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一 第3章《细胞的代谢》单元强化训练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一 第3章《细胞的代谢》单元强化训练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0f847cab4daa58da1114ac5

C、据图分析,被还原的C3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可再形成C5,C正确;

D、光照减弱时,ATP和[H]合成减少,三碳化合物还原受阻,C5生成减少,短时间内C5去路不变,最终导致C5含量降低,D错误. 故选:C. 5.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需氧呼吸的过程可知,产生能量最多的阶段是第三阶段,[H]与氧结合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 故选:C. 6.B 【解析】

试题分析:夏季中午由于阳光过强,植物为了防止蒸腾作用散失过多的水分,使气孔关闭,但同时二氧化碳吸收减少,导致暗反应中二氧化碳固定减少,生成的C3减少. 故选:B. 7.B 【解析】

试题分析:光合作用的碳反应过程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暗反应极复杂.

暗反应的物质的变化主要是:①CO2的固定,即二氧化碳和五碳化合物在酶的催化作用下生成C3化合物;②C3化合物的还原,即利用光反应提供的[H]和ATP,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将C3化合物还原成糖类等有机物. 故选:B. 8.D 【解析】

试题分析:A、主动转运需要消耗细胞代谢释放的能量,A正确; B、主动转运是从低浓度一侧到高浓度一侧,B正确; C、主动转运需要载体蛋白协助,C正确;

D、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主动转运直接出入细胞,需要利用细胞膜的流动性,通过胞吞和胞吐方式出入,D错误. 故选:D. 9.C 【解析】

试题分析:淀粉酶能使淀粉在短时间内水解成麦芽糖,说明了酶的高效性;而对麦芽糖的水解不起作用,说明了酶的专一性. 故选:C. 10.B 【解析】

试题分析:A、酶能脱离生物体起作用,A错误;

B、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B正确;

B、酶是有机物,与无机催化剂相比,其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C错误; D、酶是蛋白质或RNA,D错误. 故选:B. 11.B 【解析】 试题分析:酶促反应的原理是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从而加速反应的进行,不能改变反

应的平衡点,由图1可以看出,在温度为2a时,酶的催化活性高于a,所以温度由a增加到2a时,化学反应的速率增加,到达平衡点所需的时间变短,生成物的量不变. 故选:B. 12.D 【解析】

试题分析:A、图甲中可以看出,在26℃条件下植物的二氧化碳的吸收量最大,即净光合速率最高,因此此温度条件下积累的有机物的量最多,A错误;

B、图乙中①过程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②过程表示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属于暗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因此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B错误;

C、图甲中两曲线的交点表示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量相等,即光合作用总量是呼吸作用的两倍,C错误;

D、图乙中①④过程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两个阶段,②③两个过程表示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因此这些过程既不消耗氧气也不产生氧气,①④过程都能产生[H],D正确. 故选:D. 13.C 【解析】

试题分析:A、甲图四种化合物中“○”内A所对应含义的解释有一个是错误的,即第3个中“○”内A所对应的含义应为腺嘌呤,而不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A正确;

B、硝化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也能产生ATP,B正确; C、温度能影响酶促反应速率,在最适温度前,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增强,酶促反应速率加快;到达最适温度时,酶活性最强,酶促反应速率最快;超过最适温度后,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降低,酶促反应速率减慢,若乙图表示某种酶在不同温度下催化某反应效果图,则温度不一定为a>b>c,C错误;

D、酶浓度能影响酶促反应速率,在底物充足时,随着酶浓度的升高,酶促反应速率逐渐加快.若乙图表示不同浓度的某种酶催化某反应效果图,则酶浓度a>b>c,D正确. 故选:C. 14.A 【解析】

试题分析:A、红细胞膜上糖蛋白会导致免疫反应,说明具有抗原的特点;故A正确. B、细胞膜决定其具有选择透过性的是载体蛋白;故B错误.

+

C、神经细胞静息状态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故C错误.

D、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是[H]在酶的作用下生成水,同时形成大量ATP,场所是线粒体的内膜;故D错误. 故选:A. 15.C 【解析】

试题分析:A、证明光反应必须在有光条件下进行,只需要设计对照试验就可以,变量是有无光照,A错误;

B、暗反应需要不需要光照的证明,提供[H]和ATP,设计对照实验,变量也是否有光照,B错误;

C、卡尔文采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CO2的固定过程中碳元素的转移途径,C正确;

D、梅耶根据能量转换与守恒定律明确指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光能转换为化学能,D错误. 故选:C. 16.C

【解析】

试题分析:A、阶段一不产生二氧化碳,阶段二产生的ATP较少,A错误; B、阶段一不产生二氧化碳,B错误;

C、二氧化碳产生于阶段二,阶段三产生ATP数量最大,C正确; D、二氧化碳产生于阶段二,不产生于阶段三,D错误. 故选:C. 17.A 【解析】

试题分析:A、实验一中,酶浓度低于5%时,随着酶浓度的升高,相对反应速率加快,说明酶浓度低于5%时限制反应速率的因素是酶浓度,故A错误;

B、实验二中,蔗糖浓度高于20%后,随着蔗糖浓度升高,相对反应速率不再加快,说明限制反应速率的因素是酶浓度,故B正确;

C、实验一的自变量是酶浓度,实验二的自变量是底物浓度,可见两组实验的自变量不同,所以无关变量有差异,两组的因变量相同,都是相对反应速率,故C正确;

D、当该实验在最适温度下进行时,实验温度升高5°C,酶活性会降低,相对反应速率可能降低,故D正确. 故选:A. 18.B 【解析】

试题分析:A、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细胞内ATP水解释放的能量,A错误.

B、主动运输的方向是从低浓度到高浓度,逆浓度梯度运输,被动运输不能逆浓度梯度进行,B正确.

C、大分子不是通过①所示的过程才能进入细胞,而是通过内吞作用进入细胞,C错误. D、果脯腌制时蔗糖进入细胞是因为细胞失水过多后死亡,细胞膜变成全透性膜,蔗糖才进入细胞,与过程①和②无关,D错误. 故选:B. 19.A 【解析】

试题分析:A、据图甲分析,低浓度处的水向高浓度方向渗透,因此一段时间后液面高的是溶液浓度高的地方,a是蔗糖溶液,b是清水,故A正确;

B、据图乙分析,b处液面下降,a液面上升,而水分的运输方向是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则a是蔗糖溶液,b是清水,故B错误;

C、甲图中a处液面升高,表明甲中c处细胞失水,故C错误; D、乙图中b的液面降低,表明乙中c处细胞吸水,故D错误. 故选:A. 20.D

【解析】AB段细胞液浓度下降,说明细胞吸水,但由于细胞壁的存在,因此细胞体积不会明显增大,A错误;B点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但由于细胞壁对植物细胞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限制了植物细胞继续吸水,B错误;AB段细胞液浓度下降,说明了细胞吸水;BC段细胞液浓度不断升高,说明BC段细胞开始失水,但不明确是否发生质壁分离,C错误;从细胞液浓度因吸水而下降,后又升高来看,说明有机农药溶于水中容易被植物细胞吸收,D正确。

【考点定位】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

【名师点睛】①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膨胀;

②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皱缩,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

③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与失水处于动态平衡,细胞形状未改变。 21.A 【解析】

试题分析:要长时间贮藏水果,就要降低其细胞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在低温条件下,呼吸酶活性降低;低氧状态下,细胞有氧呼吸弱,无氧呼吸受到抑制,整个细胞呼吸强度处于最低状态下,可以有效减少营养物质的消耗,但若温度低于零度,则会冻伤水果.湿度适中,减少水果中水分丢失,有利于保鲜. 故选:A. 22.A 【解析】

试题分析:A、促胰液素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激素,由斯他林和贝丽斯通过实验证明,A错误;

B、解离和压片的目的是使细胞相互分离开来,B正确;

C、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可以产生二氧化碳,因此,无法根据CO2是否产生来判断其呼吸方式,C正确;

14

D、卡尔文通过追踪检测C标记的二氧化碳,探明了CO2的中碳在光合作用过程中转化为有机物中的碳的途径,D正确. 故选:A. 23.A 【解析】

试题分析:A、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的水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产物,在线粒体内膜上,氧气与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产生的还原氢反应生成水,反应式为:O2+[H]

H2O+

能量;因此生成物H2O中的氢来自线粒体中丙酮酸和水的分解和细胞质基质中葡萄糖酵解,A正确;

B、人体激烈运动时,无氧呼吸只能产生乳酸,不产生CO2,所以只有在线粒体中能产生CO2,B错误;

C、植物细胞呼吸产生的ATP可用于生命活动,但不能用于光合作用中三碳酸的还原,只有光反应阶段产生的ATP用于三碳酸的还原,C错误;

D、在无氧时,无氧呼吸作用强,消耗的有机物较多,水果储藏在低氧的环境中,可抑制无氧呼吸,使有机物的消耗降到最低,D错误. 故选:A. 24.B 【解析】

试题分析:A、a光反应过程产生[H]时也产生ATP,c有氧呼吸的第一、第二阶段产生[H]时也产生ATP,A正确;

B、甲光合作用中的[H]转移到叶绿体用于C3还原生成葡萄糖,乙有氧呼吸中的[H]转移到线粒体内膜用于与氧气结合生成水,B错误;

C、进行甲光合作用过程需要光照,而进行乙有氧呼吸过程不需要光照,C正确; D、c过程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第二阶段,需要水的参与,D正确. 故选:B. 25.A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