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气温的分布规律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完整版)气温的分布规律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05f104b92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60

气温的分布规律

下图为某山地气象站一年中每天的日出、日落时间及逐时气温(℃) 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1. 气温日较差大的月份是

A. 1月 B. 4月 C. 7月 D. 10月 2.该山地

A.冬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 B.因台风暴雨引发的滑坡多 C.基带的景观为热带雨林 D.山顶海拔低于1000米

气温的日变化一般表现为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右图示意某区域某日某时刻的等温线分布,该日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读图回答第3题 3.下列时刻中,最有可能出现该等温线分布状况的是 A.6时 B 9时 C 12时 D. 14时

4.右下图 为北京、南京、哈尔滨和海口四城市气温年变化曲线图。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北京、南京、哈尔滨和海口四城市对应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分别是 A.甲、丁、丙、乙 B.甲、乙、丙、丁 C.丙、乙、丁、甲 D.丙、丁、甲、乙

下图为“大陆和海洋气温年较差、日较差的纬度分布图”。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反映大陆气温年较差和海洋气温日较差的曲线分别是 A.甲和乙 B.乙和丙 C.丙和丁 D.甲和丁 6.曲线丙在南、北纬30°附近达最大值的原因是 A.纬度低,太阳辐射量大 B.地势高,空气稀薄

C.多为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天气晴朗 D.距海洋远,大陆性强,昼夜温差大

1

气温垂直递减率是指空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随高度升高而降低的数值,读某地春季某日气温垂直递减率(℃/100米)时空变化图,回答7—9题 7.当天该地几乎没有对流运动发生的时段是 A.9~1 7时 B.18~次日7时 C.17~次日9时 D.19~次日6时 8.发生大气逆温现象的最大高度约为

A.100米 B.200米 C.400米 D.500米 9.如果该地位于华北地区,这天

A.大气环境质量好 B.不容易有沙尘暴形成 C.较有可能阴雨天气 D.能见度高,行车方便

右图是“某地某日垂直温度变化(℃/100米)时空分布图”。读图,完成10—12题。

10.该日此地发生大气逆温现象的时段是 A.8∶00~16∶30 B.17∶00~23∶00 C.16∶30~7∶00 D.23∶00~5∶00 11.发生大气逆温现象的最大高度约为

A.500米 B.100米 C.350米 D.150米 12.当某地大气发生逆温现象时

A.空气对流更加显著 B.抑制污染物向上扩散 C.有利于成云致雨 D.减少大气中臭氧的含量

焚风效应是由山地引发的一种局地范围内的空气运动形式。一般发生在背风坡地区,使气温比迎风坡异常变高。其成因是湿绝热垂直递减率和干绝热垂直递减率的不同。(湿绝热垂直递减率是有水汽凝结时的空气垂直递减率;干绝热垂直递减率是无水汽凝结时的空气垂直递减率)读下图回答14—15题

2

焚风形成示意图 气温垂直递减率

13.气流过山时在②至③处成云致雨,气温垂直递减率与山地其它处相比的变化及成因 A.变大,水汽凝结释放热量 C.变小,水汽凝结消耗热量

B.变大,水汽凝结消耗热量 D.变小,水汽凝结释放热量

14.空气过山后按干绝热变化,④处气温比①大致高(℃) A.3

下图示意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读下图完成3题

15.影响该地区年均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A.台风 B.海陆分布 C.地形 D.大气环流

16.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年降水量最低的是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17.樟树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优势树种。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可能有樟树集中分布的是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18、读中纬度某地区某月等温线分布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

A.位于南半球 B.处于冬季

C.甲处可能为北美大陆 D.乙处可能为亚欧大陆

图甲中甲地气温年较差约为13℃,乙地气温年较差约为9℃。图乙示意三地年降水量及其年内变化。读图甲、图乙完成2题。

19、 造成甲、乙两地气温年较差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 海陆位置 B. 纬度位置 C. 地形因素 D. 植被状况 20、图4中与甲、乙两地降水特征相符的曲线分别是 A. ①.② B. ②.① C. ③.① D. ②.③

3

B.9 C.12 D.7.5

读我国某地区等温线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21、造成等温线这种分布特点的主要因素是

A. 纬度 B. 海陆位置 C. 地形 D. 季风 22、关于此时期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A. 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 B. 我国气温的最低值出现在漠河 C. 全国东西方向温差较大

D. 等温线大体自东南向西北由密变疏

雪线高度是指终年积雪下限的海拔。下图表示全球不同纬度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的分布。读图回答1题。

23、表示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的曲线依次是

A. ①②③ B. ①③② C. ③②① D. ③①②

读下图我国某区域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2题。 24、等温线在A、B两地发生弯曲的原因是

A. 两地的海拔高于两侧 B. 两地的海拔低于两侧 C. A地的海拔高、B地的海拔低 D. A地的海拔低、B地受海洋影响大 25、对图中甲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 B. 距河近,受洪水威胁大

C. 受河流的调节影响,1月气温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 D. 水能资源丰富

26.D湖泊(图a)的湖面海拔的约3800米,降水资料如图b所示。D湖沿岸地区地形平坦,发现有大量古代农耕遗迹,包括相互交织的人工堆土高台、人工水渠(图 C).以及人工运河和水塘。

(1)推测D湖沿岸地区气温的年变化、日变化持特征,并简述原因。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