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大数据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fb3ef50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e3

大数据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与此相对应,业务部门与数据中心发生的相关业务包括: ? 提供数据或共享元数据给数据中心;

? 申请使用数据中心的基础数据,校准本单位的基础数据; ? 通过数据中心提供的共享元数据信息获取其他单位的数据; ? 审批其他单位的业务数据使用申请,并将数据提供出去; ? 与数据中心交换公共服务数据;

? 提供监督部门直接访问业务数据库的通道;

? 提供统计分析数据或原始个案给数据中心,方便主管领导查询; ? 定期将业务数据库备份到数据中心;

根据数据中心与各业务部门的主要业务,数据中心应提供如下功能:

2.3.1 节点管理

实现与数据中心相连的各个节点的信息管理、配置管理,包括业务部门、区县数据中心等。

2.3.2 主题管理

数据采集、数据发布、数据共享、数据交换、公共服务以及决策支持均以主题的方式进行,因此必须实现对主题的管理。主题是元数据的集合。

2.3.3 元数据管理

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数据。元数据描述了数据的结构和意义,同时也可以描述应用程序和流程的结构和意义。构造数据中心数据库的重要步骤之一,就是定义和创建元数据(Metadata)。元数据提供一个目录,列出数据中心有什么数据。所有进入数据中心的数据,必须在元数据中有所表述。数据中心的数据管理系统

第8页

大数据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必须提供储存和管理元数据的方法。以元数据管理为核心,建立数据中心的数据资源目录体系,提供给业务部门参考使用。

数据中心的元数据包括基础数据元和共享数据元,由数据中心统一管理。基础数据元由数据中心定义,共享数据元由业务部门定义并注册到数据中心。业务部门进入数据中心的元数据管理中心好比进了一个“超市”,可以方便地知道可以获取和使用哪些数据,并进行数据使用申请的定制。

2.3.4 公共代码管理

对公共代码需要有统一的标准规范,数据中心必须提供公共代码的管理。基于数据中心的公共代码规范,各部门和区县数据中心可以通过数据转换将各种不同含义的编码和标准规范的编码之间进行双向的转换。

2.3.5 数据采集

与各业务部门形成数据采集机制,通过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从各业务部门汇总数据,对原始数据进行缓存、存储。

2.3.6 数据整理比对

从各业务部门采集共享数据后,进行数据转换,对全市自然人和法人基本数据进行数据比对、冲突检测处理并入库。

2.3.7 数据交换

实现业务部门与数据中心之间以及业务部门之间的数据交换业务,形成高效、安全、可靠、稳定的数据交换网络。提供定时批量、实时按需的数据交换,提供点对点、一对多的数据交换支持,对数据交换进行管理和监控。

第9页

大数据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3.8 数据访问

在统一的权限管理系统之上,实现对自然人和法人的建档、调档、阅档等业务。对社保卡系统、公共服务中心系统、业务系统提供数据访问。对决策支持系统、业务监管提供数据支持。

2.3.9 数据备份与恢复

恢复管理是对数据进行备份、导入导出以及数据库恢复等。数据是数据中心核心的资源。全面的容灾方式应该是数据备份+数据复制+远程容灾。对系统中的数据要定期进行系统备份。采用本地备份与异地备份相结合的方式。

2.3.10 标准管理

进行数据中心的标准规范尤其是数据标准的审核制定、升级维护与发布实施等管理功能。在数据中心的建立之初,由于标准规范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应建立标准的版本管理机制,方便业务部门的查询和使用。

2.3.11 应用支持

对相关业务应用系统、公共服务系统、业务监管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提供提供数据、通道和平台等支持。

2.3.12 运行管理

为方便对数据中心的管理和维护,需要一套功能完整的运行管理与监控维护系统。运行管理系统主要提供给数据中心的系统管理人员使用,用于保证数据中心的安全可靠和高效运行。其功能主要包括面向安全性的用户管理、权限管理、密码管理和日志管理等;面向性能优化的性能监控等。面向可用性的节点管理、交换规则管理和状态监控;其中节点管理包括对业务部门的信息管理。

第10页

大数据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4 性能需求分析

2.4.1 业务处理量分析

数据中心的主要业务包括:

(1)基础数据的采集、转换、比对以及分发 这是数据中心的主要负载压力所在。 (2)业务数据交换的备案或存储转发

在数据中心建设初期,业务数据在业务部门之间交换;当业务部门的接口系统难以承受数据交换的负载时,才可能通过数据中心存储转发。所以这部分业务不会对负载造成负载压力。

(3)元数据库和公共代码库的管理和共享

由于元数据库和公共代码库相对稳定,并且数据量不是很大,所以不会对数据中心造成负载压力。

(4)与业务部门交换公共服务数据

由于业务不停地在发生,即使采用定时批量的交换方式,也会对数据中心造成较大的负载压力。

(5)汇集统计数据,并提供查询

统计数据一般按月提供,而且提交的一般为结果数据,在数据交换方面不会构成太大压力。领导的数据查询会形成少量的负载。

(6)提供业务部门的容灾备份

容灾备份不需通过数据库服务器处理,所以不会对数据中心的负载构成压力。

数据中心的主要负载压力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基础数据的采集、维护和使用;二是数据中心与业务部门之间的公共服务数据交换。下面我们分别进行分析。

第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