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同步教案(全册)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同步教案(全册)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07b5dbe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f5

18分 2分 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结果可能会怎样?(让学生讨论可能性。) 指名学生回答, 教师结合实际小结 (3)从上面这道题中,你有没有学到新的记录方法?(让学生自由说。)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3题。 出示统计表,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天气情况吗? 1、根据统计图,完成统计表。 2、根据统计表逐题回答教材上的问题。 3、从统计表中你还知道什么?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最让你高兴的收获是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应用统计知识帮助老师选了一位同学们心目中的故事大王,老师先谢谢同学们,我们还学到了统计的另一种方法——投票,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了记录,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统计的内容很多,有兴趣的同学课后还可以选择一些内容进行统计。 交流与实践,掌握知识。 作业设计练习册中的部分习题 板书设计 数据收集整理(二) 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 姓名 张三 李四 票数 课后反思

课时“学与教”要点设计

课题 数据收集整理 练习一 授课时间 总 第 节 数 3 课型 练习 三 1、通过练习,进一步体验如何收集信息,如何分析统计表。 维 2、使学生在练习中,在收集、整理、分析、决策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目 促进,掌握本单元内容。 标 重点 关键 体验统计过程,能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结合生活情境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难点 课前准备 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 教学课件 学与教方法、手段 时间 内 容 与 过 程 5分 15分 一、引入新知 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6题。 1、师: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吃的水果是什么?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吃的水果情况,并将结果填入第6题表格内。 出示统计表。 提问:要完成这项统计,你准备怎么办? 2、引导学生找出一些易操作的方法:举手或组内报名,小组汇报等。并说出统计的过程: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 采用比较简便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收集整理数据”。(强调数据的准确性。) 3、从你的统计中,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建议? 回答教材上的问题。 讨论:根据调查结果,说说买哪几种水果合理。 二、探究新知 1、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4题。 (1)谈话:同学们,我们班谁的家里有车?(家里有车的同学举手,了解学生家里有车的情况。) 这么多同学家里有车,随着社会水平的提高,各种各样的车辆越来越多,你们看,几个同学正在统计一个路口10分钟内所通过的各种交通工具的数量。根据他们的记录结果,你知道道路上的面包车、大巴车、小轿车、摩托车各开过多少辆吗? (2)小组内分工,分发记录单。 学生填写,汇报,教师展示。 种类 面包车 大巴车 小轿车 摩托车 辆数 6 8 33 12 学生进行分析、推理、判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注:具体内容、方法与手段等要以课标和教材为依据,结合各类教育的不同、学科特点、学

18分 2分 (3)回答问题。 这个路口10分钟内通过的哪种车最多?哪种车最少?(小轿车最多,面包车最少。) 如果再观察10分钟,哪种车通过的数量可能最多?(放手让学生讨论,说出理由。)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5题。 出示统计表,要求学生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每种书有多少? 回答问题(1)和(2)。 讨论:图书室要新买一批图书,你有什么建议? 三、巩固迁移 完成教学“练习一”的第7题。 1、出示条形统计图。 读懂统计图。 图中1格代表( )份。 说说每天的销售情况。 2、哪天卖出的《电视报》的数量最多?哪天最少?(星期六最多,星期一最少) 3、你还能发现什么?你能提出什么建议?(学生自由发言。) 4、如果每格表示2份《电视报》,上面的数据应该怎么表示? 小组讨论,互相说说。 指名回答说出数据。 教师小结:如果数据比较大,用一格有时候能表示更大的量,因此,我们在读条形统计图时,先要读懂每格表示多少。 四、课堂小结 你觉得本节课有哪些收获?感觉自己表现得怎么样? 在收集、整理、分析、决策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促进 作业设计 练 习 册 中 的 部 分 习 题 生年龄特征及各校资源的实际情况创新确定。

板书设计 练习一 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 课后反思 课题 课型 三 维 目 标 重点 新授 授课时间 平均分 总 第 节 数 4 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进一步领会平均分的含义。 难点 课前准备 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探索平均分的方法 关键 时间 动手操作,体验平均分的方法。 内 容 与 过 程 教科书第12页准备春游食品情境放大图或课件; 10张正方形卡片、15个○卡片、20根小棒。 学与教方法、手段 5分 15分

课件出示 学生观察后汇报 一、准备 1.出示准备春游食品的情境图。以小精灵聪聪的身份说二(1) 班明天要去春游。小朋友正忙着准备春游食品呢!我们来看一看, 他们都准备了哪些食品。 2.让学生观察画面,并请学生说一说了解到的情况。 二、新课 1.教学例1,引入“平均分”。 讨论法:充分发表学师:我们来帮助二(1)班小朋友准备春游食品好吗?请各组为生的意见,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二(1)班的5位小朋友分配春游食品。 (1)讨论分配方案。突出每种食品“应该每份同样多”。 (2)动手分一分。 分好后,请各组推代表展示分配结果。 发现法 (3)让学生观察各组为二(1)班小朋友准备的春游食品,发现:讲解法 每份中的各种食品同样多。 说明: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巩固“平均分”。 (1)出示教科书第8页“做一做”。 独立思考,指名回答。 (2)让学生用10张正方形卡片代替面包,分一分。 3.尝试平均分物品。 (1)按教科书例2提出: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 (2)请各组用实物图卡片(或○卡片)分一分。 学生动手操作,尝试(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分的结果。 平均分的方法。 (4)教师归纳平均分的方法: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