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让孩子成长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激励,让孩子成长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1d1d895bb4cf7ec4bfed031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激励,让孩子成长

作者:朱秀丽 丁玉亮

来源:《中国新课程教育教研》2013年第03期

运用心理激励,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和信心,是教学获取最佳效果的有效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具体教学内容,针对学生心理特点,把握心理激励的最佳契机,运用心理激励法,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 1.教学起始,运用心理激励,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

每堂课开始,学生的注意力往往不够集中,因为他们还没有完全从课间的嬉闹中转移过来,学习主动性比较低。教师的主导作用十分重要,此时的心理激励对学生这一节课的心理活动有着积极的影响,制约着学生认识活动的进程和质量,关系到学习过程中主体作用的发挥。 1.1针对学生心理,根据本课内容,充分挖掘教科书,精心设计富有情趣的导课,如趣味问题导入,实用事例导入,实验猜想导入,数学小故事导入,设置悬念,直观教具演示,等等。这是一个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过程,其中渗透学习目的和有价值的教学内容,可以达到激发学习动机,刺激学习情绪,诱发学生积极思考的目的。

1.2学习目标为学习心理导向,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这一节课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对下一步学习有什么意义。这种目标意识与学习兴趣、意志结合起来,能形成学生尽心竭力学习的心理。

2.教学过程中,寓心理激励于教学内容中,稳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在学习导入阶段被激发出来的兴趣、情绪、态度是随着课堂教学的发展不断变化的。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好奇心得到满足或达到一个目标时,兴趣开始减弱,对教学活动开始感到疲倦,出现注意力涣散、心猿意马的现象。还有的学生因为知识深化遇到困难,学习信心由强而弱。教师在严密设计与精心组织教学过程的同时,要运用心理激励的方法,营造积极的学习气氛,激活思维,使学生的学习心理,积极情绪在认识过程中形成跃进状态,随着学习进程而发展而巩固。这一阶段中的心理激励带有很大的随机性、突发性和多样性,要依靠教师的自觉意识,精湛的教学艺术,灵活的教学机智,抓住契机。有时这种契机可能是一闪即逝的。教师要从教学本身、学生心理特征、教学方法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心理激励,使学生有效地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

2.1学习和运用新知识时,让学生产生发现的惊奇、自豪,体验满足求知欲的愉快,享受成功的喜悦,带着高涨、激动的情绪学习。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来源于教学本身,是在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并通过刻苦学习的收获和内心感受而不断增强。因此在数学概念、定理的教学中,例题教学和解题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