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分数乘法教材分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分数乘法教材分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08fd388b14e852458fb57bf

《分数乘法》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分数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加减法的计算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编排的。利用分数乘法的计算,不仅可以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也是后面学习分数除法和百分数的重要基础。本单元的内容包括分数乘法以及利用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具体地说,教学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问题解决。

一、与实验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同)的主要区别

(一)分数乘法的意义

突出强调分数乘法意义的两种形式,增加例2,作为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铺垫。分数乘法的意义是在整数乘法的意义的基础上扩展而来的,可以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求几个相同分数相加之和是多少,这和求几个相同整数相加之和的意义是完全相同的,是整数乘法意义的延续。第二种,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

乘法计算,这是整数乘法意义的扩展。例如,一桶水12 L,求这桶水的是多少升和求半桶

(桶)水是多少升,意义是完全相同的,列式都是。因此,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是多少,也就是求几分之几个单位“1”是多少,只是我们一般更习惯于采用前一种表述。把这两种情况综合起来看,分数乘法的意义是整数乘法的意义的扩展,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求几个相同的数之和,这里的“几”既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相同数”既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此外,学生以前学过“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等数量关系,知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这里的“几倍”可以是“整数倍”,也可以是“小数倍”,但一般是指倍数大于1的情况。当一个量与另一个量的“倍数”小于1时,一般就不说“几倍”而说成“几分之几”。例如,“甲是乙的3倍”,我们一般就说

“乙是甲的”,而不说“乙是甲的倍”,但二者的数量关系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所以,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只是“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一种延伸而已。一个数乘

分数与分数的意义是相通的,就是用更小的单位去度量。如其中的份。当

时,就是整数乘法。

就是把平分成份,取

(二)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增加分数与小数的乘法(例如,按比分配的计算)。小数和分数相乘,既

可以把小数改写成分数后进行相乘,如果分数可以化成有限小数,也可以把分数化成小数再相乘。但对于一些特殊的小数,如果小数和分数的分母可以直接约分,可以采用先约分再相

乘的计算方法。这样依据数据算式特点选择灵活合理的计算方法的技能对学生来说是有必要掌握的,这也是课标“倡导算法多样化,培养运算能力”的具体体现与落实。因此,本次教材修订把此类问题编入教材。

(三)利用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没有单独编排“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求解,而是结合分数乘法的意义、计算进行教学;增加了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将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由两个例题缩减为一个。

与分数乘法相关的现实问题分为三类。第一类问题,数量关系是以前学过的,只是相关数据变成了分数,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可以直接列式;第二类问题,数量关系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教材把这两类问题编排在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解决分数乘法计算的过程之中,避免了过多的重复。在此基础上,教材又编排了第三类问题:稍复杂的分数乘法问题,即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和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这两类问题都是以“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为基础的,需要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明确数量关系,虽然问题的复杂度提高了,但基本的数量关系其实没有改变,只是“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中的“一个数”和“几分之几”根据情境不同而发生改变。 (四)“倒数的认识”由“分数乘法”单元移到“分数除法”单元

由于倒数是学习分数除法的基础,因此教材把“倒数的认识”移至“分数除法”单元,加强了知识之间的联系。 二、教材例题分析

例1:分数乘法意义的第一种形式:几个相同分数相加是多少 本例实际是整数乘法的意义、分数加法计算等已有知识经验在分数乘整数教学中的应用。因此,教学中尤其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推导,理解算理。

例2:是例3教学的铺垫,只列式不计算。根据已学数量关系“每桶水的体积×桶数=水的体积”,通过类比推理列式,只是桶数可以由整数扩展到分数。教材结合情境,说

明求桶水、桶水的体积就是求12 L的和12 L的分别是多少。在此基础上,概括

出“一个数乘几分之几,可以表示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由整数乘法的意义类推出分数乘法的意义和算式,在情境中理解分数乘法算式在这里表示“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例3:分数乘法意义的第二种形式: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是在学生会利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之后,学习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教材借助直观动态图及分数的意义,使学生在探索和理解分数乘分数算理的基础上,一步一步总结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在这里,有些分数是带单位的“量”,

有些分数是不带单位的“率”,事实上,“量”与“率”也是可以互相转化的。例如,公

顷,实际上就是1公顷的;公顷的,就是1公顷的,即公顷。这需要教师

充分利用动态图帮助学生理解“量”与“率”之间的转换。 例4:分数乘法的简便约分方法 学习分数乘法的简便方法。教材把分数乘法意义的两种形式混合编排在一起。第(1)小题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第(2)小题既可以根据“速度×时间=路程”列式,也可

以根据“几个相同分数相加”列式。在数据处理上,本例中既包含分数与分数相乘,又包含分数与整数相乘。学生可以通过此例,进一步掌握分数乘法的一般性算法。 例5:分数与小数相乘

是教材修订中增加的内容。分数和小数相乘,可把分数化成小数相乘(在分数可以化成有限小数的情况下),也可把小数化成分数相乘。不管哪种方法,都是学生已学的知识,可以让学生自行解决。而当小数与分数的分母存在公共因数时,可以直接“约分”。这种约分虽然与以前学过的约分形式不同,但实质都是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在倡导算法多样化的同时,也要通过比较分析,帮助学生认清“通用方法”与“特殊方法”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明确简便算法的局限性。

例6:分数混合运算顺序

教材的编排首先借助学生用不同方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自然引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并直接说明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顺序相同,让学生自主解决。本例特意用两道有关联的算式讲解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为接下来把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的正式教学进行了很好的铺垫。

例7: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扩展到分数

在例6教学的基础上,再通过观察、计算,归纳得出“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分数乘法也适用”的结论。结合具体计算,说明应用乘法运算定律可以使分数混合运算更加简便。

例8: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是让学生在会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基础上,进一步解决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在这里,由于研究的是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在描述其中某两个量的数量关系时,单位“1”是在动态变化的。

教材编排通过折纸或画图等操作活动,借助直观图形帮助学生理清题中有几个量,这些量之间有什么样的数量关系,体会画图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另一方面,倡导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既可以先求出萝卜地的面积,再求出红萝卜地的面积;也可以先求出红萝卜地占大棚面积的几分之几,再求出红萝卜地的面积。不同解题思路的呈现,可以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

例9: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

本例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是多少”的发展题,其复杂性主要是没有直接给出“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分之几”,需要先求出一个量比另一个量多(或少)的具体数量或者先求出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分之几。教材通过线段图直观地表示出“婴儿每分钟心跳的

次数比青少年多”的意思,揭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明确“多(或少)几分之

几”是“多(或少)谁的几分之几”。这对于学生理解题意、选择计算方法会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理解与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应用分数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是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以及用分数乘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