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松江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上海市松江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1fc9c10ce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df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C、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干燥气体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没有紧靠在烧杯内壁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用浓硫酸干燥气体时,进气和出气的顺序是“长进短出”,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

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1.(1分)(2013?松江区二模)有关化学反应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 B.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物质的量总和相等 C. 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相等 D.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物质的量总和相等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元素在化学变

化过程中的特点.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元素的种类、原子

个数及种类不变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A、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关键是反应物是

否全部参加反应,故A错误;

B、反应前后的分子的物质的量总和不一定相等,如2H2+O2

2H2O,分子的物质

的量和不等,故B错误;

C、在分解反应中是一种物质反应生成多种物质,化合反应是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则物质的种类在反应前后不一定相等,故C错误;

D、因化学反应中是原子重新结合的过程,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则反应前后的原子的物质的量总和相等,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于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学生应学会利用实例来说明问题,并利用好

质量守恒、元素守恒、原子守恒来解决问题. 12.(1分)(2013?松江区二模)物质的性质及其应用均正确的是( ) A. 干冰升华放出大量的热,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 氧化钙能与盐酸反应,氧化钙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 硫酸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硫酸用于清洗铁锈

5

D. 一氧化碳有还原性,一氧化碳能在常温下冶炼金属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A、根据人工降雨的过程考虑;B、根据氧化钙与水结合的生成物性质考虑;C、根据

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考虑;根据一氧化碳还原金属氧化物的条件考虑. 解答:解:A、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空气中温度降低水蒸气冷凝成水滴,所以常用于人工

降雨,没有新物质生陈成,利用的是物理性质,故A错;

B、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具有很强的腐蚀性,所以不能用来治疗胃酸过多,故B错;

C、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经常用硫酸来除铁锈,故C正确; D、一氧化碳冶炼金属时要在高温的条件下进行,故D错.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其性质.

13.(1分)(2013?松江区二模)对反应 2C+SiO2

Si+2CO↑的分析正确是( )

A. 二氧化硅发生了氧化反应 B. 碳发生了还原反应 C. 一氧化碳作还原剂 D. 二氧化硅作氧化剂

考点: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专题: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 分析:本题应从得氧失氧的角度来认识氧化和还原反应,氧化反应:物质得到氧的反应,该

物质称为还原剂;还原反应:物质失去氧的反应,该物质称为氧化剂. 解答:解:A、二氧化硅在该反应中失去氧,发生的是还原反应,故A错误;

B、碳在该反应中得到了氧,发生的是氧化反应,故B错误;

C、氧化剂和还原剂均指反应物,所以一氧化碳不是还原剂,故C错误; D、二氧化硅在该反应中失去氧,所以它是氧化剂,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是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的考查, 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从得氧失氧的角度来认识氧

化和还原反应; 14.(1分)(2013?松江区二模)下列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 A.

硫在氧气中燃烧

解释:集气瓶中的水:吸收放出的热量

6

B.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解释:烧杯里的水:通过水体积的变化测出减少的O2体积 C.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解释:集气瓶中的水:冷却溅落熔融物,防止集气瓶炸裂 D.

探究燃烧的条件

解释:烧杯中的水:加热铜片;隔绝空气

考点:水的性质和应用.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A、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有毒,扩散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分析;

B、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时,通过烧杯中水的体积变化可知氧气的体积; C、铁在氧气中燃烧时,溅落的熔化物会炸裂集气瓶底; D、根据探究燃烧条件时烧杯中水的作用分析. 解答: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有毒,扩散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集气

瓶中的水吸收二氧化硫,从而防止了二氧化硫向外扩散.故A说法错误;

B、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时,通过烧杯中水的体积变化可知氧气的体积.故B说法正确

C、铁在氧气中燃烧时,溅落的熔化物会炸裂瓶底,水的用途是冷却溅落的熔化物.故C说法正确;

D、探究燃烧条件,燃烧杯中的水是提供热量,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同时,能将水中白磷隔绝空气.故D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容器中加入水的主要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

断.

7

15.(1分)(2013?松江区二模)符合事实且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用NaOH除去混在CO2气体中的HCl:NaOH+HCl═NaCl+H2O B. 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的原因:CO2+H2O═H2CO3 C. 用稀硫酸洗去附着在试管壁上的铜:Cu+H2SO4═CuSO4+H2↑ D. 除去氯化钠中少量的碳酸钠:Na2CO3+H2SO4═Na2SO4+H2O+CO2↑

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 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

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 解答:解:A、CO2和HCl气体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

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该选项符合事实且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

C、铜的位置排在氢的后面,不能与稀硫酸反应,故该化学方程式应错误.

D、碳酸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硫酸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

书写规则进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 16.(1分)(2013?松江区二模)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类推结果正确的是( ) A. 酸的组成中含氢元素,则含氢元素的物质一定是酸 B. 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C.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 碱溶液能与CO2反应,则KOH溶液能与CO2反应

考点:氧化物、酸、碱和盐的概念;碱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

应用. 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 分析:根据酸的概念、质量守恒定律以及中和反应的概念和碱的性质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解:A、酸是指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但是含有氢元素的物质

不一定是酸,例如水,故A错误;

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故B错误;

C、中和反应是酸和碱的反应,某些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金属氧化物与酸的反应,故C错误;

D、碱溶液能与CO2反应,KOH是碱,则KOH溶液能与CO2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的概念,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概念进行.要求同学们加强对基

本概念的理解和记忆,以便灵活应用.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