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练习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哲学与人生练习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065dac66294dd88d0d26be6

《哲学与人生》考试题1

一、单项选择题

1.2002年7月4日,西气东输工程全线开工,这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国能源结构优化和石油工业产业升级的一个重要标志。我国能源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蕴含的哲理是( )

A.量变引起质变 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有严格界限的 C.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有区别的 2.农村税费改革先试行后推广的哲学依据是( )

A.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 B .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C.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统一的 D.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3.从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到磁悬浮列车,动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强,速度越来越快。这表明( )

A.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否定 B.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C.事物的任何变化都是根本性质的变化 D.事物的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 4.调整经济结构能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从哲学上看主要是因为( ) A.事物局部性能的好坏会影响整体功能的发挥 B.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能促进事物的质变

C.扩大内需达到一定量的限度,就能导致经济发展质的飞跃 D.构成事物的成分在排列次序上的变化能引起质变

5.南水北调工程的总体格局是“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这一设计规划表明( ) A.联系是客观的,人们无法改变 B.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C.联系纷繁复杂,人们不可捉摸 D.联系是普遍的,人们可以任意改变

6.建立起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保障制度,必须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从哲学角度看,这体现了( )

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B.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C.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D.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因和外因的统一 二、多项选择

1.水稻遗传密码破译的事实说明( )

A.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B.规律是客观的,人们能利用规律为人类服务

C.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 D.事物之间存在着普遍的客观的联系 E.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7.古人云:“玉,虽有美质,在于石间,不值良工琢磨,与瓦砾不别,若遇良工,即为万代之宝”。这段话蕴含了这样的哲学道理( )

A.外因通过内因起了作用 B.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 C.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D.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变化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相同的

E.外因有时还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

1

8.俗话说“教学相长”,这里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A.事物内部诸要素及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B.矛盾的两个方面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C.量变引起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 D.要注重量的积累,不失时机的促成事物的飞跃 E.矛盾的双方互为存在的前提

9.我国西部某省在搞扶贫开发、发展农村经济中转变思路,改变过去一味发放救济的办法,根据贫困地区资源条件,通过调整结构,发展特色农业,收到了显著效果。这说明( ) A.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B.事物发展是通过量变引起质变实现的 C.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进程和方向 D.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观条件制约 E.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事情就能办成功

10.“泾溪有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此诗句包含的哲学寓意是( )

A.矛盾的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

B.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C.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D.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E.量变是质变的前提 三、判断题 1、唯物辩证法坚持物质世界是运动的、发展的观点。运动和发展这两个概念含义是相同的。 2、一切变化都是质变。

3、量变引起质变只是事物在数量上的变化。 4、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就是对立。

5、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普遍性和特殊性。

6、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7、矛盾的斗争性就是表现为激烈的冲突和对抗。

8、联系的存在和作用是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9、区分质变与量变的根本标志是事物变化的规模是否足够大。 10、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之间的关系是内因与外因的关系。 11、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同属于客观矛盾。 12、外因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13.现象决定本质

《哲学与人生》考试题2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是因为______。

A.中国模式以主观与客观相脱离为特征 B.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别国的经验不一定是从实际出发的 D.意识依赖于物质

2

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我们办事情应该从______出发。

A.科学的原理 B.党的方针、政策 C.多数人的愿望 D.客观存在的事实 3.“掩耳盗铃”这句成语所讽喻的行为,背离的哲学道理是______。

A.物质决定意识 B.主观决定客观 C.先有意识,后有物质 D.规律是可知的 4.制约主观能动性发挥的客观因素是______。 A.人类的利益出发点B.人们的心理健康程度

C.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D.人们业已形成的观念和能力 5.中国面积很大,局部性自然灾害年年发生。每年夏季,洪水肆虐,总要给一些地区造成洪涝灾害。久旱无雨,又使农作物生长受到严重损害。尽管党和政府组织广大人民群众进行

艰苦奋斗,仍不能很快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这说明______。 A.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B.人们违背客观规律和客观性,必然会受到惩罚 C.人们对规律的认识越深刻,就越能感受到规律的客观必然性

D.按规律办事,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而物质条件的具备需要人们长期不懈的努力 6、一种自然物能不能被人利用,怎样被利用,首要的前提是: A、自然物本身的属性 B、人的意识

C、科技发展水平 D、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程度

7、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说明人们利用自然物和改造自然物必须( ) A、发挥人的主观能力 B、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C、尊重客观规律 D、制造和使用工具 8、马克思说:“人并没有创造物质本身。甚至人创造物质的这种或那种生产能力,也只是在物质本身预先存在的条件下才能进行。”这说明( )

A、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B、人们在客观物质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C、自然界是从来就有的 D、人们可以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

9、1965年,我国科学工作者首次用人工方法合成具有生命活力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1981年,我国科学家又首次人工合成酵母丙氨酸转运核糖核酸。这一事实说明( ) A、生命是人创造的,不是神创造的 B、生命是自然界自身发展的产物

C、蛋白质是人创造的 D、非生命与生命有着不可逾越的界限 10、马克思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机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表明( )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B、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C、资本主义社会比封建社会进步 D、社会的发展是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1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采用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党的十五大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党的十六大提出“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我国国情,说明( )

A、生产关系的选择和调整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人的主观意志决定的 B、生产关系的选择和调整主要是由国家领导人的意志和愿望决定的 C、生产关系的选择是由客观实际和主观意志共同决定的

3

D、生产关系的选择和调整,归根到底是由我国当时生产力整体水平和发展状况决定的 12、李洪志宣扬社会的发展是由神安排的决定的,是由他控制的。从哲学上看,这种主张从根本上否定了( )

①自然界的客观性 ②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性

③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客观性 ④物质世界的可知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3、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句话所蕴涵的朴素哲理是( ) ①社会的存在与发展并不取决于人们的意志 ②社会的存在与发展受其自身规律的支配 ③社会的存在与发展具有不确定性 ④社会也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4、通过对爱因斯坦大脑了研究,发现其大脑左右半球的顶下叶区域异常发达,比普通人平均厚度多出1厘米,大脑宽度超出常人15%左右。这有助于解释爱因斯坦在空间和数学

思维方面为什么具有特殊天才。从哲学角度看,上述事实表明( ) A、人脑能自行产生意识 B、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C、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D、人脑是思维的物质器官,是意识活动的生理基础 15、宋代诗人陆游在暮年写过一首诗,总结自己的诗歌创作经验,并向儿子传授秘诀:“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功夫在诗外”包含的哲理是( )

A、要写好诗,必须深入生活 B、要写好诗必须到广阔的现实社会中去,在阅历上下功夫

C、物质决定意识 D、意识决定物质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对自然界的客观性,正确的理解是______。

A.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客观存在着 B.无机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客观存在着 C.生物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客观存在着

D.人类产生后,人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都必须依据自然本身的属性和规律 E.人对自然界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2.关于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有的认为是神的安排,有的认为是由人的愿望决定的这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因为______。

A.人类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 B.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客观的 C.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不受人的意识的影响 D.人类社会的变化和发展是由其自身规律支配的 E.人改造社会必须尊重社会规律,否则,导致失败。 3.下列活动中属于人所独有的意识活动的是______。 A.三思而后行 B.饥饿了就想吃东西

C.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D.趋利避害的本能 E.肌体触到火立即缩回来 4.世界上没有鬼神,但有鬼神观念。这是因为______。

A.鬼神观念不是对世界的反映 B.鬼神观念是人脑对世界虚幻的、歪曲的反映

C.鬼神观念是脱离物质而存在的 D.鬼神观念是人脑自生的 E.在客观世界中有鬼神的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