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胸痛中心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医院胸痛中心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f75f995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71

图时间获得。

6.首份ECG确诊时间:急诊科、心内科医师针对胸痛患者首份心电图解读确诊时间。通过院内首诊医师查看ECG时间,或通过微信传输的心电图回复的时间获得。

7.肌钙蛋白抽血时间(快速床旁检测):根据化验单注明的“标本获取时间”获得。

8.决定介入手术时间:急诊PCI值班术者决定手术的时间。

9.启动导管室时间:通知急诊PCI医护团队的时间通过电话记录及导管室急诊记录本获到。

10.开始知情同意时间:拟行介入手术,医师开始与患者谈话的时间,通过手术知情同意书谈话医师签字时间获得。

11.签署知情同意时间: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时间,通过手术知情同意书的患者家属签字时间获得。

12.导管室激活时间:导管室人员及DSA机准备完毕,通知急诊患者手术时间,通过导管室急诊手术登记本获得。

13.开始穿刺时间:术者开始穿刺桡动脉的时间,通过导管室急诊手术登记本获得。

14.造影开始时间:开始插入造影导管的时间,通过导管室急诊手术登记本获得。

15.造影结束时间:冠脉造影结束的时间,通过导管室急诊手术登记本获得。

16.球囊扩张时间:导丝通过梗死相关动脉后球囊扩张或血栓抽吸的时间,通过导管室急诊手术登记本获得。

17.手术结束时间:冠脉介入手术结束的时间,通过导管室急诊手术登记本获得。

18.每个患者就诊的院前资料、急诊病历、省急救中心病历均要保留原始资料并可以追溯,在住院病历的现病史中应详细描述患者的来院方式、就诊过程的关键时间点和绕行方式。

七、急诊胸痛患者的规范诊治

急性胸痛患者就诊后早期进行病因的初步判断以及对生命体征不稳定的高危胸痛患者的识别尤为重要。相关部门、科室应建立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肺栓塞、急性主动脉夹层等疾病的诊治流程,将指南流程化,指引对危及生命的胸痛疾病做出快速反应。

八、院外与院内绿色通道的无缝衔接 (一)与省急救中心建立合作 1.联系方法 (1)共建微信群

(2)直接电话联系心内科总住院医师工作的电话: (3)直接联系CCU病房电话:

2.对接方法:当120急救车接诊到急性胸痛患者,ECG示:ST段抬高心肌梗死,可将心电图照相后传输至微信群,

并电话联系心内科总住院医师,总住院医师确认患者情况后,启动导管室,通知CCU准备接诊患者。若患者送达前导管室已启动,直接送至导管室。

3.我院CCU位置位于号住院楼楼东区;导管室位于号住院楼楼,到达1楼可用内线拨打绿色通道电梯。

4.心内科预留床位,做好接诊患者准备。 (二)与网络医院建立合作 1.联系方法 (1)共建微信群:

(2)直接电话联系心内科总住院医师工作电话: (3)直接电话联系CCU病房:病房电话:。

2.对接方法:当网络医院接诊到急性胸痛患者,ECG示:ST段抬高心肌梗死,可将心电图照相后传输至微信群,并电话联系心内科总住院医师,总住院医师确认患者情况后,启动导管室,通知CCU准备接诊患者。若患者送达前导管室已启动,直接送至导管室。

九、培训与教育

对胸痛中心的运作原则、要求、体系和各项流程必须经过反复的教育和培训,使胸痛中心所涉及到的各有关部门、科室人员在全面了解胸痛中心的主要目标和运作机制的基础上,明确自身的职责和任务,才能使整个胸痛中心系统正常运行,并发挥各部门和科室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推动胸痛

中心工作质量的持续改进,最终达到提高区域性协同救治水平的目的。

(一)院内培训教育

1.针对相关专科医师的培训。

2.针对急诊分诊护士及胸痛相关疾病科室护士的培训。

3.医院全员培训。有关胸痛症状和体征、心脏病早期发作时紧急救治、遇到急性胸痛患者后应遵循的流程培训。

(二)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培训

1.制订针对基层医疗机构的ACS、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急性胸痛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常规等培训资料。

2.与基层医疗机构共同制订针对STEMI患者的再灌注治疗策略和流程图,包括实施转运PCI或溶栓治疗的适应证、禁忌症。

3.制订针对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心肺复苏水平的培训计划。 (三)社区教育

社区人群教育是指胸痛中心积极参与对社区人群进行有关早期心脏病发作的体征和症状以及适当治疗方法的培训。

1.为社区人群提供急性胸痛疾病症状的识别方法和心脏病早期诊断的培训。

2.参与社区人群健康评估、体检与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