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山东省淄博市2019届高三三模考试试题(解析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语文]山东省淄博市2019届高三三模考试试题(解析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f6a3442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d4

山东省淄博市2019届高三三模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节日的意义,可以从文化、民俗学、经济等角度阐发,也可以放进文学世界理解。传统节日不仅能保存民族历史记忆,传承民族文化,凝聚民族情感,增强民族认同,还能促进社会文化再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

从文学的角度观照传统节日,并不牵强。传统节日在传承过程中,一些原初的价值与功能或有所丢失,或发生变异,节日仪式中的功利作用悄悄向审美作用转移,端午节就是例子。端午又称“重午”,阳气盛极,阴气初生。为避邪气,用置菖艾、戴香包等方式防五毒、送瘟神。延习既久,这些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活动,具备了功利和美感的双重作用。可见,在审美需求的层面,传统节日与文学有相通之处,因为节日带有娱乐性,能给人带来精神的愉悦。

文学的功用,并不仅仅给人带来心灵的愉悦。文学也经由审美活动,引发人们思考人的本原,即人从何而来、人之为人的意义和生命的终极价值。清明扫墓祭拜,是追念先人与逝者、祈求保佑的虔诚表达;中元节送河灯,活着的人希望那些无所归依的魂灵也应被善待。这些在固定时间里反复进行的活动,跟文学里对生者与死者、此岸与彼岸关系的思考,如出一辙。有些节日,由人类对自然的崇拜演化为人类对生活愿望的象征性表达,比如七夕节。七夕节由“天河”两岸的牛郎织女星座而来,反映了人类对天象的崇拜。根据这一天象,产生了牛郎织女鹊桥会的凄美爱情故事。这个节日的诞生,可以说与文学生产同时进行。

传统节日得以保存并成为中国人精神里不可剔除的部分,也依赖文学创造的艺术形象和语言篇章。从古代开始,对传统节日的吟咏,产生了大量的诗词歌赋。说到春节就会想起王安石的《元日》,说到清明就会吟诵杜牧的《清明》……传统节日由民俗风习向审美对象转化,文学起了主要作用。

成体系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标识。人类文明的进步,由科学不断地对原始思维构造的世界形象“去魅”,造成了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关系的紧张,更重要的是对自然的科学认知使人类的精神世界失去不少光彩。试想,只有陨石坑的月球,比起有嫦娥、玉兔和桂花树的月宫,是多么无趣。因此,保留传统节日以及相关的神话和文学形象,对于工业化时代的人们来

说是弥足珍贵的“复魅”,它将使日益单面化的人在精神世界里丰富起来。在这个意义上,传统节日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是对全人类的一种文化贡献。而文学有责任在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中不断地再生产。

不少文学佳作书写了传统节日,老舍《四世同堂》写中秋,沈从文《边城》写端午等,这些作品多半是将节日作为人物活动的时空,情节在其中推进,人物性格在此得到展现。由于现代文明对传统生活方式的冲击,传统节日不可幸免地遭到销蚀,幸好有这些文学作品,把旧日过节的活动方式和所涉及的事物,细致而又充满趣味地保存在文字世界里。(摘编自毕光明《传统节日的文学理解》,《光明日报》2019年4月24日 )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传统节日能保存民族记忆、增强民族认同等,我们可从文化、民俗学、文学等方面理解阐发。 B.因为节日带有娱乐性,能给人带来精神愉悦,所以传统节日与文学在各个方面是相通的。 C.清明节扫墓、中元节送灯活动,与文学里对生者与死者、此岸与彼岸关系的思考是相似的。 D.传统节日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也是对全人类的文化贡献,需要文学在其传承中不断地再生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以端午节为例,论述了传统节日原初价值与功能慢慢转移,逐渐具备了功利和美感的双重作用。

B.文章将清明节、中元节与七夕节进行对比,说明了七夕这类节日的诞生与文学生产是同时进行的。

C.文章运用了类比论证,揭示了传统节日中的“去魅”与“复魅”、无趣与有趣、科学与文学的关系。

D.文章列举了王安石等人的诗歌,说明文学在传统节日由民俗风习向审美对象转化过程中起了主要作用。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学不仅给人带来心灵愉悦,也直接引发人们对人之起源、意义、价值等问题的思考。 B.有关传统节日的作品强化民族记忆、增强文化认同,也使传统节日成为民族文化的重要标识。 C.科学使人类文明进步,也造成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紧张,使人类精神世界完全失去光彩。 D.传统节日受到现代文明的冲击与销蚀,而不少文学作品又使传统节日得以保存与传承。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4月27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满闭幕。38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150多个国家、近5000位外宾与会。本届论坛突显“一带一路”发展图景正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转入精谨细腻的“工笔画”,高质量发展出现端倪。各方认为,要着眼更深入的务实合作、更开放的联动发展、更广泛的互利共赢;要以高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合作为重点,解决好金融支撑、投资环境、风险管控、民心相通等关键问题;要为此建立工作机制、完善配套支持,形成更多可视化成果。

论坛期间,发挥元首外交引领作用,深化了双边关系。各方发布了一系列高质量的合作倡议和报告,形成了一份283项的成果清单。尤其是创新地举办了企业家大会,搭建起地方及工商界对接新平台。完善了“一带一路”合作架构,打造了支撑体系。这些实实在在的成果说明,共建“一带一路”的朋友越来越多,合作越来越深入。高峰论坛汇众智、聚众力,得到广泛支持,将继续为高质量共绘“一带一路”“工笔画”作出更大贡献。(摘编自《从谋篇布局“大写意”转入精谨细腻“工笔画”》,2019年4月30日人民网)

材料二:

“一带一路”六周年:互联互通成绩单(单位:%) (数据来源于海关总署) 材料三:为加大国际人才培养,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北京大学近日启动“未来领导者”国际双学位本科项目。该项目是依托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学科优势,与全球知名院校构建高水平教育合作联盟而共同打造的学位项目,旨在培养“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的国际人才。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介绍,学院现已与莫斯科国立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等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的14所院校达成合作,并将在合作院校中选拔培养优秀青年人才。课程设置方面,开设以中国发展、中国文化等为主题的课程,让学生更深入了解中国,以准备今后投入“一带一路”建设。

据教育部数据,截至4月底,我国已与24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署高等教育学位学历互认协议,60所高校在23个沿线国家开展境外办学。(摘编自魏梦佳、赵旭《北京大

学启动国际本科项目加强“一带一路”人才培养》,新华社2019年5月9日) 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2018年中国外贸增长率和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贸易增长率,与上年度相比,均有提升,分别达到了12.50%和13.80%。

B.2017年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贸易率达到13.45%,实现了大幅度增长,与2014年相比增长两倍多。

C.中国外贸增长率近四年来连年提升,2017年走出连续两年负增长的低谷,实现7.45%年度增长率,又创历史新高。

D.2013年至2018年六年间,除2015、2016年外,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贸易增长率均高于中国对外贸易整体增速。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论坛期间各方提出要进行更深入的务实合作、更开放的联动发展、更广泛的互利共赢,为“一带一路”“大写意”做了深入谋划。

B.在论坛期间发布了一系列高质量的合作倡议和报告,形成了一份283项的成果清单,说明各方已经达成了多方面的合作共识。

C.北大依托光华管理学院与14所知名院校达成合作,启动了“未来领导者”国际双学位本科项目,旨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

D.我国已与24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署高等教育学位学历互认协议,60所高校开展了多元的境外办学与经贸服务。

6.“一带一路”发展图景转入精谨细腻的“工笔画”,高质量发展出现端倪,这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概括分析。(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邢兰 孙犁

我这里要记下这个人,叫邢兰的。

他在鲜姜台居住,家里就只三口人:他,老婆,一个女孩子。

这个人,确实是三十二岁,假如你乍看他,你就猜不着他究竟多大年岁,你可以说他四十岁,或是四十五岁。因为他那黄藁叶颜色的脸上,还铺着皱纹,说话不断气喘,像有多年的痨症。但你也可以说他不到二十岁。因为他身长不到五尺,脸上没有胡髭,手脚举动活像一个孩子,好眯着眼笑,跳,大声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