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习题集试题及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现代汉语习题集试题及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11283cc0b4e767f5bcfce3f

(10)、我们曾经抵制过那些坏作品,色情的和暴力描写的。 (11)、八块钱,一斤猪肉。 (12)、他走上了领奖台,慢慢地、羞怯地。 (13)多逼真啊,这个演员演得。 (14)、许多外国朋友从世界各地来到桂林游览,从伦敦,从巴黎,从纽约。 (15)、她想把那段痛苦的经历忘掉,永远地。 57、(1)、风浪会随时把风浪中行船的人吞噬掉。 (2)、这个村的树木被战火都烧尽了。 (3)、几只云雀在蓝天上飞着。 (4)、赭红色屋顶和鹅黄色屋顶在万绿丛中闪耀着。 (5)、孩子们的衣服曾经用这根绳子晾过。 (6)、鸟儿们唧唧喳喳的啼叫声在窗外响起了。 (7)、刚才进去的那个人你认识? (8)、诚实和忠厚的分量谁都能估价出。 (9)、姑娘们熬红了眼睛。 (10)、这个故事我没有听到过。 58、(1)、 a.他写的字好。 b.他的字能写好。 (2)、 a.这些事情他们能考虑安排。 b.安排这些事情他们能考虑。 (3)、 a.他把字写在火车上。 b.他坐在火车里面写字。 (4)、a.对面山上正在架炮。 b.对面山上已经架好了炮。 (5)、 a.她是去年出生的小孩。 b.她在去年生了小孩。 59、(1)、主语中心“发电量”和谓语中心“输送”搭配不当。“电”可以输送,而“发电量”不能输送,所以前半句可改为“它每年发的电”。 (2)、主语的中心语“钢产量”与谓语中心语“发展”搭配不当。产量只能说“提高”不能说“发展”。因而,后半句可以改为“大幅度提高”。 (3)、“质量”可以说得以“改善”,而不能说“得以改观”,所以,应将该句的最后一个词改为“改善”。 (4)、“困难”可以说成是“克服”,但是“破坏”不能说“克服”,故原句可改为“在省长的领导下,那个地区的自然灾害和一小撮犯罪分子的破坏造成的困难,都被克服了。” 60、(1)、a句说法不对,缺少主语。 (2)、b句说法有问题。因为“在??中”这样的介词结构中不能插入主谓结构,介词“在” 后应当跟上名词性词语,而a句中,“在”后的短语是名词性的,所以a句是正确的。 (3)、b句说法不对。“树立”是动词,它后面的宾语应当是名词性的,但这里跟的是非名词性的短语“依靠科学技术”,所以在“依靠科学技术”后面加上“的思想”就对了。 (4)、a句不对。作主语的应当是名词性词语,但a句中处于主语位置上的短语“担任艰苦的工作”是非名词性的,因此去掉“担任”,使它成为一个名词性的短语。 61、(1)、“将要”表示将来的时间,“了”是时态助词表示动作的已经完成,二者矛盾,把“了”删掉。 (2)、这句主语位置上的“树立远大理想”是一个动词性短语,不能作主语,可改为“如何树立远大理想的问题”。 (3)、现在妇女头上的装饰品怎么可能是明代妇女的装束呢?只能说是明代妇女装束的遗迹,因此宜在句末加“的遗迹”,这种错误属于主语和宾语意义上的不能搭配。 (4)、“少许”表示数量少,同中心词“沉思”不能搭配,因为“沉思”只有时间的长短而无数量的多少,应改为“片刻”。 (5)、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代表“不是一个集体或集合,不能说由什么组成,所以宜改为“参加这次大会的代表都是各条战线上的先进工作者”。 (6)、这一句的错误在于主语和宾语在意义上的搭配不当,“抗洪八勇士”不会是“谱写的凯歌”,宜改为“‘抗洪八勇士’的事迹就是以这种英雄气概谱写的一曲凯歌“。 (7)、“建立”是动语,后面的宾语是“一系列工作”,动宾搭配不当,可以说“进行一系列工作”,因此后面半句可以改为“我校要进行建立新的规章制度的一系列工作”。 (8)、这一句的错误是主语和宾语在意义上的搭配不当,“劳动”不能等同于“一天”,可以改为“这次在工厂劳动的最后一天”。 (9)、“振奋人们”讲不通,属动宾搭配不当,这句可改为“这件事激起了人们夺取更大胜利的决心”。 (10)、“宣传“在意义上不能和“不要饲养鸡鸭”在意义上不能搭配,而“动员”可以,因此,将“宣传”删去。 62、(1)、 这一句的主语部分被一个动词性的短语“经过一百万年”所占据,这样使得本句少主语,可把“经过”删掉,改为“一百万年只是一个很短暂的时间”。 (2)、这一句中的 “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是“像”的宾语,而不是谓语中心词“提出”的宾语,所以这句属于宾语残缺,可改为“他们不会提出像我们今天所说的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等计划来”,这样以来,“计划”就作了“提出”的宾语。

(3)、这一句的最后一个分句中的谓语部分中“中暑”是动词可作谓语,又用了动词“发生”,造成成分多余,应删去。 (4)、“记载”后的宾语缺中心语,应该在“??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后面加上“的概况”。 (5)、宾语中心语“的文字”多余,应删去。 (6)、定语多余。“宽广无边”和“无垠”重复使用,应删去“宽广无边”。 (7)、“在极短时间内”和“敏捷地”意思一样,因此“在极短时间内”和“敏捷地”用在一起共同修饰“发现”,造成了重复,应删去其中的一个。 (8)、本句少定语。这里是在讲很难想象造成的灾难的程度,所以“灾难”前少了定语,应该加上“什么”来作定语。 (9)、“在??中”这样的介词结构,中间应该用具有名词性质的词语,在这里“向自然作斗争”具有动词性质,后边少了一个中心语,所以,其后应加上“的过程”或“的总体战”。这样,这个短语说成是“在这次抗洪救灾向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或是说成“在这次抗洪救灾向自然作斗争的总体战中”就正确了。 (10)、本句的主语应是一个主谓短语,可是这个主谓短语却缺少谓语中心。,应在介词短语“在《雷雨》中”之后加上“塑造”二字。 63、(1)、“已经本能地在生活中使用石块、木棒等天然工具”,这种表书有问题,属于状语语序颠倒。“本能地”是修饰“使用”的,所以应它放在“在生活中”的后面,“使用”的前面。 (2)、这一句的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从下文知,人眼可以对比的是其自身周围的景物,而不是“景物的周围”,可以改为“人眼还可以对比周围的景物”。 (3)、本句第二分句缺少谓语动词,应该在“更高的”前面加上“具有”。 (4)、本句把定语错放在了状语的位置上。应该是“土地代表着上天不可思议的赏赐”,而不是“不可思议地代表着上天的赏赐”。 (5)、这句属于句式杂糅。应该分为两句说:前一句是一个存现句,后一句是一个普通的主谓句“刚到早春时节,河边的柳树已长出嫩嫩的枝条,它们在春风的吹拂下翩翩起舞。” (6)、“使观众感到这个舞蹈的内涵博大精深,意蕴深远”是一个承前省略了主语的兼语短语作谓语,如果把主语补出,则是“观众使观众感到这个舞蹈的内涵博大精深,意蕴深远”,显然“使观众”是谓语的多余成分,应该删去。 (7)、本句的毛病属于多层状语语序不当。谓语前面有两个状语,表对象的状语“把国民经济”应该放在表工具、方式的状语“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后面。 (8)、 这个句子是两种句式杂糅。应改成“这次通俗歌曲大奖赛设在刚建成的金碧辉煌的演播大厅里”,或者改成“这次通俗歌曲大奖赛在刚建成的金碧辉煌的演播大厅里举行”。 (9)、“充分”是程度状语,应该移到表对象的状语“把他们的积极性”的后面。 (10)、这一句的毛病在于多层定语语序不当。“各族人民之间”的“阶级利益”是共同的,而不是“共同的各族人民之间的阶级利益”,所以应把“共同的”放在“阶级利益”的前面。 64、(1)、单句(2)、复句(3)、复句(4)、单句(5)、复句 (6)、单句(7)、复句 (8)、复句(9)、单句(10)、复句(11)、复句(12)、单句(13)、复句(14)、单句 (15)、复句(16)、单句(17)、复句(18)、复句(19)、单句(20)、单句

65、句间连词通常只连接分句,不充当句子成分,如:因为、所以、虽然、但是、不但、而且;关联副词一般既起关联作用,又在句子里充当状语,如:就、也、又、还。 66、(1)、这一句中的“无论”连接的不是句子,其作用是从范围上来强调主语。 (2)、这一句中的“无论”连接的是一个分句,表示一种无条件让步。 (3)、“并且”在这里连接的不是分句,而是两个助动词。“而且”既可以连接词语又可以连接句子。 (4)、“并且”在这一句中连接的是分句,表示一种递进关系。 (5)、“只有”在这一句中不是连接的分句,用在主语前起强调作用。 (6)、“只有”在这里连接的是一个分句,表示一种必要条件。 67、(1)、“决不会选择倒退”前面的主语不该省,省了之后,就造成了表意不清,所以宜加上“人民”或“我们”之类的主语。 (2)、“即使??”句中的主语不能省,省了之后,容易使人认为是“你”“从来没有埋怨一句”,实际上是“大哥”“从来没有埋怨一句”。 (3)、“怎么也抑制不住心头的喜悦”的主语不能省,省了主语的结果使得表意模糊,使人搞不清是“他”还是“精英们”“怎么也抑制不住心头的喜悦”。应当在“怎么??”前面加上主语“他”。 (4)、“在思想上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前的主语“同学们”不应该省,因为后一分句的主语与前一分句的主语并不相同,省了以后,表意不明。 (5)、“比去年同期降低百分之十”的主语不应该省,应加上“用电量”,表意就清楚了。 68、(1)并列复句 (2)、紧缩复句 (3)、单句 (4)、紧缩复句 (5)、条件复句 (6)、紧缩复句 (7)、单句 (8)、紧缩复句 (9)、单句 (10)、紧缩复句

69、(1)、因为“校方还没有商量好”,所以前面含有疑问的语气,因此,连接前面两个分句的关系词应改为“是??还是??”。 (2)、“只有??才??”表示的是必要条件,“只要??就??”表示的是充足条件。这个复句,要么用必要条件,要么用充足条件,因此,可以说“只要我们的同志尊重群众,群众就会尊重我们”;也可以说“只有我们的同志尊重群众,群众才会尊重我们”。 (3)、“迎着困难上”应是在强面分句的意义上,有所递进,所以应该把“而是”换为“而且”。 (4)、前后根据的主语不同,“不但”应该放在句首。 (5)、使用“一方面??另一方面”要注意:前后分句若主语相同,“一方面??另一方面”的位置相对自由;若前后分句主语不同,应该出现在主语的前面。本句前后两分句主语不同,所以可以改为“一方面学习要严格要求,另一方面生活要处处关心”。 (6)、“不是??而是??”出现的位置是:主语相同时,一般放在主语后,主语不同时,一般放在主语前。所以,这句应该这样说“我不是想要什么,而是想看一看。” (7)、关系词语的配合成对使用有一定的搭配习惯,“无论”常和“都”搭配,而且“无论??都??”这对常配合使用的关系词语,如果出现前项,后项一般要出现,如果出现后项,前项则不一定非得出现。所以原句可以说成是“无论我们走到什么国度,都不会忘记 我们伟大的祖国”;或者说成是“我们走到什么国度,都不会忘记 我们伟大的祖国”。 (8)、“纵然”后面应与“也”搭配使用。 (9)、前分句与后分句主语一致,前一个“或者”应该放在“你”的后面。 (10)、“即使??也??”表示的是一种虚拟性让步句,这个复句是说一种事实,所以应该用表示对事实让步的“虽然??但是??”来连接这两个分句。 70、(1)、意合法 并列关系 连贯句 (2)、意合法 因果关系 因果句 (3)、意合法 并列关系 解注关系并列句 (4)、关联法转折关系 突转句 (5)、关联法 并列类复句 递进句 (6)、意合法 因果类复句 因果句 (7)、意合法 因果类复句 因果句 (8)、关联法 因果类复句 目的句 (9)、意合法 并列类复句 连贯句 (10)、关联法 并列类复句 对照关系并列句 (11)、意合法 并列类复句 平列句 (12)、关联法 并列类复句 反转递进句 (13)、意合法 并列类复句 解注关系并列句 (14)、关联法 转折类复句 假转句 (15)、关联法 因果类复句 推断式因果复句 (16)、关联法 因果类复句 目的句 (17)、意合法 并列类复句 解注式并列句 (18)、关联法 因果类复句 条件式) (19)、意合法 因果类复句 假设句 (20)、关联法 并列类复句 反逼性递进句 71、“也”、“就”、“才”、“却”在句子中可以起关联作用,也可以是单纯的修饰作用。连词则没有修饰作用。因此这些词不能归入连词。 72、(1)、有一些人怀念他们的过去,㈠||转折但是过去的东西是永远不会再来了,㈡因果|因此他们感到将来的渺茫,㈢并列||从不把希望寄托在将来。㈣ (2)、有些人背上虽然没有包袱,㈠并列|||有联系群众的长处,㈡转折||但是不善于思索,㈢并列|||不愿意用脑筋多思苦想,㈣因果|结果仍然做不成大事。㈤ (3)、他们虽然有着各种各样改造自然、改进人民生活的理想,㈠转折|但是由于那时的自然科学水平还很低,㈡因果||无论如何,他们不会提出象我们今天所说的电气化、机械化、自动化等计划来。㈢ (4)、如果他们还健康地活着,㈠让步|||尽管报纸上不会这样大量地表扬他们,㈡转折||但是他们却能够为祖国和人民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㈢假设|这是毫无疑问的。㈣ (5)、这故事倒颇有效,㈠解注|男人听到这里,㈡连贯||往往敛起笑容,㈢连贯|||没趣地走了开去;㈣并列||女人们却不独宽恕了她似的,㈤递进|||立刻改换了鄙薄的神气,㈥并列||||还要陪出许多眼泪来。㈦ (6)、尽管古代的一些作家,并不完全是唯物主义者,㈠转折|但是他们既然是现实主义者,㈡因果|||他们思想中就不能不具有唯物主义的成分,㈢因果||因而他们能够从艺术描写中反映出一定的客观真理。㈣ (7)、她久已不和人们交口,㈠因果||因为阿毛的故事是早被大家厌弃了的;㈡转折|但自从和柳妈谈了天,㈢并列|||似乎又即传扬开去,㈣因果||许多人都发生了新趣味,㈤并列|||又来逗她说话了。㈥ (8)、如果把自己看作群众的主人,㈠并列||看作高踞于“下等人”头上的贵族,㈡假设|那么,不管他们有多大的才能,㈢让步||也是群众所不需要的,㈣并列|||他们的工作是没有前途的。㈤ (9)、因为这种幼稚的、低级的、庸俗的、不用脑筋的形式主义的方法,在我们党内很流行,㈠因果|所以必须揭破它,㈡条件||才能使大家学会应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去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㈢并列|||我们所办的事才能办好,㈣并列|||我们的革命事业才能胜利。㈤ (10)、在内蒙人民的心中,王昭君已经不是一个人物,㈠并列||而是一个象征,一个民族友好的象征;㈡并列|昭君墓也不是一个坟墓,㈢并列||而是一座民族友好的历史纪念塔。㈣

(11)、我想这就和挑西瓜一样:㈠解注|有的看着好,㈡转折|||可里边是生的;㈢并列||有的看样子很生,㈣转折|||可里边却很甜。㈤ (12)、掌柜是一副凶脸孔,㈠并列|||主顾也没有好声气,㈡因果||教人活泼不得;㈢并列|只有孔乙己到店,㈣条件|||才可以笑几声,㈤因果||所以至今还记得。㈥ (13)、即使人们疑心,㈠让步|也只能怀疑他是新到城里来的乡下佬儿,㈡并列|||大概不认识路,㈢因果||所以讲不出价钱来。㈣ (14)、他虽然没有很用力,㈠转折|可是因为铁烧得过了火,㈡因果||火星溅得特别多。㈢ (15)、虽然我把主要精力用于数学,㈠转折|但我并没有放弃古诗文的学习,㈡并列|||时常写点 诗,㈢因果||既丰富业余生活,㈣并列|||又练了自己的文笔,㈤递进||||对写论文也有很大帮助。㈥ (16)、只有四婶,因为后来雇佣的女工,大抵非懒即谗,㈠并列|||或者谗而且懒,㈡因果||左 右不如意,㈢因果|所以还提起祥林嫂。㈣ (17)、我们无论认识什么事物,㈠让步||都必须全面地去看,㈡并列|||不但要看到它的正面,㈢递进||||而且要看到它的反面,㈣假转|否则,就不能有比较完全的和正确的认识。㈤ (18)、成绩能够鼓励人,㈠并列||同时会使人骄傲;㈡并列|错误使人倒霉,㈢并列||||使人着急,㈣因果|||是个敌人,㈤并列||同时也是我们很好的教员。㈥ (19)、不管你学习和研究什么东西,㈠让步|只要专心致志,㈡并列|||痛下工夫,㈢并列|||坚持不断地努力,㈣条件||就一定会有收获。㈤ (20)、在周副主席的号召和影响下,整个村子的部队都搓米:㈠解注|有瓦片对瓦片搓的;㈡并列||有石头对石头搓的;㈢并列||有的干脆就用手搓,㈣连贯||||手上磨出了血泡,㈤转折|||但仍然愉快地搓。㈥ 73、(1)、“不管”连接的分句具有无条件让步性,这类句子中要有“谁、什么、多么”等疑问代词表示任指,这时隐含着选择性,或者含有“A还是B”的形式表示可供选择。“不管??生活条件再不好”不合乎这个要求。应该改为“在那些艰难的日子里,不管他的身体有多差,生活条件有多不好,精神压力有多大,他都坚持创作”。 (2)、“尽管”连接的分句后面不跟含有“怎样”之类的疑问词,所以这句可以说“不管国外给了他怎样优厚的条件,他还是坚决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或者说“尽管国外给了他许多优厚的条件,他还是坚决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3)、 前分句应该是表目的的,表目的要用“为了”,不用“因为”。 (4)、前分句是表示原因的,表原因用“因为”,不用“为了”。 (5)、前分句用“如果”来连接,表示的是一种假设,后面连着的两个分句中的谓语动词后都用了表示动作已经完成的世态助词“了”,前后矛盾,可以将“如果”改为“因为”。 (6)、前两分句不是后面分句的原因,是转折关系,所以改为“他没受到多少教育,也不擅言辞,但是很能干,还不时得到大家的好评”。 (7)、前面分句与后面的分句之间不是转折关系,“但”是多余的,把它删掉。 (8)、关联词语“却”错用了,两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不是转折关系,应删去“虽然”、“却也”。 (9)、错用关联词。第二分句与第三分句之间是充足条件关系,应将“只有??才??”改为“只要??就??”;全句第一层应为无条件让步关系,而不是假设关系,应将“如果”改为“无论”。 (10)、人们只有解放思想,努力学习,就可以掌握科学技术知识,并且有可能成为科学家。 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应将“只有”改为“只要”,或将“就”改为“才”。 75、(1)、阴山以南的沃野不仅是游牧民族的苑囿,也是他们进入中原地区的跳板。㈠解注||只要占领了这个沃野,他们就可以强渡黄河,进入汾河或黄河河谷。㈡并列|||如果他们失去了这个沃野,就失去了生存的依据,史载“匈奴失阴山之后,过之未尝不哭也”,就是这个原因。㈢并列|另一方面,汉族如果要排除从西北方面袭来的游牧民族的威胁,也必须守住阴山的峪口,否则这些骑马的民族就会越过鄂尔多斯沙漠,进入汉族居住区的心脏地带。㈣ (2)、从开始有人类社会以来,没有哪一个社会能与共产主义社会相比。㈠并列||什么理想也不能同共产主义这一更崇高更伟大的理想相比。㈡因果|我希望每一个同学都要有这个崇高的理想,把自己最好的年华贡献给这个崇高的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㈢ (3)、只要是本着搞好社会主义事业的精神,我们应该允许大家自由地议论。㈠解注|报纸应该大量刊登我们工作中的成绩,这是肯定的,因为不如此,就不能真实地反映我们的时代。㈡转折|||但是,报纸也应该用一定的篇幅刊登我们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尽管这是一个指头的问题,也应该刊登。㈢因果||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地真实地反映我们的时代,更好地推动我们的工作。㈣ (4)、“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多年了。㈠解注||这是普遍真理,任何地区、时代都适用的真理。㈡转折|但是,可惜得很,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从这句话受到教益。㈢ (5)、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㈠转折|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㈡因果||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㈢递进|||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㈣ (6)、忽然间,一个最聪明的双喜大悟似的提议了,他说,“大船?八叔的航船不是回来了吗?”㈠并列|||十几个别的少年也大悟,立刻撺掇起来,说可以坐了这航船和我同去。㈡并列||我高兴了。㈢转折|然而外祖母又怕都是孩子们,不可靠;母亲又说是若叫大人一同去,他们白天全有工作,要他熬夜,是不合情理的㈣。 (7)、另一方面,我们从事实际工作的同志,如果误用了他们的经验,也是要出毛病的。㈠转折|不错,这样的人往往经验很多,这是很可宝贵的;但是如果他们就以自己的经验为满足,那也很危险。㈡解注||他们须知自己的知识是偏于感性的局部的,缺乏理性的知识和普遍的知识,就是说,缺乏理论,他们的知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