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第3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必修一第3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015210503d8ce2f006623a6

人们常常说中国是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津津乐道的事例非常非常的多,但是有一项更伟大的文明,而且一经创造,沿用了两千余年,却为人们所忽视,这就是中国所实行的中央集权制度。此制度的创建和存在、发展、完善,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标志;应当说,它也是世界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那么,自秦朝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始,在以后的朝代,也就是从汉至元又发生了什么演变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学习第三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地方制度的变化)

我们知道,皇帝们对权力的渴望是非常强烈的,那皇帝们要掌握权力,就要加强中央集权,要加强中央集权,是不是就要削弱地方的权力呀?所以,中央集权的发展,所对应的就是地方制度的变化。 我们先来看一下西汉的地方政治制度 1、西汉的地方政治制度

秦始皇建立了大一统的秦朝,幻想一世二世三世以至万世传递,结果由于秦朝的暴政,二世而亡,经过四年的楚汉之争,刘邦最终打败了项羽,建立了西汉王朝,新王朝刚刚建立,统治者们为巩固江山,在地方上继续采用秦朝的郡县制,同时又分封诸侯王,这种制度我们称之为郡国并行制。 (1)郡国并行制

郡就是郡县、国就是封国。郡国并行制就是郡县和封国并存的制度,西汉在实行郡县的同时,又分封诸侯王的制度。

下面请同学们用一到两分钟的时间阅读本课的导言部分与课本正文的第一段文

字,思考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既然汉承秦制,为什么西汉不简单的沿用秦朝的郡县制,还要再加一个分封制?第二,这种制度又带来了一种什么样的后果呢?第三,汉武帝时又是如何解决的?

西汉为什么采取郡国并行制,郡县和封国并存呀?

这是由于汉初统治者错误评价了秦朝灭亡的原因,认为秦朝之所以会灭亡,

是因为只实行分封制,没有实行郡县制的缘故。另外,由于西汉刚刚建立,比较贫困,很难对如此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地统治,正所谓“守业更比创业难”,所以,刘邦想通过分封一些同姓子弟为王,以此确保刘家天下,他以为只要依

仗刘氏“天下一家”的格局,就能巩固皇权,稳定天下,他分封给同姓诸侯王的土地面积甚至超过了中央直辖的土地面积。

但是,结果如何呢?结果他死后不过18年,诸侯王就发动了叛乱。这场历史上的大动乱,就是我们课本上所说的七国之乱。

在公元前154年的一天,吴王刘碧联合其它六国发动叛乱,历史上称这场叛乱为七国之乱,七国之乱所反映的其实就是中央权力和地方诸侯的权力过大的矛盾。那到了汉武帝时期,他是如何解决这一矛盾的呢?对,就是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的权力。 (2)推恩令

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辖,结果,汉武帝有没有达到他的目的呢?结果诸侯王统治的面积越小,力量受到削弱,这也就相应的加强了中央集权。

这是西汉为加强中央集权所采取的措施,汉朝之后,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矛盾还是时隐时现,但是不那么严重,一直到唐朝中期,藩镇割据,地方再度对中央的权力发出了挑战,再度成为朝廷的心腹大患。 2、

唐朝的藩镇割据

同学们都知道安史之乱吧,那为什么会发生安史之乱呢?这和唐朝设置节度使有关,

早在唐玄宗时期,为了加强边境的防御,朝廷就在边疆要地设置了一些军镇,这些军镇就叫做藩镇,藩镇的长官叫节度使,节度使的权力非常的大,大到什么样的程度,我们课本上有介绍,它们在政治上享有较大的自主权,经济上控制着财权,军事上拥有强悍的武力,特别是在安史之乱之后,更加的严重,他们名义上是唐朝的藩镇,实际上与割据无异,据统计,在唐朝后期一百五十年里,河北三镇的五十七个节度使中,真正由朝廷任命的只有四人。内地许多节度使也效法三镇,各占一方,“藩镇割据”的坏处非常的大,它史唐朝的统一遭到破坏,严重威胁中央集权统治。

本来藩是指保卫、镇指军镇,本意是为了保卫自身的安全,但是发展的结果是形成对抗中央的割据势力,那同学们想一下,藩镇割据出现的本质是什么呢?

本质是什么呀?本质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唐后期之所以会如此混乱,是因为皇权受到了削弱,那北宋的统治者又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解决这一问题的呢?

2、 北宋中央集权的加强

北宋的统治者为加强中央集权,都采取了哪些措施呢?我们从军事、行政、财政这三个方面来看 (1)措施:

①军事:收兵权,编禁军

②行政:派文臣做知州,设通判负责监督 ③财政:由中央掌控地方赋税开支

在军事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对,宋太祖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又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就是收兵权,编禁军,这样军事大权就牢牢掌握在中央手中。

行政方面呢?对,由中央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北宋为了削弱武将的权力,对文臣是相当重视的,同学们通过比较我们课本上的两幅插图《唐朝河西节度使张义潮统军出行图》《北宋文官出行图》就可以看得出来,《唐朝河西节度使张义潮统军出行图》反映了唐朝节度使拥兵自重、耀武扬威。而《北宋文官出行图》则反映了在北宋的时候文官受到了很大的重视。这也是宋代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防止武人割据,而采取的一项措施。再看财政上,统治者所采取的措施,在财政上,地方赋税只留一小部分作为地方赋税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握。

虽然北宋的统治者采取的这些措施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但是也造成了一系列严重的恶果。 (2)评价:

①首先,第一点,在积极地方面,它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

②再来看一下消极影响,有哪些消极影响呢?请同学们看一下我们课本上的“历史纵横”消极影响,它导致官僚机构膨胀和军队不断扩充,形成三冗、两积,的局面,即冗官、冗兵、冗费,积贫积弱的局面,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积贫积弱

的王朝。

那到了元朝,情况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

《元史.地理志》记载:“ 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意思就是说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无论是汉、隋还是唐,宋,元朝的疆域比以往任何朝代都更加辽阔,那同学们,假如你是元朝的统治者,面对如此辽阔的帝国,你会采取什么方式管理呢? 3、 元朝的行省制度

为了加强对全国有效管理,元朝建立了行省制度。

行省是郡县的发展,元统一后在中央设中书省,作为最高行政机关。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大家要注意,有三个地方是由中央直接管理的,就是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就是河北、山西、山东,这三个地方简称冀、晋、鲁,这三个地方由中央直接管理。此外,在行省之下,分设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置宣慰司进行管理。

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它呢?它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民族融合,巩固了民族国家的统一,是我国省制的开端。

省制我们今天仍然再用,同学们,你们知道元行省制与今天的省制有什么不同?同学们看一下课本的插图,有没有发现元朝的行省辖区比较的大呀;有些名称在今天仍在使用,但大多数名称已经变化。还有,那时候没有设立自治区和特别行区。今天的行政区划有,比如说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等,还有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另外,元行省制的主要作用是代表封建中央控制地方,管理地方。今天的行政区划更多的是体现对地方管理和建设的职能,代表当地人民利益。

结合以上我们学习的知识,同学们你们能总结出,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有何特点吗?

中央严格控制地方,地方服从于中央,最后听命于君主。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地方没有独立的行政体系,没有相应的主权。

以上这些就是从汉到元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在加强中央集权的过程中,总体的趋势是中央的权力在不断地加强,地方的权力在不断的削弱,那在君主专制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