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箱涵施工作业指导书(自动保存的)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钢筋混凝土箱涵施工作业指导书(自动保存的)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fd15e31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02

保各主筋及箍筋的位置准确。

钢筋焊接前进行试焊,试验合格方可正式施焊,焊接方式按图纸要求进行,钢筋施工时要留有足够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采用双面搭接焊时,两钢筋搭接端部预先折向一侧使两接合钢筋轴线一致,其焊缝长度不小于5d,接头清渣后,焊缝表面平整,不得有较大凹陷、焊瘤,接头处不得有裂纹。受力钢筋焊接接头错开布置,在接头长度即35d范围且不小于50cm以内同一根钢筋不得有两个焊接接头。且接头焊接面积占总截面积的百分比不得超过50%。

钢筋骨架的拼装应按设计图纸进行,当所有钢筋扎结完毕后,要检查钢筋数量、位置是否正确,保护层厚度是否符合要求,清理所有杂物。钢筋检验标准按表6-1要求。

表6-1 钢筋安装质量验收标准

项次 检 查 项 目 两排以上排距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5 ±20 ±10 ±10 ±5 ±20 ±5 ±10 检查方法和频率 尺量:每构件检查2个断面 尺量:每构件检查5~10个间距 尺量:按骨架总数30%抽查 尺量:每骨架抽查30% 尺量:每构件沿模板周边检查8处 1 受力钢筋间距(mm) 同排 基础、锚碇、墩台、柱 2 箍筋、横向水平钢筋、螺旋筋间距(mm) 长 3 钢筋骨架尺寸 宽、高或直径 4 5

6.3 涵身混凝土施工 (1)模板

弯起钢筋位置(mm) 保护层厚度(mm) 柱、梁、拱肋 基础、锚碇、墩台 涵身外模可采用大块钢模板,外模板与墙身内模板采用钢筋对拉杆对拉,并设置竖向及横向背楞,确保外模板整体刚度,外模外设置适当的支撑,防止墙身发生偏移。混凝土强度达到85%时方可拆除支架。

模板的面板要先用手提式磨光机进行打磨,然后用砂纸进行人工打磨并进行抛光处理,以确保表面光滑、平整、干净。使用时按照要求涂刷脱模剂,脱模剂只有在面板表面处理之后才能涂刷。在任何情况下,严禁采用废机油、塑料薄膜、油毛毡等材料代替脱模剂。

模板必须保证混凝土结构和构件各部分设计形状、尺寸和相互间位置正确。由于模板需要多次周转使用,所以每次使用前要对模板的外型尺寸、面板、接缝等进行认真检查,只有在确认没有发生变形的情况下才能使用,否则应及时整修或更换。

模板支架支架采用扣件式钢管支架,具有足够的强度、钢度和稳定性,能承受所浇混凝土的重力及侧压力以及施工中可能产生的各种荷载。并保证混凝土结构各部尺寸和相互位置正确。模板与支架之间不得相互连接。

箱涵模板采用吊车起吊,人工配合固定位置。模板初步固定后,要认真地检查轴线偏位和竖直度等指标。若超出该指标,则要反复调整,直到合格。堵头板位置应加强支撑。

模板接缝处应紧密吻合,模板接缝不得漏浆,要采用防漏胶条沿模板缝压条。

模板固定采用拉杆、木楔撑结合的方式,支撑点分层并均匀布置,以确保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模板整体稳定。

模板安装应符合下表6-2的要求:

表6-2 模板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项 目 模板标高 模板内部尺寸 轴线偏位 基础 柱、墙和梁 基础 墩台 基础 墩台 允许偏差(mm) ±15 ±10 ±30 ±20 15 10 +2,-5 2 5 3 装配式构件支承面的标高 模板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 模板表面平整 预埋件中心线位置 预留孔洞中心线位置 预留孔洞截面内部尺寸 支架

(2)混凝土

纵轴的平面位置 曲线形的标高(包括建筑拱度在10 +10,0 跨度的1/1000或30 +20,-10 涵身浇筑采用C30混凝土,两端八字墙浇筑采用C25混凝土。混凝土浇筑前,应有适合浇筑的配合比和坍落度,认真检查搅拌设备计量装置的准确性,混凝土施工配合比应根据天气情况和运距留其坍落度损失值,混凝土到达现场后严禁加水。

混凝土浇筑前应对施工机械的工作状态、施工人员安排、施工用电及备用电力、混凝土运输及交通情况进行检查,确保混凝土浇筑顺利进行。

混凝土浇筑可采用吊机和料斗、汽车泵以及地泵等机械进行浇筑,混凝土在拌和运输及浇筑过程中,浇筑现场和搅拌站应及时联系,以确保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

全箱混凝土可分两次浇筑完成,第一次浇筑底板及边墙倒角处以上30cm位置处,第二次浇筑剩余部分,接缝应按施工缝处理。

底板部分浇筑完成后,第二次浇筑前要将工作缝采用人工凿毛,用水冲洗干净并充分湿润,残留在混凝土表面的积水清除干净。侧墙混凝土的浇筑时,分层对称地进行,每层高为0.30m,并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完成上层混凝土浇筑。浇筑时左右幅墙身必须对称浇筑,严禁一次性浇筑单幅墙身

混凝土分层浇筑,浇筑面比较大的底板混凝土,应分层分段连续推进。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棒,振捣时应深入下层混凝土5~10cm左右,保证上下层混凝土的结合。振捣过程中应避免碰撞模板、钢筋及其他预埋部件。

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应连续分段逐层浇筑,顶板混凝土浇筑后终凝前进行“提浆、压实、抹光”工艺,清除混凝土凝固初期产生的收缩裂纹。

浇筑混凝土须连续进行,因故间隙时间宜缩短,当气温在30℃左右时,不超过1.5小时。间隙时间超过时,要按浇筑中断处理,同时留置施工缝,并作出记录。施工缝的平面与结构垂直,施工缝须预埋连接钢筋。

按照设计要求每隔4-6m设置沉降缝,涵身沉降缝应与基础沉降缝对齐。

施工完成后的混凝土结构物应采用透水性土工布覆盖。洒水养生、保持湿润。养生时间不得小于7天。并做好养生记录。 7.0 涵洞附属及防水施工

7.1 沉降缝

设置沉降缝的目的,是使缝两边的构造能自由沉降,又能防止水分渗漏。故沉降缝必须贯穿包括基础再内的整个断面。涵洞基础施工前,应测量确定沉降缝位置,在沉降缝两端地面上立垂直木杆挂线或沥青木版直接定位施工。沉降缝两端应整齐、方正,基础和涵身上下不得交错。

顶板沉降缝和边墙沉降缝处均敷设2.5mmSBS改性沥青防水层,沉降缝内部塞填沥青麻絮或其他不透水材料。如图7-1所示。

图7-1 箱涵沉降缝处防水设计

7.2 防水层、保护层

箱涵涵身部分的防水层分两部分进行敷设,顶板及与顶板相接处的侧墙从上之下50cm范围内涂抹厚2.5mm的SBS改性沥青防水层,其余侧墙采用涂抹两层1.5mm厚的热沥青作为保护层和防水层。如下图7-2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