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松江区2020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有答案)(已纠错)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上海市松江区2020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有答案)(已纠错)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0c1b75d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55

/

四十多年,每次回家看到子美村后孤零零独自苍老的“八股槐”,这种无奈的隐痛就愈加剧烈。

⑩古树把粗壮的根系深深扎入地下,既是为了生存,也可以理解为生命对大地母亲的热爱。但从模棱两可的社会史观来看,我更愿意把这种不朽的生命状态,理解为大自然有意安排、供后人用情感和良知破译的另一种历史。

(11)我们抚摸着古树那粗糙、皴裂,然而又充满力度和质感的躯体,如同抚摸一种难言的历史,内心的怦然悸动,证明这一切。(有删改) 9.自选一个角度,赏析第①段划线的句子。(3分) 10.第⑥段在文中有怎样的作用?(3分) 11.

简析第⑧段作者描写“九股松”“气象”的用意。(3分)

12.下列对本文理解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第②段从历史的角度阐释了“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真意。 B.第③段写当年伏羲种下的六十四棵柏树依然充满着勃勃生气。 C.第④段作者认为人类一直凭借杜撰的文字认识历史是客观的。 D.本文的语言,朴实中蕴含深意,透出一种浓浓的历史沧桑感。 13.文章最后一段,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加以赏析。(4分)

(三)阅读下面作品,完成第14--16题。(8分)

高 亭 元 刘因

高亭云锦绕清流,便是吾家太一舟。 山影酒摇千叠翠,雨声窗纳一天秋。 襟怀洒落景长胜,云影空明天共游。 笑向白鸥问尘世,几人曾信有沧洲?

【注】太一舟,即太一莲舟,北宋画家李公麟有《太一真人图》,画真人卧一大莲叶中,执书仰读。

14.从体裁看,这是一首 (1分) 15.

下列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歌的首句描写了高亭云笼水绕的美丽景色。 B.第二句诗人把高亭看成自己颐情养性的地方。 C.颈联写诗人因内心寂寞冷落而愿与云影共游。 D.尾联运用反问,是为表达对自己生活的满意。

/

/

16.自选一个角度,试对本诗的颔联进行赏析。(4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7-22题。(17分)

①王蕴,字叔仁,孝武定皇后父,司徒左长史蒙之子也。起家佐著作郎,累迁尚书吏部郎。性平和,不抑寒素,每一官缺,求者十辈,蕴无所是非。时简文帝为会稽王,辅政,蕴辄连状白之,曰:“某人有地,某人有才。”务存进达,各随其方,故不得者无怨焉。补吴兴太守,甚有德政。属郡荒人饥,辄开仓赡恤。主簿执谏,请先列表上待报,蕴曰:“今百姓嗷然,路有饥馑,若表上须报,何以救将死之命乎!专辄之愆,罪在太守,且行仁义而败,无所恨也。”于是大振贷之,赖蕴全者十七八焉。朝廷以违科免蕴官,士庶诣阙讼之,诏特左降晋陵太守。复有惠化,百姓歌之。

②定后立,以后父,迁光禄大夫,领五兵尚书、本州大中正,封建昌县侯。蕴以恩泽赐爵,非三代令典,固辞不受。朝廷敦劝,终不肯拜,乃授都督京口诸军事、左将军、徐州刺史、假节,复固让。谢安谓蕴曰:“卿居后父之重,不应妄自菲薄,以亏时遇,宜依褚公故事,但令在贵权于事不事耳。可暂临此任,以纾国姻之重。”于是乃受命,镇于京口。

③蕴素嗜酒,末年尤甚。及在会稽,略少醒日,然犹以和简为百姓所悦。时王悦来拜墓,蕴子恭往省之,素相善,遂留十余日方还。蕴问其故,恭曰:“与阿太语,蝉连不得归。”蕴曰:“恐阿太非尔之友。”阿太,悦小字也。后竟乖初好,时以为知人。太元九年卒,年五十五,追赠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选自《晋书·列传第六十三》) 17.写出

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蕴辄连状白之 ( ) (2)固辞不受 ( ) 18.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 (1)不抑寒素 ()

A.清苦简朴 B.朴素简陋 C.家世贫寒之人 D.节俭朴素之人 (2)后竟乖初好 ( )

A.顺从 B.断绝 C.违背 D.分离

19.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蕴子恭往省之 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促织》) B.以后父,迁光禄大夫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C.于是乃受命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D.故不得者无怨焉 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20.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

/

朝廷以违科免蕴官,士庶诣阙讼之,诏特左降晋陵太守。

21.结合第①段,简析作者是如何刻画王蕴仁义爱民的品性的?(2分)

22.文章第②段,王蕴两次拒绝朝廷的拜官赐爵是因为 。在谢安的劝导下最终接受任命是考虑到 。(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3-27题。(13分)

典学斋记 朱舜水

①人之所以必资于学者[ ]?盖前人之学也已成,所以著之即为教:后人之学也,未成而求成,因以循古先圣贤之道而为之。斯为学,学至于人也。其执柯伐柯①也乎!今人以学为戏,邯郸之步履,优孟之衣冠,皆为学矣。或者以学为市,脩其天爵②,以要人爵;既得人爵③,弃其天爵,皆为学矣。无怪乎终身为学,终身未之学也!

②夫学者,所以学为人尔。子臣弟友,皆为学之地,忠孝谨信,皆为学之方,出入定省,皆为学之时,诗书执礼,皆为学之具。终身处于学之中,而一心越于学之外,欲求如古圣先贤也,其可得乎?

③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始之于典学也。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终之于典学也。终始典于学,而学有不成者乎?歌焉诵焉,泳焉游焉,而学有不典者乎?至于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所谓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者也。

④夫典者,常也,宪也,谓一念离此,无以为法。九峰先生谓常在于学,是犹与学为二也。吾子资质温纯,学之无有不至。昔者自谓性非善,亦非恶,岂有学焉而为不善人者乎?特患志意未定,当以论学取友,亲贤进业为务,其勿纳履于鲍鱼之肆乎!

⑤清源季敬名务本,初及吾门,遂从其君而西北归,何以赠之?略举为学之大意,以道其行云。

【注】①执柯伐柯:拿着斧柄伐木作斧柄,指按照一定的规则不会有大差别。 ②天爵:指高尚的道德修养。③人爵:一种被封赐的社会地位。 23.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词是( )(1分) A.矣 B.何 C.乎 D.耶

24.对第②段理解不正确 一项是( )(2分)

A.提出了为学的目的就是在于学习做人的观点。 B.阐明了为学的对象、内容、时机、工具等方面。 C.指出了为学应该专注于学习的本质而非其形式。

/

/

D.论证了只要向古圣贤先哲们学习就可以学有所成。 25.下列对本文的写作意图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希望季敬为学时能做到“典学”。 B.希望季敬为学时志意应明确坚定。 C.希望季敬学习九峰先生的为学之法。 D.希望季敬为学时亲贤进业寻求性善。 26.赏析第④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 27.赏析本文行文思路。(4分)

三、写作 70分

28.有人说:“如今我们头也不回地疾行,而身后的脚印、村庄、影子,早已无踪。”

你是否同意这一看法?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