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2017届高三生物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及答案[经典版].doc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安徽省合肥市2017届高三生物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及答案[经典版].doc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1db587e6b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40

安徽省合肥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理科综合试题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 下列有关真核生物细胞结构及其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内质网是蛋白质合成和加工的场所 B. 核糖体、染色体均含有生物的遗传物质 C. 溶酶体合成和分泌多种酸性水解酶 D. 线粒体将葡萄糖氧化分解成CO2和H2O 【答案】A

【解析】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A正确;核糖体中的rRNA不作为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B错误;水解酶的合成是由核糖体完成的,C错误;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分解为丙酮酸,丙酮酸在线粒体氧化分解为CO2和H2O,D错误。

2. 为了研究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设置甲乙丙三个实验组,各组温度条件不同,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测定各组在不同反应时间内的产物浓度,结果如图。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 在t时刻之后,甲组曲线不再上升,是由于受到酶数量的限制 B. 在t时刻降低丙组温度,将使丙组酶的活性提高,曲线上升 C. 若甲组温度小于乙组温度,则酶的最适温度不可能大于乙组温度 D. 若甲组温度大于乙组温度,则酶的最适温度不可能大于甲组温度 【答案】C

【解析】在t时刻之后,甲组曲线不再上升,是由于受到底物数量的限制,A错误;丙组产物浓度达不到平衡点,说明高温使酶变性失活,在t时刻降低丙组温度,不能使酶的活性提高,B错误;甲组比乙组提前达到平衡点,说明甲组更接

1

近最适温度,若甲组温度小于乙组温度,则酶的最适温度不可能大于乙组温度,C正确;甲组比乙组提前达到平衡点,说明甲组更接近最适温度,若甲组温度大于乙组温度,则酶的最适温度可能大于甲组温度,D错误.

3. 图甲表示某二倍体动物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子细胞;图乙表示该动物的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变化;图丙表示该动物一个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的变化。下列有关图甲、乙、丙的分析正确的是

A. 图甲中基因A、a所在的染色体是X染色体 B. 图甲可对应于图乙中的bc段和图丙中的kl段

C. 图乙中的bc段和图丙中的hj段不可能对应于同种细胞分裂的同一时期 D. 图乙中的cd段和图丙中的gh段形成的原因可能相同 【答案】D

【解析】图甲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该细胞含有Y染色体,因此基因A和a所在的染色体不可能是X染色体,A错误;图甲种只有一个染色体组,不对应丙图中任意一段,B错误;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hj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图乙中的bc段和图丙中的hj段不可能对应于同种细胞分裂的同一时期,C错误;图乙中的cd段和图丙中的gh形成的原因都是与着丝点的分裂有关,D正确。 【点睛】

本题通过具体图表,考查减数分裂及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题目给出的图像和我们平日训练时的图像基本相同,但该题的关键是图乙中的纵坐标代表每条染色体DNA含量(一条染色体上最多两条DNA,最少一条DNA)而不是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含量。

4. 将一个噬菌体的DNA分子两条链用32P标记,并使其感染大肠杆菌,在不含

32P

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若得到的所有噬菌体双链DNA分子都装配成噬菌

体(n个)并释放,则其中含有32P的噬菌体的比例以及含32P的脱氧核苷酸链

2

占脱氧核苷酸链总数的比例分别为 A. 2/n 1/2n B. 1/n 2/n C. 2/n 1/n D. 1/n 2/3n 【答案】C

【解析】由于DNA分子复制是半保留复制,一个含有32P标记的双链DNA分子经半保留复制后,标记的两条单链只能分配到两个噬菌体的双链DNA分子中,因此在得到的n个噬菌体中只有两个带有标记,所以含有32P的噬菌体的比例为2/n,含32P的脱氧核苷酸链2条,脱氧核苷酸链总数为2n条,所以含32P的脱氧核苷酸链占脱氧核苷酸链总数的比例分别为1/n,故选择C。

5. 将燕麦胚芽鞘去顶静置一段时间后,用4种含不同浓度生长素(m1、m2、m3、m4)的琼脂快分别放在4个相同的去顶胚芽鞘的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胚芽鞘弯曲角度(如图),其中a1>a2>a3>a4,下列对此实验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生长素浓度大小关系是m1<m2<m3<m4 B. 该实验可以说明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

C. 促进胚芽鞘生长的最适浓度一定位于m3、m4之间 D. 促进胚芽鞘生长的最适浓度可能位于m1、m2之间 【答案】D

.........

6. 下列关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生态系统中分解者所获得的能量可以流向生产者 B. 农田弃耕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更复杂,稳定性提高

3

C. 测定甲地蒲公英种群密度应计数样方内蒲公英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 D. 高山不同海拔地区所分布的动植物种类不同,反应群落的垂直结构 【答案】B

【解析】分解者获得的能量不能流向生产者,A错误;农田弃耕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更复杂,物种更丰富,稳定性提高,B正确;测定甲地蒲公英种群密度应计数样方内蒲公英总数再除以样方面积,C错误;高山不同海拔地区所分布的动植物种类不同,反应群落的水平结构,D错误。 二、非选择题

7. 研究人员将光照突然转换为黑暗条件,测得某植物CO2吸收速率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下图曲线所示。

(1)光照条件下,植物叶肉细胞叶绿体内的ADP转移方向是________,光反应的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暗反应的能量变化是______________。 (2)t时刻光照转入黑暗后,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和NADP+含量分别发生__________________(填“上升”“不变”或“下降”)。

(3)t时刻后植物迅速由吸收CO2转变为释放CO2的状态,短时间内CO2释放速率达到__________μmol.m-2.s-1,随后逐渐减慢并达到相对稳定的水平。可以推测,该植物可能存在一个与黑暗中不同的呼吸过程,该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利用CO2的速率是______________μmol.m-2.s-1。

【答案】 (1). 从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膜 (2). ATP、[H]和氧气 (3). 由(ATP、[H]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化成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4). 上升和下降 (5). 7 (6). 12

【解析】试题分析:分析曲线图,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在t时间点之前,植物在光照条件下,此时的曲线中的5μmol?m-2?s-1表示净光合速率;而t时刻后植物迅速由吸收CO2转变为释放CO2的状态,说明转换为黑暗条件,此时植物进行能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