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行为习惯培养细则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幼教行为习惯培养细则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fc8acae19e8b8f67c1cb996

儿能否与同伴团结友爱,能否爱护公共物品,能否尊重成人的劳动等,都是在生活活动中点滴形成的。

(三)实践性原则

教师在设计指导幼儿生活活动时,一定要从幼儿的实际水平出发,逐渐培养他们自理自立的能力,不能急于求成。在具体的设计指导方法上,也要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

对于小班幼儿,在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独立生活能力的时候,教师主要通过示范加讲解的具体方法,设计情景表演或教学活动,让幼儿在不断的活动中,通过看、听、练,逐渐强化他们的技能。而对于中班的幼儿,则着重于让他们将小班学习的生活技能继续巩固、内化,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指导的方法也从具体的示范讲解转为以语言为主的提醒、检查、表扬等。对大班幼儿,则要求他们能做到自觉,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定式。

幼儿与幼儿之间,因为身体状况、家庭环境、性格、个性等方面的不同,存在着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教师应该重视这些差异,在培养他们独立的自理能力和生活习惯的时候,注意区别对待,个别照顾。

(四)一致性原则

在家长开放日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教师给幼儿盛饭时,家长在一边连声说:“少盛一点,少盛一点,他吃不了这么多。”其实,教师给他盛的只是他平时在幼儿园进餐量的一半,呆会儿他还要添饭呢!而当家长看到幼儿在幼儿园的进餐量时,往往会惊喜地对老师说:“他能吃这么多呀!在家他吃得还没幼儿园的一半多呢!”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景呢?这是因为幼儿在家吃饭,家长的要求与在幼儿园吃饭时老师的要求不一样。在家中,他们想吃的和喜欢吃的就吃,否则就不吃;吃一顿饭要全家出动,跟在他们后面喂。而在幼儿园,教师统一要求,他们就不得不和全班相一致。所以,有的幼儿一天仅

17

中午在幼儿园的一顿是好好吃的,早上和晚上在家多半不吃或吃得很少,家长拿他们没办法。

因此,教师就需要通过与家长的交流(如家长会、家访、个别谈话等)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生活活动的目标、内容和方法,让家长了解应如何教育、帮助、指导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争取家庭教育的配合,使幼儿生活活动的良好行为得到巩固和强化。

18

第二部分

幼儿学习活动行为习惯及培养细则

幼儿学习活动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发起的、采用集体活动形式组织的师幼互动活动,或在教师引导下的同伴互动活动,旨在促进幼儿同伴分享交流,提升幼儿经验,强化学习体验,引导幼儿主动探索,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发展。

一、学习活动基本要求

1.根据教育目的、幼儿的实际水平和兴趣,以循序渐进为原则,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幼儿参与学习活动,保证学习活动内容的平衡性与整体性。

2.积极发挥幼儿多种感官作用,充分利用周围环境的有利条件,提供充足的动手操作材料,保证幼儿充分活动的机会。

3.遵循幼儿学习特点,注重活动的过程,注重幼儿的实践活动,采用合作、交流、探索等活动方式开展活动。

4.灵活地运用集体联合活动、小组合作活动、结伴互动活动等组织形式,为幼儿提供交流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

5.学习活动时间次数严格执行幼儿园课程规定,每周不能超过10次,每次活动小班10-15分钟;中班20-25分钟;大班25-30分钟。

二、学习活动行为细则 (一)幼儿活动细则

1.有参与活动的兴趣,能动用各种感官参与活动。

2.在老师或家长的指导下尝试多途径收集信息,并参与做好有关材料的准备。

3.乐于交流与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想法。 4.能有目的地按自己的想法参与活动。 5.能正确地使用和整理活动材料或用具。 6.遵守集体活动规则。

7.有良好的倾听习惯、发言习惯,用眼、握笔、坐立姿势正确。

19

◆具体年龄班要求: 小班

1.能集中注意力,安静的听老师上课,听懂普通话。 2.坐姿自然、端正,不乱动不影响别人。

3.愿意参加各项活动,喜欢动手动脑,活动中情绪愉快。 4.初步掌握阅读、绘画的正确方法。 中班

1.坐姿正确,注意力集中,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思维活跃。学习分享他人的经验。

2.正确主动的与同伴交流合作,商量或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或要求。

3.知道说话先举手,得到老师允许后再发言,能用较标准的普通话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说话。

4.正确使用、爱护学习用具,懂得爱护学习用具的道理。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把学具摆放整齐。

大班

1.能主动、专注、迅速掌握别人说话的主要内容,从中获得有用的信息,与别人用普通话进行交流表达流畅,用句准确得体。上课时能够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会和小朋友一起讨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2.坐姿自然,阅读、执笔姿势正确,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正确操作学具材料,爱惜物品,值日生协助老师发放、收拾整理学具及材料。

(二)教师活动细则

1.活动前,使幼儿逐渐转入安静状态。

2.在老师的指导启发下,使幼儿逐渐养成动脑、动手和手脑并用的习惯。想说、敢说、会说,会简单评价别人和自己的行为。

3.在活动过程中,指导幼儿积极思考问题,踊跃发言或提问。不干扰别人,不和小朋友发生争执,不影响活动秩序。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