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语文课文内容应知应会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六上语文课文内容应知应会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1cc6071561252d380eb6e44

国标本苏教版六上课文内容应知应会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1)

1、本学期培养的良好学习习惯:不懂就问和勤于搜集资料。 2、搜集资料的途径有:看报刊、采访、上网、参观有关展览。

3、搜集资料常用的方法有:做摘抄笔记、拍照片、编辑剪报、制作资料卡片。

1、我们爱你啊,中国

1、《我们爱你啊,中国》是一首诗歌,作者以饱含感情的笔墨赞美祖国的美丽富饶以及悠久的历史,光辉的成就,抒发了对伟大祖国的无比热爱,全诗按总分总的结构写的。

2、全诗分为三部分,开头歌颂祖国的(幅员辽阔)、总写(对祖国的热爱)。第二部分从五个方面赞美了祖国(壮丽的山河)、(丰富的物产)、(多样的民族)、(光辉的历史)和(伟大的成就),抒发了(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第三部分表达了(誓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的坚定决心)。

3、全诗采用“总—_分_—总”的常规结构,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4、学了课文,我想用这些成语来赞美祖国:(地大物博、气壮山河、山清水秀、锦绣中华、万里河山)。

5、《我们爱你啊 中国》。诗作者胡景晖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专业。

资料链接:

2005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各地方电视节目主持人分别代表各省、直辖市向全国人民送春联。这春联可大有学问,都凸显出一定的地方特色。

北京上联:三海九门,京华迎奥运; 浙江上联:饮龙井茶,品江南丝竹; 上海下联:一江两岸,世博靓申城。 江苏下联:登虎丘塔,论天下园林。 重庆上联:朝天门喜迎天下客; 安徽上联:黄山为九州增色; 天津下联:塘沽港笑纳万国风。 吉林上联:车轮飞转东西南北追风去; 辽宁下联:钢水奔腾春夏秋冬入眼来。 西藏上联:雪域春秋“扎西德勒”; 新疆下联:天山南北“乌鲁木齐”。 广东上联:南海风清,讲述春天故事; 广西下联:漓江水碧,飘来三姐新歌。 山西下联:泰山日,壶口烟,天地奇观。 湖南上联:八百里洞庭凭岳阳壮阔; 湖北下联:两千年赤壁览黄鹤风流。 河北上联:万里长城山海关,龙头为首; 河南下联: 独门绝技少林寺,天下无双。 贵州上联:苗寨黔山黄果树,茅台赤水; 四川下联:川肴蜀绣锦官城,花径草堂。 内蒙古上联:碧草毡房,春风马背牛羊壮; 黑龙江下联:苍松雪岭,沃野龙江豆谷香; 宁夏上联:红黄蓝白黑,五珍献瑞; 陕西下联:字史酒医诗,诸圣流芳。 青海上联:水泽源流江河湖海; 云南上联:石林自有高材生,群峰拔地; 甘肃下联:金银铜铁铬镍铅锌。 福建上联:品铁观音,香飘两岸; 海南下联:琼海独具大手笔,五指擎天。 江西下联:瓷器与中国同名。 香港上联:荆花吐艳香江瑞; 澳门下联:莲蕊临风镜海清。

台湾下联:拜妈祖庙,情系一家。 山东上联:孔子仁,关公义,人文典范;

2、郑成功

1、明朝末年,荷兰侵略者强占了我国的宝岛台湾。他们残酷地奴役台湾同胞,台湾人民恨透了这伙强盗。

2、《郑成功》是一篇(历史)故事,记述了明朝末年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

设台湾)的史实,歌颂了郑成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

3、中国历史上的十大民族英雄:文天祥、岳飞、郑成功、林则徐、张自忠、戚继光、霍去病、郑和、

史可法、刘仁轨。

4、从祖国内地来到台湾的,有不少爱国的读书人,郑成功让他们办起了学校。他还规定高山族子弟读书可以免除徭役。这样一来,高山族和汉族的关系更融洽了。郑成功建设台湾的两件实事是:发展生产,兴办教育。

5、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伟大功业,是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的。这句话

在全文中起总结全文、深化中心的作用。。

6、载歌载舞:载:又、且。

负隅顽抗:负,依仗、依靠;隅,角落。 7、背诵第5、9两小节。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1、“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是波兰(国籍)音乐家肖邦弥留之际的请求,表达了他对祖国强烈的爱。。 “弥留之际”的意思是病危将死的时候。由此可以看出肖邦至死不忘祖国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2、肖邦:波兰最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被称为“浪漫主义的钢琴诗人”,作品有《革命练习曲》、《悲伤》等。 3、中外爱国音乐家有:(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冼星海、聂耳、阿炳)。

4、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5、课后第4题:

(1)埃斯内尔把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为的是让肖邦永远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

(2)“弥留之际”指病重快要死的时候,肖邦对姐姐说的话,表达了他至死不忘祖国强烈的爱国情感。

6、悲愤欲绝:欲,将要。绝,气息终止。 与世长辞:辞,告别。

4、古诗两首

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抒发了诗人(杜甫)(因多年战乱被平息,祖国重新获得统一而无比欢快的心情)。“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一句准确地表达了诗人的(归心似箭)和(为收复失地而喜悦的心情。)《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称为诗人(“生平第一首快诗”)

2-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被前人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之后惊喜欲狂的心情,反映了诗人渴望安定生活的思想。“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一句准确地表达了诗人的归心似箭和为收复失地而喜悦的心情。

2-2《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抒发了诗人(因多年战乱被平息,祖国重新获得统一而无比欢快的心情)。他激动、欢喜的原因是:不仅诗人可以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更主要的是因为从此国家可以重归统一,人民可以免受战争之苦。“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一句准确地表达了诗人的(归心似箭)和(为收复失地而喜悦的心情。)

(1)杜甫被誉为“诗圣”,他的诗被誉为“诗史”。

(2)全诗体现了一个“喜”字,从“初闻涕泪满衣裳”、“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却看妻子愁何在”等词句可以体会到诗人因听到大唐军队收复失地而欣喜。

3、《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作者以(遗嘱)的口吻,表达了作者(渴望收

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这首诗写出了诗人(毕生的心事)和(无限的希望)。

叮嘱孩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填诗句)。意思是当宋朝的军队北上收

复中原的那一天,在祭奠我时可别忘了告诉我。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

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像这样充满爱国热情的诗句还有: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3、带点字:△妻子:妻子和孩子。 △漫:随意胡乱。△ 漫卷:随意地卷起来。指高兴得不能读书了。 △青春:明丽的春天 ◇示:告诉 ◇元:同“原”,本来。◇万事空:什么事情都没有了。◇但:只。 ◇王师:这里指南宋军队。◇九州:指中原。◇同:全国统一。◇定:平定,收复。◇:家祭:祭祀祖先。◇:无:同“勿”,不要。◇乃:你的。◇翁:父亲。

4、诗意: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门关外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刚听到这个消息,眼泪就洒满了我的衣裳。再看看夫人和孩子,他们的忧愁不知哪里去了;我胡乱地把诗稿和书籍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在大晴天放声高歌,畅饮美酒,趁着这美好的春光,我也好回我的故乡。我立刻就乘船从巴峡东下,穿越巫峡,一路顺流之下,一过襄阳,便直奔洛阳。

《示儿》:我本来就知道人一死就什么都不知道了,我只是为不能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等到宋朝军队向北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在祭祀祖宗的时候,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事告诉你们的父亲。

5、这两首诗的相同点:均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之情。不同点:第一首是通过“喜”来表达的,写作者听到失地收复的消息后极度喜悦和急还乡的心情;而《示儿》是通过“悲”来表达的,写作者临终前的牵挂,他所念念不忘的是没有看到祖国的统一。

6、爱国名句: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 游 ◇我自横刃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7、爱国诗篇: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仍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杜甫《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文天祥《过零汀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汀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练习1

1、《爱我中华》这首诗是著名词作家乔羽为第4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所写的会歌,这支歌真切地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爱我中华”的思想感情及对伟大祖国的热爱和建设伟大祖国的豪情。 2、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56个民族,除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如蒙古族(那达慕)、回族(古尔邦节、开斋节、圣经节)、藏族(沐浴节)、维吾尔族(内孜节、库尔班节)、苗族(龙船节)、彝族(火把节)、壮族(三月三)、傣族(泼水节)、满族、朝鲜族、侗族(斗牛节)??

5、负荆请罪

1、《负荆请罪》是历史小话剧,课文是根据历史故事将相和第三部分而改编的。 剧本共分为两幕;第一幕侧重写的人物是蔺相如,第二幕侧重写的人物是廉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