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0248073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20

13、民事诉权论

14、试论我国审判委员会制度 15、论我国的陪审制度及其完善 16、论合议制度

17、试论我国民事检察制度的完善 18、我国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研究 19、建立行为保全制度之初探 20、论民事诉讼费用 21、民事诉讼送达制度研究

22、涉及互联网案件的民事诉讼管辖和证据问题 23、民事诉讼管辖权异议制度研究 24、论协议管辖制度 2.5、论民事诉讼的目的

26、.论民事诉讼中的诚实信用原则 27、论既判力的主观范围 28、.既判力客观范围的扩张 29、民事诉讼正当当事人理论探讨 30、试论非法人组织的民事诉讼主体资格 31、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之研究 32、论民事诉讼共同诉讼的确定 33、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研析

34、论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诉讼地位及权利保护 35、美国集团诉讼制度研究

36、论群体诉讼制度在我国的实践与发展 37、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研究

38、论民事起诉权的完善

39、.完善我国起诉制度的基本路径 40、民事诉讼诉答程序研究 41、民事诉讼审前程序论 42、建构民事审前准备之我见 43、论我国民事庭审模式之完善 44、论中间裁判 45、反诉制度研究 46、民事撤诉制度研究 47、缺席审判制度研究 48、民事简易程序适用研究

49、我国民事诉讼审级制度之审视与重塑 50、民事上诉审程序若干问题研究 51、论民事诉讼中的抗诉制度 52、再审程序启动机制研究 53、再审程序若干问题研究 54、论人民调解制度的完善 . 55、法院调解制度的完善 56、建立民事和解制度的基本思路 57、简易程序:困境与出路 58、再审程序的完善 59、.非讼程序研究 60、论人事诉讼

61、论督促程序之检讨及其改革与完善 62、论公示催告程序的适用

63、执行异议程序之完善 64、执行难的根源及其解决 65、论执行权的性质及其运作机制 66、民商事执行中第三人异议问题比较研究 67、执行名义对人效力扩张及程序保障 68、浅谈执行竟合

69、论民事执行中的参与分配制度 70、试论执行救济 证据法

71、证据的合法性研究 72、电子证据研究

73、我国民事诉讼电子证据法律效力研究 73、民事诉讼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研究 75、论民事诉讼中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76、民事诉讼中释明权探析 77、论我国民事诉讼的调查取证制度 78、民事诉讼举证时限问题研究 79、试论我国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 80、浅析民事证明责任分配 81、试析举证责任倒置

82、论医患纠纷中当事人的举证责任 83、浅论证据交换制度 84、论民事诉讼中的自认 85、论民事诉讼证据开示 86、民事证人资格制度研究

87、论鉴定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88、民事诉讼认证制度研究 89、医疗纠纷案件证明责任的分配 90、.合同纠纷案件证明责任的分配 91、.论劳动纠纷案件中的证明责任问题 92.我国举证期限制度的成功与不足 仲裁法

93、论商事仲裁权 94、临时仲裁初探 95、论仲裁协议的效力扩张 96、仲裁第三人制度研究 97、仲裁保全制度研究 98、试论仲裁的司法监督 99、论仲裁裁决的撤销

100、国际商事仲裁裁决的承认与执行 101、论仲裁当事人 102、论仲裁协议的独立性 刑事诉讼法

103、论刑事诉讼中公正与效率的关系 104、论我国刑事诉讼之结构及其应然构架 105. 106. 107. 108. 109.

论程序正义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的体现 刑事诉讼法再修改相关问题探讨

国际刑事司法准则对中国刑事诉讼法的影响及其应对 刑事诉讼的宪政思考

刑事诉讼中被害人的权利保护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