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6《陈涉世家》教案 苏教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2019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6《陈涉世家》教案 苏教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171bb81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b3

胸怀大志、远大抱负、敢于斗争

4.本段叙述了陈胜青年时代的远大抱负,有什么作用? 为以后领导起义作伏笔。 五、课堂练习:

同座互助,翻译给对方听,找出对方的错误。 六、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陈涉奇异的原因,以及涉年轻时,对压迫剥削的雇佣生活强烈不满,希望摆脱痛苦处境有远大志向。 七、作业布置:

1.整理课文第一段的翻译; 2.归纳第一段中的重点诗词和虚词。

第二课时

一、导入课文:

1.让学生翻译重点句子; 2.提问作者简介。 二、深读课文:

1.阅读第二段,解决重点字词,疏通翻译 (1)重点字词。

“发”:征发。 “適”:通假“谪”,责罚。“戍”:防守。 “屯”:驻守。

“次”:编到。“当行(háng)”:应差。“为”:担任,当。“屯长”:戍边军队中的小吏。 “会”:适逢。“度”(duó):估计。 “失”,耽误,错过。“法”:依照秦法规定,名词作状语。

5

“乃”:于是,就。 “亡”:逃亡。“举”:起事,发动。 “等”:同样。 “死国可乎?”为国而死,好吗?“死”,为动用法,为……而死。 “苦”:苦于,为某种事物或境况所苦。“ “当”:应该。“乃”:是。 “以”:因为。“数”(shuò):屡次。 “将”(jiàng):统率。

“或”:有人。“多”:只是。“爱”:爱护。“怜”:喜爱。“以”:认为。 “诚”:果真。“以”:把。 “唱”:通假“倡”,倡导。

“宜”:大概。“多”:数量大。“应”:应和,响应。“然”:正确。……

以上重点字词的解释,不直接呈现给学生,由学生自己分组讨论,能自己解决的,就自己解决,不能解决的就质疑,由老师帮助解决。

(2)指名尝试翻译这一段内容,同学之间互相质疑。 2.阅读第三段,解决重点字词,疏通翻译

(1)自读这一段,同桌互相提问,完成文意的翻译。 (2)对这一段的字词及句子的翻译进行质疑; 三、合作探究、解决疑难:

再读课文,提炼概括起义事件。(尽量用原文中的语言回答) 1.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三段的内容。 2.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陈涉的?

明确:是以姓名、籍贯、身世、志向等几个方面来介绍陈胜的。 3.为什么这样介绍陈胜?

先写这段主要是表明陈胜后来发动起义并非偶然,早有其思想根基。 4.起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天下苦秦久矣”,暴虐的秦朝专制统治给人民带来无穷无尽的灾难,造成全社会普遍的怨愤和仇恨,这是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失期,法皆斩”,秦朝严酷的法令逼使戍卒揭竿而起,这是起义发生的直接原因。 5.为起义作舆论准备的办法是什么?

明确:①将写有“陈胜王”的布条置鱼腹中,戍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②吴广在驻地旁的丛词中,狐呜呼口:“大楚兴,陈胜王。” 6.起义经过哪几个步骤?

6

明确:第一步并杀两尉;接着用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作为动员群众起义的口号。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讲了二三段的翻译,在疏通大意的同时我们了解了陈涉奇异的原因、经过、结果。 五、课堂练习: 填空题。

(1)《陈涉世家》选自____,作者____,是____朝人,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____家 和____家。他用毕生精力著成我国____,全书____篇。 (2)“世家”是_” (3)起义的导火线是_。

(4)社稷是指____,“社”是指____,“稷”是指____。

(5)陈胜、吴广起义的地点是____,他们”的____作为起义的第一步。 (6)____叫做“立”。

(7)此文中,陈胜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其中“燕雀”指_,“鸿鹄”指_。 六、作业布置:

1、课后整理第3段翻译;

2、整理出文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字、重点虚词的用法。

第三课时

一、课文导入:

学生复述陈涉起义的经过 二、深读课文:

7

1.理清文章结构

本文按_______顺序写的,分三段。

第一段:介绍陈胜、吴广的姓氏、籍贯,接着写陈胜的出身及抱负。 第二段:陈胜、吴广起义原因及谋划起义。 第三段:陈胜、吴广起义的经过。

2.找出文中富有个性化的语言,然后分析:体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

“苟富贵,毋相忘”“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这两句话,表现了陈涉怎样的思想性格? 明确:充分表现了陈涉非凡的个性和远大抱负,写出了他强烈要求改变现状的雄心壮志,这也点明了他领导起义的思想基础。 3.起义的导火线和根本原因各是什么?

明确:导火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矣。

4.陈涉的“谋”和对形势的分析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明确:“谋”:“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对形势的分析:“天 下苦秦久矣……宜多应者。”说明“谋”决定了“举大计”的方针,尽管也估计到了失败 的可能,但又认为“死国”是壮烈而有价值的。这表现了陈胜远大的抱负和起义的决心。 对形势的分析既揭示了当时的尖锐的阶级矛盾又分析了秦王朝内部矛盾和与六国的旧矛盾,既揭示了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又提出了发动群众的策略,还预见到运用这一策略的结果“

宜多应者”。这段话显示了陈胜既敢于斗争又有斗争的智谋,表现了这位农民起义领袖洞 察时局的能力。

4.陈涉是如何制造舆论来号召、发动群众的? 明确:置书鱼腹、篝火狐鸣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