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天然气地质学复习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石油天然气地质学复习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12bddde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a6

.

《石油地质学》复习参考 一、名词解释(30分):

1、生物标志化合物:沉积物和石油中来自生物体的原始生化组成,其碳骨架在各种地质作用过程中被保留下来的有机化合物。

2、圈闭:圈闭是指储集层中能聚集和保存油气的场所或容器。 3、系列圈闭:沿一定的路线上溢出点依次升高的多个圈闭;

4、溢出点:指圈闭容纳油气的最大限度的位置,若低于该点高度,油气就溢向储集层的上倾方向。该点是油气溢出的起始点,又叫最高溢出点。

5、TTI:即时间—温度指数(Time Temperature Index )。根据促使有机质成烃热演化的温度和时间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的一种定量计算有机质成熟度的指标。

6、CPI:碳优势指数,反映有机质或原油的成熟度。

7、初次运移:是指油气脱离烃源岩的过程,是发生在烃源岩内部的运移,烃源岩是初次运移的介质。

8、流体势:单位质量的流体所具有的机械能的总和;

9.天然气:指与油田和气田有关的气体,其主要成分是烃类气体,也包含少量的非烃类气体。

10.绝对渗透率:当岩石为某一单相流体饱和,岩石与流体之间不发生任何物理——化学反应时,在一定压差作用下,流体呈水平线性稳定流动状态时所测得的岩石对流体的渗透率,称为该岩石的绝对渗透率。

11.相渗透率:又称有效渗透率,指储集层中多相流体共存时,岩石对其中每一单相流体的渗透率,分别用K0,Kg,Kw分别表示油、气、水的有效渗透率。

-

.

12.孔隙结构:是指岩石所具有的孔隙和喉道的几何形状、大小、分布及其相互连通关系。

13.饱和度:储层岩石孔隙中某种流体所占的体积百分数。 14.盖层闭合度:

15.油气藏:地壳上的油气聚集的基本单元,是油气在单一圈闭中的聚集。 16.油田水:狭义的油田水是指油田范围内直接诶与油层连通的地下水。 17.沉积有机质:在适宜的条件下在沉积物(岩)中保存下来的有机质。 18.力场强度:把单位质量流体在力场中受到的力E为力场强度。 19·二次运移:指油气脱离烃源岩后在储集层或其他渗透性介质中的运移。 20.流体势:将单位质量的流体所具有的机械能之和。

21.石油:以液态形式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可燃有机矿产,主要成分是烃类,并含有非烃化合物及多种微量元素,相态以游离态为主,并溶有大量烃气和少量非烃气以及固态物质。

22.油气显示:石油、天然气、石油沥青矿物在地表的天然露头或钻井的人工露头。

23.干酪根:沉积岩中不溶于碱、非氧化型酸和有机溶剂的分散有机质。 24.烃源岩:富含有机质,生成过足以形成工业性油气聚集的细粒沉积岩。 25.油气运移:指地壳中的石油、天然气在各种自然因素的作用下所发生的位置移动。

26.生油门限: 生油岩在地质历史中随着埋藏在地下的深度加大,受到的压力和温度增加,其中的有机质逐步转变成油或气。当生油岩的埋藏到达大量生成石油的深度(也是与深度相应温度)时,叫进入生油门限。

-

.

27.固态气水合物:为由气水与天然气(主要是甲烷)结合行程单白色固态的结晶物。

28.低—未熟油:所有非干酪根晚期热降解成因的各种低温早熟的非常规石油,称为低熟油。

29.生油窗:指热催化作用下,有机质能够大量转化为石油和湿气的生油时期。即有机质大量生成液态石油的温度(或深度)区间。

30.油气聚集带:油气聚集带是油气聚集条件相似的、位置邻近的一系列油气藏或油气田的总和。

31.油气系统:油气系统是一个包含一个有效烃源岩体和与该烃源岩体相关的所有已形成的油气以及油气藏形成所必不可少的的一切地质要素及地质作用的自然系统。

32.控制储量:在特定煤田、油气田一定范围内,在预探阶段完成后,初步探明了能源矿藏类型,矿体形状(含煤或油气面积、厚度倾角),在此基础上计算的地质储量。

33.氯仿沥青“A”:是用氯仿从岩石中抽取出来的有机质,也就是能够溶于氯仿的可溶有机质。

34.煤型气:指腐殖行有机质进入成熟阶段以后形成的天然气。

35.异常高地层压力:某一深度地层的地层压力明显高于静水压力,则称该地层具有异常高地层压力

36.区域盖层:指遍布在含油气盆地或拗陷的大部分地区、厚度大、面积广且分布较稳定的该层。

37.凝析气藏:在产层中具有逆蒸发现象的气藏及油藏的含气部分称为凝析气

-

.

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