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分析《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合唱分析《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16a72e5f8c75fbfc77db284

到1973年根据陕北民歌改编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复三部曲式。

引子(1-6小节):旋律悠长,宽广。

A乐段(7-27小节):旋律悠长,具有陕北特色,使人眼前呈现出一副陕北景色; B乐段(28-98):突然转入热闹场面其。中有包含B1、B2、B3小乐段。从整体上说表现人民对红军的欢迎之情。

A乐段再现(99-111小节):音乐回复到开始的绵长节奏中,表现的是人民在向中央红军挥手道别。

[教学目标]

(一)能够对西北民歌和西北民歌风格的音乐作品感兴趣,喜欢演唱、聆听教材

中的西北民歌和根据西北民歌改编的音乐作品。

(二)聆听男声独唱《上去高山望平川》和合唱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体验

西北地区民歌的风格。

(三)知道陕北“信天游”和青海“花儿”的知识。

[作品分析]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N_C2SeKGfuA/音频资料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是一首陕北民歌改编的合唱曲。歌曲反映了中央红军经过两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陕北人民热烈欢迎子弟兵的心情与场面。 歌曲曲调采用陕北民歌中最具代表性的信天游。信天游是陕北民歌的一种,属于山歌类。流行于陕西北部、宁夏东部和内蒙古西部部分地区。信天游歌词一般为七言两句体,上句用比兴,下句点出主题,这是信天游的显著特色。

一道道山来一道道水,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 满天的乌云风吹散,毛主席来了睛了天。 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咱们革命的力量大发展。 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毛主席领导咱打江山。

信天游的曲式多用上下句。上句经常分成两个短句,一扬一抑,下句则一气

呵成。下句常用重复或变化重复上句的手法,形成对比。曲调起伏较大,音调高亢、舒展、宽广。自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来,陕北成为革命根据地后,信天游被用来讴歌新生活,音调更加刚健、明朗;同时吸收了当地其他民歌的体裁,使

音乐更加丰富。

合唱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是一首用管弦乐队伴奏的大型合唱曲。歌曲情绪热烈、宽广,男声领唱与女声合唱、混声合唱相互配合。歌曲的节奏,尤其是领唱部分的节奏比较自由,4/4拍、2/2拍、3/2拍和2/4拍相互交替变换。调

性为d音上的商调式。

曲式结构为兼具三部曲式的变奏曲式。歌曲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前奏,主题和主题变奏Ⅰ(第一段、第二段歌词)。 第二部分:简短的间奏,变奏Ⅱ(分节歌反复)和间奏、变奏Ⅲ(第三段、第

四段、第五段歌词)。

第三部分:主题旋律的间奏,再现变奏Ⅰ,结尾句(第六段歌词)。

第一部分

前奏。前奏是一段形式变化多样、色彩丰富的陕北场景。前奏开始是一段悠扬、节奏自由的笛子独奏华彩,紧接着是热烈的管弦乐队合奏。伴随着出现背景性的合唱音响:“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红艳艳,红艳艳??”展示了一幅陕北黄

土高原的风光画卷,以及人们迎接红军的热烈、亲切场面。 歌曲主题。男声领唱为主,衬托着女声伴唱,唱出了歌曲的主题:

这个主题是由三个乐句组成的乐段。

第一乐句:

第二乐句:

第三乐句:

第三乐句是第二乐句的反复。这个主题在一个九度音程的范围内曲折进行,旋律进行虽然富于波浪起伏的特点,但是听起来仍令人觉得连绵和舒展,恰到好

处地表达了陕北人民对红军亲人般的亲情。

主题变奏Ⅰ。这个变奏仍然是以男声领唱为主,衬托着女声伴唱。其变奏的

方法,除了旋律的变化以外,还有织体方面,即合唱部分的变化。

变奏Ⅰ是一个反复乐段。由一个用两个乐句组成的乐段和它的重复构成。

第二部分

简短的间奏。简短的乐队间奏,这是一个快速而又节奏鲜明的经过句。仅由“

”的反复构成。创造了一种欢快、热烈的气势,引出了男声、女

声以及男女声全体的齐唱。

变奏Ⅱ。仍是一个由两个乐句构成的乐段,是两段歌词的分节歌形式,即同

一曲调有若干不同的歌词。

变奏Ⅱ与主题相比较,旋律的变化比较大。这个部分歌曲的情绪热烈、欢快,快速、活跃的节奏,描绘了陕北人民欢迎红军的热烈场面和欢欣鼓舞的心情。 再经过简短的间奏后,音乐进入变奏Ⅲ。间奏的最后速度突然变为稍慢,使

变奏Ⅱ形成对比。

变奏Ⅲ。变奏Ⅲ和变奏Ⅱ在旋律上变化不大。但是,在速度、情绪上的明显

变化,更好地表现了“满天乌云”和“晴了天”的鲜明对比。

第三部分

间奏。较长的间奏奏出抒情的完整的主题旋律,管弦乐队的弦乐和管乐的对

比使用,充分发挥管弦乐器的特点。

变奏Ⅰ。接着又一次出现变奏Ⅰ的旋律,虽然旋律没有大的变化,但是织体(合唱)上充分发挥了合唱的丰富表现力,尤其是“毛主席领导打江山”句,突出

了歌曲的思想主题。

结尾句。领唱和混声合唱相互辉映,形成歌曲的高潮。

正式出版的曲谱,与上面分析的基本谱例、配套录音带演唱稍有区别。其主要区别在于删去了两段歌词和部分段落。现将歌曲分析附于下面,供参考。

第一部分 主题和主题变奏Ⅰ。

前奏是一段嘹亮的、节奏自由的笛子独奏华彩,紧接着5小节的乐队合奏。

前奏展示了一幅陕北黄土高原的风光画卷。

女声领唱唱出了歌曲主题:



这个主题是由由三个乐句组成的乐段。第7~10小节为第一乐句,第10~14为第二乐句,第三乐句(第14~18小节)是第二乐句的严格的反复。这个主题在一个九度音程的范围内曲折进行,旋律进行虽然富于波浪起伏的特点,但是听起来仍令人觉得连绵和舒展,恰到好处地表达了陕北人民对红军的亲人般深情。

女声齐唱唱出了主题变奏Ⅰ。

变奏Ⅰ(第19~36小节)是一个反复乐段,由一个两乐句(第19~23小节和第24~27小节)的乐段和它的重复构成。其变奏的方法,除了旋律的变化以外,

还有织体的变化,即增加了女声伴唱声部。

 第二部分 变奏Ⅱ和变奏Ⅲ。

第二部分开始是12小节(第37~48小节)的乐队间奏,这个快速2/4拍子的经过句,创造了一种欢快热烈的气氛,引导出男声、女声交替的,以及男女声全

体的齐唱(第49~66小节)。

变奏Ⅱ仍是一个由两个乐句(第49~56小节和第57~66小节)构成的乐段,

是三段歌词的分节歌形式(同一曲谱有若干节不同的歌词)。

变奏Ⅱ与主题相比较,旋律的变化比较大。热烈欢快的情绪,铿锵活跃的节奏,描绘了人民欢迎红军的热烈场面和欢欣鼓舞的心情。再经过6小节(第62~

72小节)的间奏,音乐进入男声齐唱和混声合唱形式的变奏Ⅲ。 变奏Ⅲ与变奏Ⅱ的旋律变化不大,除个别音符变动以外,增加了一个带有混

声合唱结尾的第三乐句(第89~97小节)。

 第三部分 回到主题和变奏Ⅰ。

紧接着,作品从混声合唱结尾回到歌曲的主题(第98~109小节)和变奏Ⅰ(第110~127小节)。第三部分的变奏Ⅰ,个别小节做了发展变化。并增加了和

声丰富的混声合唱结尾部(Coda)。 歌曲在高亢、昂扬的合唱声中结束。 这首歌曲的结构图,可以是这样的:



钢琴改编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