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学基础习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水文地质学基础习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0304c9f59eef8c75fbfb3d2

16.承压高度:揭穿隔水顶板的钻孔中静止水位到含水层顶面之间的距离。 17.测压水位:揭穿隔水顶板的井中静止水位的高程。

18.等水压线图:某一承压含水层测压水位相等的各点的连线构成的图件。

19.贮水系数:测压水位下降(或上升)一个单位深度,单位水平面积含水层释出(或储存)的水体积。

20.上层滞水:当包气带存在局部隔水层时,局部隔水层上积聚的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

二、填空

1.包气带自上而下可分为 土壤水带、中间带和毛细水带。 2.岩层按其透水性可分为 透水层和不透水层。

3.地下水的赋存特征对其水量、水质时空分布有决定意义,其中最重要的是 埋藏条件和含水介质 类型。

4.据地下水埋藏条件,可将地下水分为 包气带水、潜水和承压水。

5.按含水介质(空隙)类型,可将地下水分为 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 6.潜水的排泄除了流入其它含水层以外,泄入大气圈与地表水圈的方式有两类,即:径流 排泄和 蒸发 排泄。

7.潜水接受的补给量大于排泄量,潜水面 上升 ,含水层厚度 增大 ,埋藏深度 变小 。 8.潜水接受的补给量小于排泄量,潜水面 下降 ,含水层厚度 变小 ,埋藏深度 变大 。 9.承压含水层获得补给时测压水位 上升 ,一方面,由于压强增大含水层中水的密度 加大 ;另一方面,由于孔隙水压力增大,有效应力 降低 ,含水层骨架发生少量回弹,空隙度 增大 。 10.承压含水层获得补给时,增加的水量通过水的密度 加大 及含水介质空隙的 增大 容纳。 11.承压含水层排泄时,减少的水量表现为含水层中水的密度 变小 及含水介质空隙 缩减 。

三、判断题

1.在包气带中,毛细水带的下部也是饱水的,故毛细饱水带的水能进入井中。 ( × ) 2.地下水位以上不含水的砂层也叫含水层。 ( × )

3.渗透性较差的同一岩层,在涉及某些问题时被看作透水层,在涉及另一问题时被看作隔水层。 ( √)

4.当我们所研究的某些水文地质过程涉及的时间尺度相当长时,任何岩层都可视为可渗透的。 ( √ )

5.潜水含水层的厚度与潜水位埋藏深度不随潜水面的升降而发生变化。 ( × ) 6.潜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的补给。 ( √ ) 7.潜水位是指由含水层底板到潜水面的高度。 ( × ) 8.潜水的流向是垂直等水位线由高水位到低水位。 ( √ ) 9.潜水积极参与水循环,资源易于补充恢复。 ( √ )

10.潜水直接接受大气降水补给,不论什么条件下,潜水的水质都比较好。 ( × ) 11.当不考虑岩层压密时,承压含水层的厚度是不变的。 ( √ )

12.测压水位是指揭穿承压含水层的钻孔中静止水位到含水层顶面之间的距离。 ( × ) 13.承压高度是指揭穿承压含水层的钻孔中静止水位的高程。 ( × )

14.承压水由于受顶、底板的限制,故承压水的资源不易补充恢复。 ( √ )

15.承压含水层受隔水顶板的阻挡,一般不易受污染,故承压水的水质好。 ( × ) 16.承压含水层接受其它水体的补给时,只需具备其它水体与该含水层之间有水力联系的通道即可。 ( × )

17.水位下降时潜水含水层所释放出的水来自部分空隙的疏干。 ( √ )

18.测压水位下降时承压含水层所释放出的水来自含水层水体积的膨胀及含水介质的压密。(√)

19.除构造封闭条件下与外界没有联系的承压含水层外,所有承压水都是由潜水转化而来。(√)

20.上层滞水属于包气带水。 ( √ )

21.地下水在多孔介质中运动,因此可以说多孔介质就是含水层。 ( × ) 22.对含水层来说其压缩性主要表现在空隙和水的压缩上。 ( √ ) 23.潜水含水层的给水度就是贮水系数。 ( × )

四、简答题

1.简述包气带特征?

(1)包气带一般含有结合水、毛细水、气态水、过路重力水; (2)包气带自上而下可分为土壤水带、中间带和毛细水带;

(3)包气带水来源于大气降水的入渗、地面水渗漏和地下水通过毛细上升输入的水分,以及地下水蒸发形成的气态水。

(4)包气带水的运移受毛细力和重力的共同影响。 2.简述饱水带特征?

(1) 饱水带一般含有重力水和结合水。

(2) 饱水带的水体是连续分布的,能传递静水压力。

(3) 饱水带水在水头差的作用下可以发生连续运动。 3.潜水的水位动态一般随季节如何变化?

丰水季节或年份,潜水接受的补给量大于排泄量,潜水面上升、含水层厚度增大、水位埋深变浅。干旱季节排泄量大于补给量,潜水面下降、含水层厚度变小、水位埋深变大。 4.影响潜水面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

影响潜水面因素有:地形、水文网、含水层渗透性和厚度以及人为因素。 地形缓、含水层厚且渗透性好,则潜水面缓;反之,地形陡、含水层渗透性差且厚度小,则潜水面坡度大。水文网与地下水有直接联系时,地表水体高于地下水面时,潜水面背向地表水体倾斜,潜水面高于地表水体时潜水面向地表水体倾斜。 5.承压水等水位线图可以揭示哪些水文地质信息? (1) 反应虚构的侧压水面的形状。 (2) 确定承压水的流向。 (3) 确定承压水的水力坡度。

(4) 定性判断含水层的厚度与渗透性的变化。

6.任一承压含水层接受其它水体的补给必须同时具备哪两个条件? (1) 存在水头差。

(2) 有水力联系。

7.一般承压水是由什么转化而来,其转化形式有哪几种? 除了构造封闭条件下和外界没有联系的承压含水层外,所有承压水最终都是由潜水转化而来;或由补给区的潜水侧向流入,或通过弱透水层接受潜水的补给。

8.上层滞水的特点? (1) 分布近地表。

(2) 接受大气降水补给,排泄为蒸发和向隔水底板边缘下渗。 (3) 动态变化显著。 (4) 极易受污染。

9.绘制简单水文地质剖面图,分别反映并表示地下水面、饱水带、包气带(土壤水带、中间带、毛细水带)? 10.绘制一水文地质剖面图,使之反映并表示出含水层、隔水层、潜水、承压水、上层滞水?

1—隔水层;2—透水层;3—饱水部分;4—潜水位;5—承压水测压水位;6—泉(上升泉);

7—水井,实线表示井壁不进水;a—上层滞水;b—潜水;c—承压水

五、论述题

1.为什么说含水层与隔水层的划分是相当的? 2.潜水有哪些特征?

(1) 潜水与包气带直接相通。

(2) 潜水的补给为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排泄以泉、泄流、蒸发等。 (3) 潜水的动态受季节影响大。

(4) 潜水的水质取决于地形、岩性和气候。 (5) 潜水资源易于补充恢复。 (6) 潜水易受污染。

3.潜水等水位线图可以揭示哪些水文地质信息? (1) 潜水面形状。 (2) 潜水流向。 (3) 潜水面坡度。

(4) 潜水面的埋藏深度,判断地表水、泉与潜水等的关系。 (5) 定性反映潜水含水层的厚度和渗透性。 4.承压水有哪些特征?

5.水量增、减时,潜水与承压水的区别?

第四章 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

一、名词解释

1.渗流:地下水在岩石空隙中的运动。 2.渗流场:发生渗流的区域。

3.层流运动:在岩层空隙中流动时,水的质点作有秩序的、互不混杂的流动。 4.紊流运动:在岩层空隙中流动时,水的质点作无秩序地、互相混杂的流动。

5.稳定流:水在渗流场内运动,各个运动要素(水位、流速、流向)不随时间改变。 6.非稳定流:水在渗流场中运动,各个运动要素随时间变化的水流运动。 7.渗透流速:地下水通过某一过水断面的平均流速。 8.有效空隙度:重力水流动的孔隙体积与岩石体积之比。 9.水力梯度:沿渗透途径水头损失与相应渗透途径之比。 10.渗透系数:水力坡度等于1时的渗透流速。

11.流网:在渗流场的某一典型剖面或切面上由一系列流线和等水头线组成的网。 12.流线:流场中某一瞬时的一条线,线上各水质点的流向与此线相切。 13.迹线:渗流场中某一段时间内某一质点的运动轨迹。

14.层状非均质:介质场内各岩层内部为均质各项同性,但不同岩层渗透性不同。

二、填空

1.据地下水流动状态,地下水运动分为 层流 和 紊流 。

2.据地下水运动要素与时间的关系,地下水运动分为 稳定流 和 非稳定流 。 3.水力梯度为定值时,渗透系数 愈大 ,渗透流速就 愈大 。 4.渗透流速为定值时,渗透系数 愈大 ,水力梯度 愈小 。

5.渗透系数可以定量说明岩石的 渗透性能 。渗透系数愈大,岩石的透水能力 愈强 。 6.流网是由一系列 流线 与 等水头线 组成的网格。

7. 流线 是渗流场中某一瞬时的一条线,线上各水质点在此瞬时的流向均与此线相切。 迹线 是渗流场中某一时间段内某一水质点的运动轨迹。

8.在均质各向同性介质中,地下水必定沿着水头变化最大的方向,即垂直于 等水头线 的方向运动,因此,流线与等水头线构成 正交网格 。 9.流线总是由 源 指向 汇 。

10.如果规定相邻两条流线之间通过的流量相等,则流线的疏密可以反映 径流强度 ,等水头线的疏密则说明水力梯度的 大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