝光别人和被别人报复的情景仿如昨日,历历在目。多年以来,我再也不愿单枪匹马去干这种事了…… “你真是死心眼,谁叫你真的去曝光啊,你不会……”弟弟的话在我心底燃起一片星光。 我给远在太白湖边的乡长打了电话,我说你们乡有个七十多岁的抗美援朝老军人被汽车撞伤,车主不愿承担医疗费用,老军人的亲戚在新闻媒体工作,正准备对这件事进行报道。听说乡长您当时也在现场……我的话未完,乡长已然有些恼火,他说,这些记者真是……扰弄是非,屁大的事就要曝光。我说,这种事性质严重……搬弄出去恐怕……这总归不好,要不这样,我做个工作,让他们息事宁人,您帮忙叫村书记把医药费承担起来。这样一来,小事化了,大家一安百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