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数词)+量词+名词”句式的多维考察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来+(数词)+量词+名词”句式的多维考察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15e2d0ef7ec4afe04a1dfd8

有生名词:来个人 来条鱼 来只鸡 无生名词:来杯酒 来首歌 来碗汤 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来”字句型中的有生名词显然大大低于无生名词,而且一定情况下,部分有生名词在特定场合还能转化为无生名词。 例如:同样是“来条鱼”,在菜市场的鲜鱼买卖点上,就是有生名词。但是在餐馆里,“来条鱼”中的“鱼”显然就成了无生名词,它已经是经过加工烹饪过的“鱼”了,含义自然不同。这就牵扯到了一些语用中的语境问题。

4、名词中包括酒、茶、汤、饭等不可数名词,以及剩下的大多数可数名词都可以受数词的修饰。例:

来三碗茶 来一瓶酒 来三个包 来五支笔 来十叠纸 来两包花生

D、语言的不对称性

“来”、“去”虽然可以同为位移动词,在现代汉语里,“来”、“去”的带宾情况还是比较常见,使用频率还是相对较高。但是二者在带宾能力方面却有极大的差异性。其中“来”字的带宾能力明显高于“去”字,而且考察发现“来”字所带宾语的变化性异常丰富,词性也复杂多变。而“去”字则还只是一个有一定带宾能力的弱及物性动词。这种带宾能力的差异性就成为了语言的不对称性的原因之一。 如:

1、听说他没吃饭, 李出给他月饼或用面包片夹火腿抹蛋黄酱做了几个三明治, 虽然他 更想来碗红烧肉大米饭, 但也凑合了。(王朔《我是你爸爸》) 2、“ 我来一瓶矿泉水。”他对女招待说, 合上饮料薄, 转过身来面对若我, 眼睛里的黑晚仁 一动不动。(王朔《玩儿的就是心跳》)

3、有时饭后茶余, 动了闲情逸致, 还招呼马锐, “ 来套猴拳给我练练。” (王朔《我是你爸爸》)

上面三个例句中“来碗烧肉大米饭”、“来一瓶矿泉水”、“来套猴拳”的表述都是合乎语言表达规范的,但是却不能换为“去碗烧肉大米饭”、“去一瓶矿泉水”、“去套猴拳”。这样的例子还很多。 如:

来朵花 来根鱼 来碗汤 来盘梨 均不能换为 去朵花 去根鱼 去碗汤 去盘梨

但也存在一些特例,比如当宾语换成“人”以后,就是可行的,“来个人”、“去个人”均为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语。

二、“来+(数词)+量词+名词”句式的语义特征

(一)“来”字语义的泛化

在“来+(数词)+量词+名词”句式中。“来”字的语义泛化现象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在这个句式中,“来”字可以代替很多意义比较具体的行为动词,所表达的句式却也不曾受到太多的影响。 如:

1、唱得太好了, 再来一个。(转引《现代汉语八百词》例)

2、临时有个演员, 或是病了, 或是家里出了点事, 上不去, 戏都开了, 后台管事急得乱转: 云老板, 您来一个! (汪曾祺《云致秋行状》 )

3、一人来个小证件, 一人来打小名片, 一人来身新衣裳, 到哪儿一站, 证件一掏名片一送, 站有站相, 坐有坐相, 横竖怎么看都像那么回事。(王朔《一点正经没有》) 例句1中“来”替代动词“唱”,2中替代动词“演”,3中替代动词“拿”、“穿”。当然实际运用中,“来”字所替代的动词还远远不止这些,正是因为“来”字在语义上的泛化现象,赋予了它能够代替数量庞大的不同动词的权力。

(二)“来”与“上”的比较分析

“来碗饭”这类“来”字 句型和“上碗汤 ”这类“上”字开头的句型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把二者综合起来加以例句分析就可以很直观的发现二者的异同点。

1、在用于点菜、买卖的场合中,二者的意义是相同的,都是请求别人为自己服务。例: (1)今晚突然停电了,小李走到店铺中对老板说:“老板,来根蜡烛。”

(2)从那以后,每当他想来杯酒,或者来根雪茄时,他一定光顾亚当街的这家酒吧。(CCL) (3)此次大赛围绕着营养这一环节,在饮料、菜肴的搭配、 上菜的程序以及评比方法等方面都作了改革。(CCL)

(4)酒足饭饱后,他慢吞吞的指着店小二说:“给对面那个小哥上条鱼。” 2、二者在使用的场合上有异同,“来”字结构既用于餐馆酒店点菜和市场买卖的场合也用于电影电视,各种现场表演场合等,而“上”字结构则较狭隘一些,主要局限于上酒上菜的场合。范围不及“来”字结构那样广。例:

(1)刚走到菜市场,就看到邻居张丽对卖菜的李阿姨说道:“李阿姨,来把小葱。”

(2)工作上的不顺心让他变得特别烦躁,从不抽烟的他今天突然走到商场,对售货员喊道:“大姐,来包烟。” (3)可下一步我该怎么办呢?忽然,亚三眼前一亮:对了,来杯酒,看你这次怎么猜? (CCL) (4)刚一落座,王五就大喊到:“老板,上酒!” (5)今天小利又被经理指责上菜速度太慢。 3、在大多数情况下,“来”字句型都是必须要加量词的,而“上”字句型在多数情况下则是可加可不加量词的。例:

(1)来杯酒 上酒 上杯酒 (2)来条鱼 上鱼 上条鱼 (3)来份菜 上菜 上份菜 (4)来碗汤 上汤 上碗汤 4、很多时候,“上”字结构可以和“来”字结构互相转换,意义不变。例: (1)上苹果 可转为 来个苹果 (2)上菜 可转为 来盘菜 (3)上酒 可转为 来杯酒 (4)来支烟 可转为 上烟 (5)来个鸡腿 可转为 上鸡腿 (6)来碗茶 可转为 上茶 5、“来”字结构和“上”字结构在语言上的不对称性是差不多的。“来”字结构前面已经分析过了,现在举例分析下“上”字结构。 例:

我们可以说“上碟小菜”,却不能说“下碟小菜” “上碗饭”,却不能说“下碗饭” (三)句式义

1、请求某人提供服务

例:(1)哪怕她是58,在我眼中永远是18,我说:“丫头呀,来杯热茶!” (CCL) (2)“有咖啡么?”我说,“我想 来杯 咖啡,我两天没睡觉了。” (CCL) (3 )老李走进饭店,大吼一声:“老板,来碗饭。” 这些句子中的“来”均含有请别人提供某种服务的含义 。 2、在困境中或需要帮助时请求得到某人的帮助 例:(1)石碾子体积、重量都非常大,最大的高1.8米,重5吨,需要多来几个人才能拉动。(CCL)

(2)老张的腿被倒下的树死死压住了,高队长扯着嗓子喊了起来“再来几个人,帮帮忙吧,别站着不动啊。”

3、菜市场或商场等商品交换场合,买方要求卖方提供某种商品 (1)赵阿姨对着卖鱼的小贩说道:“给我来条鱼,要草鱼哦,再不要给我拿成鲤鱼了。” (2)走出肉摊十多米远了,老梁又折了回来:“老板,来两斤五花肉,今天儿子要回来了,好给他做最爱吃的红烧肉。”

(3)停电了,楼下面的小商铺排起了长龙,“老板,来根蜡烛”的声音不绝于耳,甚是热闹。 4、当句式中的名词是“歌”、“相声”、“小品”等表演艺术形式时,那么句式义就有可能变为在公共场合,某人被要求或自己要求演出某类节目。 例:

(1)房间内每个人都看著他。“ 来首歌吧!”一名哈比人大喊著。“唱歌!唱歌!”其他人也都跟著起哄。(CCL)

(2)有个年轻人要求来首歌 ,不过,众人全都沉默下来,他被大伙狠狠瞪了好几眼。(CCL) (3)一次,他到外地去。同行者让他来段相声 。有一处要唱,拉长音。他铆足了劲儿使劲拉。大伙都在鼓掌、喝彩。(CCL) (4)“大家受窝囊,我们哥俩儿再给大家来段相声 ,学段儿狗叫:“汪!汪汪??” (CCL) (四)、数词+名词的信息传递

“来+(数词)+量词+名词”句式中信息的传递,主要依靠了其中的量词和名词 例: (1)“哩,渴啦? 来杯茶 。” (CCL)

(2)他看着四周,打了个寒颤。\我们找个暖一点的地方吧, 来杯酒怎么样? (CCL) (3)来两个中专毕业生,到营业第一线去。 (4)老板,来两斤牛肉。 这四个例句中依靠“来”字结构中的量词和名词,较为清晰的传递了说话者的信息。一杯茶、一杯酒、两个中专生、两斤牛肉,就是听者所要获取的主要信息。 (五)动作的语义指向及位移 1、“来”字结构中,来是作为代动词出现,动作的语义指向主要指向其后所跟的名词。 例:

(1) 小孙,给我来两只烧鸡。 (2) 我给大家来段相声。 (3) 少来这副怪样子。(王朔《我是你爸爸》) “来”作为替代“拿”、“说”、“显示”这几个动词的带动词,其语义指向分别指向名词烧鸡、相声和样子。 2、“来”字句式中还明显的出现了一种名词的位移现象,以及这种位移现象的具体所指。 例:

(1)小伙子冲着这位不速之客幽默地喊:“请等一等,要不要再来杯威士忌加冰?(CCL) (2)清瘦的上年纪人,来一壶红茶暖暖胃。

(3)不一会,一辆电车靠站了。“阿婆, 来份球报!”听到车上乘客的叫声,阿婆赶忙递上报纸。(CCL)

(4)三营长大声喊,“周班长, 来份饭。” (CCL)

上述几个涵盖“来”字句式的例子,都体现了一种名词的位移现象,其中“威士忌加冰”、“红茶”、“球报”、“饭”就是位移的主体,而“小伙子”、“茶铺老板”、“阿婆”、“周班长”可能就将成为位移主体的行为发出者,是“给”这个介词的中介和动作的实施者,也是致使名词位移的致使移动者。而“不速之客”、“清瘦的上年纪的人”、“买报者”和“三营长”便成为了位移名词最终的归属方向,成为了介词“给”的实语。

三、“来+(数词)+量词+名词”句式的语用价值

语言的形式与意义及其功能是密切相关的,“来+(数词)+量词+名词”结构有着独特的语用价值。

(一)语言简洁,概括性强,富有表现力,经济、省力。

用语简洁,富有概括性和表现力,是“来”字结构使用的一大特色。这主要是符合语言经济性的原则,达到一种省力的目的。在长期的语言使用过程中,人们逐渐的在口语中使用缺少成分的句子甚至词语,却仍然能够明确清晰的传达自己的思想给对方,这就是语言经济、省力的最好体现。 1、省略呼语及数词 例如:

(1)来个人,帮个忙。 (2)来个梨,解解渴。 (3)来杯咖啡,少糖的。

2、省略介词、呼语甚至带动词“来”,根据语境的特殊性,可以直接由“数词+量词+名词”达到语言的精简状态

例:两个梨(梨的买卖场合)

一杯茶(茶馆喝茶场合) 3、省略名词的情况

例:来一首,来一段,来一曲(公共表演场合)

来两个,来两杯,来五个(一般是回答卖方的询问“来几个/杯”等,有时还可以简化为两个,两杯,五个,以达到语言的最经济化。)

上述例子字数不多,却简洁明了的表达了说话者的意愿。尽管这类句子成分残缺,其中蕴含 的“来”字结构也省略了一些成分,却很好地体现语用中的经济、省力。

(二)呼语的使用 1、“来+(数词)+量词+名词”结构在使用时,有时候会加上一些呼语,使其呼叫的对象更

加清晰明了。 例如:

(1)他咕哝着,撩撩头发,对服务生做手势,“ 来杯啤酒怎么样?” (CCL) (2)高晋对远处的女招待作了个手势时女招待走过来。他吩咐女招待来杯咖啡,“浓一点。”

(CCL) (3)“小马,给我来杯水。”赵尧舜回头说道,“你们今天很清闲。” (CCL)

(4)下了楼,拐过小巷,小李终于找到了妻子指定的那家包子铺。看着所剩不多的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