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课如何巧设导入语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浅谈历史课如何巧设导入语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11694d71a37f111f1855bed

浅谈历史课如何巧设导入语 山阳城区三中 马朝春

【内容摘要】历史课讲述的是已经过去的、无法给学生精确验

证的历史现象,学生感到难以理解,枯燥无味.历史课如何吸引学生注意力呢?其中的一个关键在于教师的开课导言即导入语。导入语新奇、有趣,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导入语平淡、刻板,往往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笔者认为,可利用影视作品、热点问题、名言、诗词、成语典故、插图、提出问题、创设情境等多种方法进行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导入语 历史现象 热点问题 诗词 情境

有人用‘凤头、猪肚和虎尾’分别比作一堂课的开头、中间和结尾,就是说课的开头要像凤凰的头一样引人耳目,吸引学生;课程过程的教学内容要像猪肚一样丰富多彩;课的结束要像虎尾一样苍劲有力而回味无穷。我觉得这个比喻非常贴切,任何一堂课都应由开头、中间和结尾三部分来共同完成吸引学生精力、传授教材知识和设疑延续学习的教学任务。可以说,要上好一节课,三个部分不可或缺。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课堂教学也是如此。历史不能再现,也不会重演,它讲述的是已经过去的、无法精确验证的历史现象,学生感到难以理解,枯燥无味.一节历史课如果能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导入”,就能抓住学生求知的心理,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欲望,从而为上好课打下基础。因此,精心设计历史课的“导入”,是历史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的落实。如果导入语新奇、有趣而且符合学生的年级段和年龄段特点,就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收到较好的

教学效果;反之则往往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影响教学效果. 那么如何设计好每节课的导入语呢?

我认为设计导入语没有固定模式,不同的内容、不同的特点、不同的年龄和不同的年级,选用的方式也不尽相同,只要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就行了。 一节课的开课导入语能否作到新奇、有趣、吸引学生,要求历史教师应广泛搜集各种与本节历史知识有关的资料和信息;应该吃透教材,充分掌握教材的内容特点,结合所教学生的年龄特点、年级特点、学习基础以及接受知识的能力,精心设计开课导入语。 一、利用影视作品进行导入

学生喜欢看电视,在上课前三分钟,可利用多媒体放映与本节课内容有关的视频,再现当时历史画面,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历史的兴趣。如:在讲《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节内容时,我在上课前五分钟让学生进教室,观看电影《甲午风云》中的“黄海战役”片段,看完片段后,教室非常安静,我开始与学生进行问答交流:1、同学们:刚才我们观看的是什么电影?学生回答:《甲午风云》。2、它反映了中国历史上的什么事件?学生回答:甲午中日战争。3、从刚才的电影里我们可以看到这场战争的结局是什么?学生回答:中国失败。我再设问:那么,中日之间为什么会爆发这场战争?这场战争又是怎么样爆发的?中国为什么会失败?这场战争的失败又将给中国带来哪些影响呢?这节课我们共同来探讨这些问题。学生就非常感兴趣,注意力以下子就集中起来了,他们急于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

二、利用热点问题进行导入

利用最新的热门话题导入新课,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方法。如:讲到《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节时,⒐11事件刚刚发生,全球的目光都聚焦在美国。我是这样导入的:先利用多媒体放映⒐11事件的视频让学生观看,当看到世贸大楼顷刻间化为乌有

时,学生当时喊了起来,我问:相信大家都知道刚才看到的录象是什么事件,学生齐声回答:⒐11事件。我开始导入:当⒐11事件发生后,美国震惊了,世界震惊了,人们都在担心第三次世界大战会不会由此爆发?于是,人们不得不把目光重新聚焦在前两次世界大战,今天让我们再次把目光聚焦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这样导入就深深吸引住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名言导入

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逐步形成时期,他们的心目中总有一些比较崇拜的人物,用名人的经典语句导入新课,往往能引发他们的兴趣。在学习《美国南北战争》时,我先朗诵了马克思的一段话:他是一位达到了伟大境界而仍然保持自己优良品质的罕有的人物。这位出类拔萃和道德高尚的人竟是那样谦虚,以致只有在他成为殉道者倒下去之后,全世界才发现他是一位英雄。然后问学生,这个人物是谁?他有什么功绩能得到马克思这样高的评价?由此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四、利用诗词进行导入。

诗词语言精炼、生动、优美,学生喜欢朗读,因此,可以利用学生易懂或熟识的诗词导入新课,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以《秦的统一》这一节为例,在上新课前先展示李白的诗《秦王扫六合》: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雄图发英断,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在学生朗读完后,提问:这首诗称赞的是谁?他为什么能够统一其他六国?为了巩固统一,他又采取了哪些措施?由此导入新课内容。

五、成语典故导入

成语是我国语言宝库中的财富,它概括性强,寓意深刻,适当引用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仅中国古代可引用的成语就有几十个。牧野之战的“反戈一击”,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孙武的“三令五申”,班超的“投笔从戎”,项羽的“破釜沉舟”,鸿门宴上的“项庄舞

剑,意在沛公”,淝水之战的“草木皆兵”……都可以引用导入。学生普遍反映,常引用成语,使他们史实记得牢,只要一提起这句成语,就能回忆起相应的历史事件。

六、插图导入法

新教材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图文并茂,图片丰富多彩,有历史地图、文物图、历史人物图等,那么教师可以利用图片能给学生带来生动的视觉感受的特点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在《秦的统一》这一课中,上课前将“秦朝疆域图”、“秦始皇图”、“阳陵虎符图“和“秦半两、秦铜量、秦铜权图”挂于黑板前,并提问:四幅图片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让学生在翻书、回忆和讨论中带着对图片的不同理解、不同阐述进入新课内容,从而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转移到所要学习的内容中来。

七、提出问题进行导入。

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例如。在学习《开国大典》时,一开始我就提出一个问题:“在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上,54门礼炮齐鸣28响。你们知道为什么这样设置吗?”然后告诉学生:54门礼炮是为了纪念五四爱国运动,齐呜28响是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人民进行了28年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那么,为什么要在如此隆重时刻来纪念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八、创设情境进行导入.

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具有活跃大胆的思维和很强的表现欲。因此,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成为这一舞台的真正“演员”。 例如,在学习《新航路的开辟》时,我先展示了一幅茫茫无际的大海的图景,让学生尝试,如果你处在当时,你要去做远洋航行,应准备或具备哪些条件呢?学生很活跃,有的说要有指南针,有的说要具备天文地理知识,有的说要有航海

经验、造船技术等等。我及时对学生的想法做了肯定和总结。然后我设问:那么当时为什么要进行远洋航行?远洋航行究竟要具备那些条件?远洋航行会成功吗?又将对世界产生那些影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些问题。这样,学生就有了很大的兴趣。

总之,精心设计历史课的导入语,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但导入语的设计不是千篇一律,要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特点,不同的年龄和不同的年级特点来巧妙设计,只有这样,历史课堂教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要做到导入方法应切合教材内容实际;精心设置问题将学生的思维引入新课内容;导入语具有趣味性或启迪性;时间不能太长,一般2分钟左右,做到简洁而有效,否则会影响教学的正常进行,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