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各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共8套题)[1]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小学语文各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共8套题)[1]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fcb7c969e3143323868931e

23.(4分)在下列方框中各画一个合适的透镜,并确定其位置。

四、探究与创新题(共24分)

24. (4分)小红的爸爸是近视眼,要戴近视眼镜矫正;爷爷是远视眼,要戴老花眼镜矫正。爸 爸和爷爷的眼镜外形一模一样。有一天,两只眼镜放在一起无法判别,于是小红设计了以 下两种方法来辨别。请你帮小红完成下列表格的空白栏。

用手 触摸 观看 报纸 眼镜名称 近视眼镜 老花眼镜 眼镜名称 近视眼镜 老花眼镜 镜子类型 凹透镜 凸透镜 镜子类型 凹透镜 凸透镜 判断依据 判断依据 25.(6分)如图所示,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其中一步是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 高度,目的是为了使烛焰的像 。若凸透镜位置不变,先后把 蜡烛放在a、b、c、d、e各点,分别调节光屏的位置: (1)蜡烛放在 点时,屏上出现

的像最大;

(2)蜡烛放在 点时,屏上出现的像最小;

(3)蜡烛放在 点时,当屏上出现清晰的像时,屏距透镜最远;

(4)蜡烛放在 点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屏上都得不到烛焰的像,但透过透镜却 可以观察到 (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的像。 26. (5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当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分别置于如图所示A、O、B位置时,在光屏上C处会

得到一个清晰的 (选填“正立”或“倒立”)、 (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的 烛焰的 (选填“实”或“虚”)像。

(2)当用另一支较短的蜡烛替换原蜡烛,则在光屏上 (选填“C”、“D”或“E”)处

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3)如果透镜不动,将蜡烛移至B位置,则光屏放置在A位置 (选填“能”或

“不能”)观察到清晰的烛焰的像。

27. (4 分)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从大量实验中归纳得到的,如下表所示:

28.(5分)给你一副老花镜、一把刻度尺、一张白纸片,请你在晴天里测出它的度数,完成下列简要实验步骤: ① 把老花镜的一块镜片 着太阳光,移动镜片后面的白纸片,直到上面出现一个

u=2f u>2f 缩小 等大 倒立 倒立 物距 像的性质 大小 倒正 实虚 实像 实像 2f >v>f 有清晰像 v=2f 有清晰像 两侧 两侧 照相机 ∕ 像距 像与物 应用 观察光屏 在镜的 放倒实2f >u>f v>2f 有清晰像 两侧 投影仪 进一步分析、综合以上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还可以归纳得出的规律有:(写出两条即可) 大 立 像 、最亮的亮点。

② 测出小亮点到镜片的距离即 。 ③ 由D = 100Φ= 求出这块镜片的度数。

④ 换用另一块镜片, ,可求出另一块镜片的度数。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D 2 C 3 D 4 B 5 A 6 B 7 D 8 B 9 C 10 C 11 D 12 B 13 C 二、填空题 14.凸透镜,焦点。 15.ABC,DE,BD,CE。

16.缩小,倒立;放大,倒立;放大,正立,虚。 17.甲,甲,短。

18.无限远,10 cm,25 cm。 19.大气层,大气层。 20.小,大。 三、作图题 21.略。。 22.略。

23.提示:凹透镜,凸透镜, 四、探究与创新题

24.中间薄边缘厚,中间厚边缘薄;字变小,字变大。 25.呈现在光屏中央;d,a,d,e,放大。 26.(1)倒立,缩小,实。(2)D。(3)能。

27.(1)一倍焦距分虚实,两倍焦距分大小。(2)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等。 28.① 正对,最小。

② 焦距f。 ③ 100 。

f ④ 重复前面的步骤。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物态变化》测试卷

一、填空题

1._________分为晶体 和非晶体两类,晶体和非晶体的一个重要区别是:_________有一定的熔点,而_________没有一定的熔点,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_________的.

2.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_________,最小刻度是_________.某人拿一个体温计给甲同学测量体温是36.8 ℃,再给乙同学测体温时没有甩(乙同学的体温是36.4 ℃),测量的结果是_________;如果又给丙同学测体温时仍没有甩(丙同学的体温是37 ℃),测量出丙同学的体温是_________.

3.沸腾和蒸发的区别主要是,蒸发现象只发生在液体_________,沸腾现象同时发生在液体的_________和_________;蒸发现象是在_________温度下都能发生,沸腾现象只在_________温度时才能发生;沸腾时比蒸发时汽化的_________.

4.我国发射的长征二号火箭在大气层中飞行时,它的头部与空气摩擦生热,可达到几千摄氏度的高温,为了不至于损坏火箭,设计师们用一种特殊的材料涂在火箭的头部,这种材料在高温下会_________并汽化,这两种物态变化的过程都要_________热,从而保护火箭的头部不会损坏.

5.你有这样的体会吗?在寒冷的冬天,戴着眼镜从外面走进暖和的教室里,镜片上会出现一层小水珠,使你看不清物体,这是因为__________.

6.有一个温度计的刻度已经模糊不清,某同学将这个温度计与刻度尺平行系紧放在冰水混合物中,这时温度计中的水银柱面恰好对准刻度尺上的5 mm处;当将温度计放入沸水中时,温度计中的水银柱面恰好对准刻度尺上的205 mm处(当时的大气压为1个标准大气压);取出温度计和刻度尺,放入温水中,温度计水银柱面降至刻度尺上的105 mm处,该同学测出温水的温度是_________ ℃.

7.夏天在衣柜里存放棉衣时,为了防止虫蛀,往衣柜里放了几个樟脑丸.到了冬季穿衣服时,发现樟脑丸不见了,樟脑丸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

8.夏天,打开冰棒的包装纸,会看到冰棒在冒“白气”,这是_________现象;把烧红的铁块放入冷水中,水面上立即出现了“白气”,这一过程中,水发生了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种物态变化;寒冷的冬天,我们戴的口罩上出现了冰霜,这是_________现象.

9.家庭做饭使用的“气”,是在常温下通过_________的方法,将“气”变成液体后,储存在钢瓶里的.

10.将鲜牛奶制成奶粉时,不能用高于100 ℃的温度煮沸,否则将会损失牛奶中的营养成分,为此发明了“低压锅”,用这种锅煮牛奶时,水不到100 ℃就沸腾了,这种“低压锅”利用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 .

11.水银的熔点是-39 ℃,它在-38 ℃时处于_________态;它在-40 ℃时处于_________态;它在-39 ℃时处于_________

态或_________态.

12.下图是某种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从图象可知,这种物质的熔点是_________,这种物质从开始熔化到全部熔化所用的时间是__________.从熔点表中可以查出这种物质是_________.(当时气压为1个标准大气压)

二、选择题

13.某同学有一支温度计,读数不准但刻度是均匀的,该同学将这支温度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时读数是5 ℃,将这支温度计放入沸水中时读数是95 ℃(气压为1个标准大气压).他用这支温度计测量当时的气温读数是32 ℃,由上述可知,当时实际气温为

A.29 ℃ B. 32 ℃ C.30 ℃

D.35.5 ℃

14.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晶体和非晶体都有固定的熔点

B.晶体和非晶体吸收热量时都可能变成液体

C.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要吸收热量且温度保持不变

D.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要先变软,然后变成粘稠体,最后变成液体

15.小昌同学在26℃的实验室里,将温度计放入一杯酒精中,当温度计的示数不再变化时,将温度计取出,关于他观察到的温度计示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高于26 ℃

B.先下降,后上升到26 ℃ C.低于26 ℃ D.等于26 ℃

16.在标准大气压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的温度达到100 ℃才能沸腾,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B.水的温度不论高低,都可以蒸发 C.水的温度达到100 ℃才能汽化 D.水吸收的热量越多沸点就越高 17.(多选)几位同学讨论课本中的熔点表时,发表了以下几种观点,正确的是 A.熔点表中各物质熔化时都要吸收热量且温度保持不变 B.熔点低于0 ℃的物质在常温下处于液态或气态 C.熔点表中所列出的各种物质都是晶体

D.熔点表中所列出的各种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时放出的热量一样

18.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喝开水时为了不烫嘴,往往向水面吹气,下面关于对这一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A.向水面吹气可以把开水的热量带走,使水变凉

B.向水面吹气加快了水的蒸发,蒸发有制冷作用,使水变凉 C.向水面吹出的二氧化碳气体有制冷作用,使水变凉 D.吹出的气比开水的温度低,混合后使水变凉

19.如果把5000 g 0 ℃的水和5000 g 0 ℃的冰分别放入菜窖里,使菜窖降温,其效果是 A.用0℃的冰好 B.用0℃的水好 C.都一样 D.无法确定

20.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