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课外阅读步步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高中文言课外阅读步步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1c57747763231126edb115f

(2)我检查我自己的失误尚且没有时间,哪里有时间议论别人呢? (3)人人都赞成自己认为正确的,人人都反对自己认为不正确的 5.在输棋后,才领悟到自己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和别人的优劣 6.即使是孔子圣人,也难定是非是真,何况普通人 7.本体是“读古人书”“与今人居”喻体是“观弈”;相似点是:看人过失,认为自己高明 8.B

十九 燕王学道 1、(1)(2)(3)都作“惩罚,责罚”解 2、(1)方法;(2)来得及;(3)对的、正确的;(4)考察;(5)迫切;(6)莫过于 3.B

4.(那个部门)不能使自己免于死亡,哪里能够使燕王长生呢? 二十 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

1.(2)这个“见”字是一般动词,会见(或看见)的意思。(1)(3)(4)(5)三个“见”字都是“使??谒见”的意思,也即“引见、推荐”的意思,读音也变为xian.其中(1)(5)两句因有省略,不容易看出来,但可根据上文意思推断出来。(4)全句应该是“君已见孔子(于君)”(5)全句应是“太宰因弗复见(之于君)也”。 2.(1)子圉害怕孔子受到国君的器重。

(2)您向国君引见孔子后,国君也将会看见你如同蚤虱那么渺小了。

3.揭示了人性的丑恶,即嫉贤妒能,不顾公义,给我们启迪是:为国选材是不能有半点私心杂念的。

4.子圉只知道孔子比自己强,可是没有料想自己在第三者眼中和孔子竟会差这么多、他“见孔子”只是想讨好和立功,却并不想让孔子威胁到自己的声明和地位,所以才会这么做,商太宰也是这么想的,经子圉点破之后坚定了不引见孔子的决心。 二十一 鬼怕恶人 1.(1)通“途”;(2)庄严;(3)回头看;(4)踩(5)竟然;(6)责罚。 2 . A

3.(1)既然这样,那么灾祸应该施加给后面过来的人。(2)侮辱没有比这更大的了.(3)前面的那个人已经不信(鬼神)了,(我)又怎么能降祸给他呢!

4.鬼害怕不信鬼神的人,不怕鬼神的人.或答;讽刺在这个世界上的恶人,如官吏,恶霸,流氓,他们鱼肉人民,欺侮百姓,但又往往是欺软怕硬的。谁对他们服从乃至屈膝,他们便得寸进尺,谁向他们反抗,蔑视,他们反侮会稍有收敛. 二十二 晏子忠上而惠下

1.(1)能耐(\何能\是名词性结构)(2)能够(用在动词前)(3)(4)使??震动(5)(6)震动 2.(1)本来(2)恐怕、大概,表推测的语气副词(3)受迷惑(4)仁爱

3.如果你去说明此事君臣都会得到解脱。对国君也忠诚,难道就一定要伤害到别 人吗? 4.夸耀自己的能力,好使国君欣赏。

5.做人既要真诚不欺,又要注意适当的方法教育犯错者。 二十三 神宗驳诬

1.(1)囚禁,拘押;(2)惩处;(3)列举、检举;(4)解脱,开脱;(5)减轻;(6)告诉 2、(1)苏轼

(2)苏轼于陛下有不臣意

(3)苏轼不把皇上视为知己,却要寻求地下的蛰龙作为知己,这不是不臣服之心又是什么呢?

(2)他只是自己歌咏桧树,和我皇上有什么相干呢?

4.文字狱 CF

5.激烈直率的语言 抨击、痛斥

6.同情苏轼受到的冤屈:痛斥小人制造“文字狱”的丑恶行径。 二十四 田单将攻狄 1.(1)攻破,攻下;(2)外城;(3)告辞:(5)攻下:(6)通“唱”;(7)这样;(8)记住 2.A 3.田单 4、(1)将军您有誓死的决心,士卒也没有生还的念头。 (2)第二天就振作精神,沿城墙巡视。

5.破燕复齐的临战心态:将军有死之心,而士卒无生之气/攻狄不克的临战心态:有生之乐,无死之心。

6.攻狄之前:拜见鲁仲连,征询看法,对他的话不以为然,不辞而别;/攻狄不克之后:虚心求教,接受批评。心悦诚服。 7.D

二十五 澄子亡缁衣

1.(1)第三人称代词,她的,代妇人;(2)尊称,您,代称澄子;(3)指示代词,这个,代“缁衣”;(4)已称代词,自己;(5)尊称,您,代妇人;(6)第一人称代词,我。 2.丢失。(2)同“途”,道路。(3)作动词。穿。(4)放开。(5)给(6)抵,偿。 3、(1)你虽然丢了一件黑衣服,但我身上穿的这件黑衣确实是我自己缝制的啊。 (2)用单层黑衣抵换双层夹衣,您难道不是占了我的便宜吗?

4.寓言中的澄子是一个强横的不讲道理的人。他为了弥补自己的损失,肆无忌惮地损害别人的利益,而且公然宣称自己损人利己的行为使被掠夺者得到了利益,这是典型的强盗逻辑。 二十六 孟子见梁襄王 1、(1)第三人称代词,代梁襄王 (2)疑问代词,同“何” (3)第一人称代词,代孟子 (4)疑问代词,谁 (5)无主代词,没有谁 (6)指示代词,那

(7)指示代词,这样,指代禾苗蓬勃地生长

(8)指示代词,这样,指代“天下之民引领而望之” (9)疑问代词,古今义相同 2、(1)“卒”通“猝”,突然(2)“由”通“尤”,如同 3、(1)告诉(2)靠近(3)服从,归顺(4)如果(5)统治人民的人(6)如果,果真 4.D 5、(1)“天下要怎样才能安定?”我回答他说:“天下安定于统一。”

(2)如果有不喜欢杀人的人,那么天下的老百姓都会伸长脖子仰望着他了。 6.天下人民归附不嗜杀者/君泽/民心 二十七 楚人养狙 1、(1)第三人称代词,代养狙者; (2)有人,不定指代词 (3)第三人称代词,它们 (4) 作第三人称代词用,他 (5)有人,无主代词

(6)第三人称代词,代狙公。

2、(1)到,前往(2)栽种(3)同“欤”语气词(4)靠,依靠(5)一起(6)终于 (7)觉醒(8)开导 3、(1)既然如此,那么我们为什么要依靠他而被他役使呢?

(2)世上有用权术来统治百姓而没有道德准则的人,大概就像狙公一样吧?靠权术奴役百姓而不讲法度的人,是迟早要遭到反抗而灭亡的。 二十八 杜蒉扬觯 1、(1)疑问代词,哪里 (2)指示代词,这杯酒 (3)第一人称代词,我 (4)第二人称代词,你 (5)疑问代词,为什么

(6)活用于第一人称代词,我

2、(1)作陪(2)登(3)走下殿阶(4)比(5)告诉(6)同“忘”忘记(7)参加 (8)高举 3、A 4、(1)刚才(我)心想你可能要开导我,所以不跟你说话。 (2)如果我死了,千万不要丢弃这杯酒啊!

5.晋国大臣知悼子死而未葬,晋平公和近臣饮酒奏乐,这是违反礼制的。厨师杜蒉有犯顔直谏,面斥其非,只是进门罚酒三杯,不发一言便快步走出,独特的行为引起平公的惊诧。在和平公的三问三答中,只说待臣和自己不对,使平公悟自责。 二十九 卖柑者言

1.(1)第一人称代词,我 (2)第二人称代词,你

(3)指示代词,这个(行业) (4)第三人称代词,代柑子 (5)第二人称的敬词,您 (6)指示代词,那些

(7)疑问代词,谁,哪一个 (8)疑问代词,那里 (9)第二人称的敬词,您

2.(1)经历,经过(2)同“价”价钱 (3)感到奇怪,意动用法(4)卖,出售(5)从事??行业,名词作动词用(6)同“饲”养活(7)戴着高耸的,形容词兼动词用(8)座享, 白白地

3.(1)是让人家把它盛在竹盘陶豆里,供奉祭祀、招待宾客呢,还是想要炫耀好看的外表欺骗傻子、瞎子呢?

(2)如今先生您不考察这些,倒来考察我的柑子! 4.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5.D

三十 伍子胥与渔夫 1.D

2.(1)渡口(2)等待(3)猜疑(4)老人(5)封爵位(6)不要(7)拒绝(8)回头 3.B 4.C

5.(1)像这样多次,子胥才从芦苇中应声出来。

(2)你马上离去,不要停留,否则将要被楚国人抓获。 (3)两个贼相互理解,在于默契,为何要询问姓名呢? 6.重诺轻生

三十一 赵襄主学御

1.“三易”和“三后”都是数词加动词,要译为动词加补语。三易,译为“换了三次”。三后,译为“落后了三次“;后,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2.(1)驾车(2)不久,一会儿(3)过失,偏差(4)行作动,注重(5)协调(6)赶上 3.(1)技术已经全交给你了,(但你)在使用时出了错。

(2)人的精神和马相协调,才能可以加快速度,到达远方的目的地。

(3)而不论领先还是落后,您都把心思集中在我的身上,还怎么和马相协调呢?

4.(1)驾车讲究人的精神和马相协调,注意力在前方的目的地,而赵襄主却将注意力集中在王子期身上。

(2)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皆如此,只有抛弃杂念,集中精神,才能使自己的才智得以充分发挥,取得好的成绩。 三十二 管鲍之交

1.(1)“九”是用定数表示虚数,意为多次:“一”是数词活用作形容词,意为完全。

(2)和(3)中的两个“三”也不是确数,而是虚数,意为多次,但在翻译时仍可用定数“三”。

2.(1)有才干(2)推荐,保举(3)窘迫,困窘(4)匡正,纠正(5)时机(6)没有才干(7)名词作动词用,享受俸禄(8)形容词作动词用,称赞(9)没有羞耻之心。 3.A

4. (1)鲍叔始终好好地对待他,并不因此而说他坏话。

(2)他知道我不以小节为可羞而以不能在天下显扬功名为耻辱。 5.(1)分财利上鲍叔知管仲不贪 (2)谋事为官上鲍叔知管仲贤能

(3)气节上鲍叔知管仲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扬 三十三 蜀贾卖药

1.“三”都是名量关系,“三县”和今天表达顺序相同,只是要在数词后加个量词“个”,而“尹三”却相反,要按“三尹”顺序翻译,要译成“三个县官”。 2.(1)增添(2)换(3)边境(4)责怪(5)提升 3.B 4.D 5.B

6.世人对“三县之尹”的态度是:其一“人皆笑,以为痴”;其一“人不尤其取,而称其能贤”,其一“百姓亦称其善”

7.当时的社会现实是,奸商与贪官没有区别。大奸大富,小奸小富,不奸不富,大贪大富,小贪小富,不贪不富。 三十四 陶公性检历 1.(1)范围副词,(2)全、都,;(3)时间副词,正赶上;(4)情态副词,还;(5)范围副词全、都;(6)时间副词,曾经。 2.(1)命令;(2)台阶;(3)收藏;(4)征调。 3.(1)陶倪性情检束而严厉,对政事十分勤勉。(2)用竹根代替竹篙的铁脚,陶倪就把他提升两级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