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出版社二年级心理健康全册(1-16课)公开课计划教案(完美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南京大学出版社二年级心理健康全册(1-16课)公开课计划教案(完美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0ea29a7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01

南京大学出版社二年级心理健康 全册(1-16课)公开课计划教案(完美版)

上册(1-8课)公开课教案(完美版)

二 班 心理健康 教学计划

项目 内 容 培养和造就具有良好的文明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劳动习惯和卫生习惯,具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自立自强的生存、生活能力,有强烈的爱国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会做人,会求知,会创新,能从容迎接未来挑战的高素质的人才。 总体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学会调适。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对待自己、目标 接纳自己,化解冲突情绪,保持个人心理的内部和谐。矫治学生的问题行为,养成正确的适应学校与社会的行为,消除人际交往障碍,提高人际交往的质量。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认请自己的潜力与特长,确立有价值的生活目标,发挥主动性、创造性,追求高质量、高效率的生活。 本册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和技能。其重点是认识自我、学 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内容。 《心理教育》主要针对上述四大类13项核心素养加以培养,但各年级段对各项核心素养及其子项会有不同侧重,需要实施不同的课程内容。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及教育要求,确立本年级段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及相应的课程主题(内容)如下: 入学适应,懂得小学与幼儿园的区别; 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 掌握基本的校纪校规; 教材 分析 文明礼貌,宽和待人; 孝亲敬长,有感恩之心; 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理解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 具有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 掌握适合自身的运动方法和技能,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等; 重点是能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有积极的心理品质,自信自爱,坚韧乐观; 积极交往,有效互动,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等; 能正确判断与评估自我。 情感内容日益丰富。进入小学后,小学生的活动范围不断扩大,能够引起情感变化的事物日益复杂,他们的情感内容也相应丰富。例如,教师的表扬与批评、学习成绩的高低、同学之间的关系都使他们产生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一般来说,一年级小学生对任何事物的态度都与事物的外部特征相联系。等到了中高年级,对事物的态度才越来越接近事物内在的本质。情感表达外显、不稳定。小学生的情感生活不断丰富,情感体验逐步深刻,但在小学一年级学生身上时常还可以看到学前儿童那种容易冲动、外露、可控性差的情感特点。他们的喜、怒、哀、乐都会在表情上明显反映出来,得到表扬会喜笑颜开,挨了批评就会垂头丧气,听到好消息时会激动万分,而当受到小朋友的讽刺挖苦时,积极性就会立刻消失。 他们的情感表现常常是短促的、爆发性的,容易从一种情感迅速转向另一种情感,情感的调节能力和控制能力还不强,情绪情感容易受到具体事物、具体情境的支配,容易激动,容易受到情境的感染而多变。高级情感发展缓慢。一年级小学生道德情感的发展会受到他们道德认知发展的影响,但这种道德认知还是以成人的评价标准为依据的,因此总体发展水平还比较低。而他们对美感的体验进一步得到发展,他们可以较好地欣赏动物的造型美,并得到相应的美感体验,但对人体的造型美以及其他表现内在特征的美好事物的感受却学生 相当肤浅。意志比较薄弱,缺乏自制力。学生入学之后,学习逐渐成为主导活分析 动,小学生的意志特点会在其克服学习困难的活动中表现出来。学生要遵守学校的一切规定,要按时完成作业,要学习各科的知识等,这些都需要付出一定的意志努力。一年级小学生在意志方面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意志比较薄弱、坚持性差。有些学生表现为不能长时间地坚持做一件事情,总是虎头蛇尾。例如,每听一节课,到下半节时总免不了做些小动作;做作业时,开始还比较认真,越写则字迹越潦草,出错也越多,碰到困难时容易泄气。这些都是意志薄弱和不坚定的表现。 (2)易冲动,缺乏自制力。例如,有的小学生本来与同学在一起玩得好好的,一言不合就会引起争吵,甚至以拳脚相对,事后虽能迅速认错,但是也容易再犯。 (3)缺乏自觉性。有些小学生不懂得学习是自己的义务,认为这是“老师要我学的”,“学不好要挨爸爸妈妈打骂的”。一年级儿童还不善于自己提出学习的目的要求,不会主动去完成任务,有些学生不按时完成作业,通常都是在老师和家长的监督下才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在完成任务中遇到困难时,也常需要寻求别人的帮助而不能独立完成。 (4)易受暗示,不加选择地模仿他人。不少学生尤其爱模仿电影里的反面人物和社会上的消极面,如抽烟、喝酒等等,这是由于他们缺乏生活经验、不能明辨善恶是非而引起的。 教学 措施 1、以尊重、理解学生为前提。 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尊重每个学生存在的权利,承认他是不同于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