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产地环境检测技术规范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农产品产地环境检测技术规范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0845a2e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a3

氧化稀土总量 对马尿酸偶氮氯膦分光光度法 GB 6260 六六六 气相色谱法 GB/T 14550 滴滴涕 气相色谱法 GB/T 14550 4.3 空气监测 4.3.1 布点原则

根据产地环境现状调查和产品工艺特点,确定是否进行空气质量监测。进行产地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区域,可根据当地生物生长期内的主导风向,重点监测可能对产地空气环境造成污染的污染源的下风向。一般产地周围5km,主导风向20km以内,没有工矿企业污染源的区域可免测环境空气。 4.3.2 点位设置

空气监测点设置在主导风向45°~ 90°夹角内,各监测点间距一般不超过5km。

监测点应选择在远离林木、城镇建筑物及公路、铁路的开阔地带。 各监测点之间的设置条件相对一致,保证各监测点所获的数据具有可比性。 4.3.3 采样点数

产地布局相对集中,面积较小的区域,布设1个~3个采样点。

产地布局较为分散,面积较大的区域,布设3个~4个采样点。 样点的设置数量还应根据空气质量稳定性以及污染物对原料生长的影响程度适当增减。 4.3.4 采样时间及频率

在采样时间安排上,应选择在空气污染对原料生产质量影响较大时期进行,一般安排在作物生长期进行。每天四次,上下午各2次,连采2d。

a)上午时间为:8:00~9:00(晨起),11:00~12:00(午前); b)下午时间为:14:00~15:00(午后),17:00~18:00(黄昏)。 4.3.5 监测项目及采样分析方法

空气监测项目共5项,监测项目、采样方法和分析方法见表3。

表3 环境空气监测项目和分析方法

监测项目 采样方法 分析方法 方法来源 氮氧化物 盐酸奈乙二胺吸收法 盐酸奈乙二胺光度法 GB/T 15436 二氧化硫 甲醛吸收法 盐酸副玫瑰苯胺光度法 GB/T 15262 总悬浮物 滤膜法 重量法 GB/T 15432 氟化物 滤膜法 氟离子选择电极法 GB/T 15434 总铅 滤膜法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5264 4.3.6 采样流量和采样时间

按照《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大气和废气部分),每次采样流量和采样时间见表4。

表4 采样流量和采样时间

监测项目 采样流量 采样时间 氮氧化物 0.3L/min 60min 二氧化硫 0.5L/min 60min 总悬浮物 120L/min 60min 氟化物 120L/min 60min 总铅 120L/min 60min 5 评价方法 5.1 评价方法 a)单项污染指数法; b)综合污染指数法。 5.2 计算方法

5.2.1 单项污染指数按式(1)计算: ………………………………………………(1)

式中:

Ii——单项污染指数; Ci——单项实测值; Si——单项标准值。

5.2.2 各环境要素综合污染指数按式(2)计算: …………………………………………(2) 式中:

P——综合污染指数; Ii——平均分指数;

Imax——污染物中最大分指数。

5.3 环境质量分级划定 产地环境质量分级划定见表5。

表5 环境质量分级划定

单项污染指数 各环境要素综合污染指数 污染水平 等级划定 Ii≤1.0 1.0 <Ii ≤1.5 1.5<Ii ≤2.0 ≤1.0 清洁 1 ≤1.0 轻污染 2 ≤1.5 中污染 3 Ii>2.0 >1.5 重污染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