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0248073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20

50、试论我国法制代化的基本途径 51、试论程序正义的现实意义 52、试论法律传统的创造性转化 53、试论法律与道德的冲突 54、试论法治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

宪法与行政法学部分

1.论依法执政的宪政意义 2.论宪法司法化 3.试论宪法的稳定性 4.论宪法监督 5.宪法解释问题研究 6.试论公民的知情权 7.论受教育权的宪法保障 8.论宪法规范 9.论宪法修改

10.违宪审查若干问题研究

11.论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构建之宪政分析

12.英国《大宪章》的性质及其在宪法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13.柯克在博纳姆医生案中所写“附论”的内容及其意义 14.洛克《政府论》的主要内容及其理论意义 15.孟德斯鸠的分权思想及其政治设计 16.法国《人权宣言》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17.1787年《美国宪法》的制定经过及其主要内容 18.19世纪中叶的西方立宪运动

19.苏俄1917年宪法的性质及其意义

20.1931年《中华苏维埃宪法大纲》的性质和主要内容

21.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制定的背景及其意义

22.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经过及其意义 23.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订经过及其意义 24.当代世界性宪法发展的主要趋势和潮流 25.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26.论成文宪法,不成文宪法和复式宪法 27.论联邦制和单一制 28.论刚性宪法与柔性宪法 29.论议会制与总统制 30.论国家元首制

31.论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 32.论议会民主制 33.论立宪主义 34.论公民的民主权利 35.论公民基本义务 36.论公民权与人权

37.中国宪法私人财产权入宪的意义 38.中国宪法关于公民的政治权利论 39.中国宪法规定的选举制度论 40.权利的平等保护的理论及制度 41.中国的国家机构 42.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3.国务院的性质及其职权 44.中国司法机关的性质及其职权 45.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6.中央与地方相互关系及其宪法调整 47.国家的象征

48.中国的国旗、国徽、国歌、首都

49.为什么宪法修改的程序通过都规定较难或很难 50.关于现代行政法学理论基础及价值论的新探索 51.“平衡论”评析 52.论法律保留原则 53.行政公开原则析 54.行政合法原则论 55.行政合理性原则论 56.论行政应急性原则

57.行政法上的信赖保护原则及其适用 58.行政主体理论之分析 59.论法律、法规授权组织

60.论我国公务员权利救济制度的完善 61.服务政府论 62.责任政府论

63.论村委会的行政法地位 64.非政府组织论

65.论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的建立 66.我国行政组织立法的健全与完善 67.在校大学生权利探讨

68.高校学生救济方式研究

69.学校与教师的关系——一个行政法的视角 70.我国户藉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71.行政相对人权利体系的构建 72.论一事不再罚原则 73.行政处罚设定的正当性研究 74.行政处罚与刑罚的关系 75.论行政补偿

76.行政指导的救济方式研究 77.行政指导行为性质探析 78.论行政行为的确定力 79.论职务行为的公定力 80.抽象行政行为的可诉性研究 81.论抽象行政行为的法律控制 82.内部行政行为的可诉性研究 83.行政程序的价值分析 84.行政程序立法的模式选择 85.刍议行政相对人的程序对抗权 86.行政强制论 87.论行政许可的设定权 88.行政处罚的程序论 89.城市房屋拆迁案件特定分析 90.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法律控制 91.行政裁量与现代行政法治 92.论行政不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