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春季体育课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2012年春季体育课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18e1bd1ad51f01dc281f1f5

课题:队形队列、素质练习

预备周1 任课教师:岩峰中学张汉强

一、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以游戏启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反应及灵敏性,充分认识到体育课的特点。

2、技能目标:通过队形队列练习,使学生对每一个动作都能初步掌握。 3、情感目标:队形队列练习培养集体主义精神,短跑练习增强拼搏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队形队列、明确游戏规则并积极有序参与游戏和短跑训练 四、教学过程

(一)准备部分(3-5分钟)

1、体育委员集合整队,清点人数。(如图1所示:○●代表学生 △代表教师) 2、宣布本课的内容及任务。 ○○○○○○○○○○○

3、课堂常规教育;安排见习生。 ○○○○○○○○○○○ 图1 ●●●●●●●●●●● ●●●●●●●●●●● (二)游戏部分(5-7分钟)

游戏:贴膏药 △

游戏目的:培养学生的奔跑能力,追捕与躲闪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快速起动、快速停止以

及快速变向的灵敏素质,发展腿部与腰部力量。

游戏方法:学生面向圆心站成双层圆形,左右2人对齐为一组,距离一步,各组左右间隔两步,另外从参加者中选出2人做领头人,一人追,一人逃,逃者与追者均可在圆圈内外及各组之间穿插。在追逃中,如果追者用手拍到逃者身体任何部位,则追者与逃者角色互换,但如果逃者贴在任何一组人的左面或右面,逃者立即得到解脱,追者不能再拍他,而这一组的右面或左面一人变成新的逃者。

游戏规则:

1、逃者贴在一组人后面和前面不能得到解脱(因为贴在后面和前面时,该组人员不知由谁逃,这时该组的人变成逃者被抓,游戏就不公平了)。 2、 逃者不能跑出圆圈2米以外,否则算被抓。

3、追者与逃者角色互换时允许有3~5秒的缓冲时间,即新的追者要给新的逃者3~5秒的准备时间。且每人只能贴一次。 (三)基本教学部分(22-26分钟) 1、原地踏步 要求:按口令一起做。 2、原地俯卧撑 要求:充分屈臂。 3、原地转法练习 要求:认清左右方向。 4、齐步走练习 要求:步伐大小一致。

教学组织:全班集体练习,几种练习交替穿插进行练习 5、100米短跑

1)、100米短跑 (100米×1次)

重点:前脚掌扒地,后蹬有力,摆臂送髋配合默契。 2)、 30—40米冲刺跑 (2次) 要求:冲刺有力,撞线时身体前倾。 教学组织:全班分组进行练习,4人为一组。

练习时一组100米跑,一组冲刺跑交叉进行。 (四)、结束部分 (5-7分钟) 1、放松练习 2、课堂小结 3、布置课后练习 4、下课 师生再见

课题:队形队列、素质练习

预备周2 任课教师:岩峰中学张汉强

一、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 二、教学目标

1、认知和技能目标:通过队形队列练习,使学生对每一个动作都能初步掌握。 2、情感目标:队形队列练习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队形队列、明确游戏规则并积极有序参与游戏。 四、教学过程 (一)准备部分

1、体育委员集合整队,清点人数。(如图1所示:○●代表学生 △代表教师) 2、宣布本课的内容及任务。 ○○○○○○○○○○○

3、课堂常规教育;安排见习生。 ○○○○○○○○○○○ 图1 ●●●●●●●●●●● ●●●●●●●●●●● (一)基本部分 一、队列练习

1、立正;教学重点:①身体正直 ②重心上提 ③手臂位置正确 ④眼有神

2、稍息;教学重点:①上体保持立正姿势 ②出脚方向和距离正确 ③重心在两脚之间 3、整齐;向右看—齐教学重点:

①转头迅速一致 ②碎步调整看齐快 ③前后对正,左右一线 ④间隔跳高符合要求 4、报数;教学重点: ①报数准确迅速 ②声音短促宏亮 5、解散;动作要点: 听到口令后,迅速离开原位,

6、集合;教学重点: ①快—全体集合学生跑步要快,基准学生和排头站位

要快,看齐要快,

②静—集合时不说笑,不打闹,

③齐---左右看齐,前后对正看齐,队形整齐。 7、向左(右)转;教学重点:①转体时上体正直,重心稳。 ②轴心脚明确 ③方向正 ④两腿挺,并腿齐

8、齐步---走;教学重点:①精神面貌---精神饱满

②第一步---大而有力,是向前迈出去的 ③臂的动作---自然摆臂 ④上体----正直

⑤步速均匀中速行进 组织:五列横队 教学方法:

1、教师介绍动作要点,后口令指挥学生练习

2、教师针对发现问题如:扣肩含胸、身体左右倾斜、撅臀等情况进行讲解示范。

3、提出要求,分组练习,教师或小组长逐个纠正,巡回指导。 学习方法:

1、学生认真理解示范和讲解 2、根据教师纠正提示进行纠正联系

3、分组练习时能认真根据小组评价和自我评价认真练习 (三)、结束部分 1、放松练习 2、课堂小结 3、布置课后练习 4、下课 师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