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料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料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20b3504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a4

高等教育学

1.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2.人们普遍把欧洲中世纪大学作为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中世纪(12世纪)著名的大学:意大利萨莱诺、波洛尼亚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英国的牛津大学。基本原则(1)高度自治(2)深刻的宗教性(3)国际性(4)随意性 近代德国洪堡(高等教育之父)创办第一所具有现代意义的大学(柏林大学)。基本原则(1)独立性、自由与合作三者统一(2)教、学与研究统一(3)科学统一

3. 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一)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1)政治对高等教育的领导权(2)决定着高等教育的受教育权(3)制约着高等教育体制(4)制约着高等教育的方针、目的(二)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1)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教育(2)为国家培养专门的政治、法律等人才(3)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 4.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关系:(一)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决定作用(1)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2)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3)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高等机哦阿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4)经济结构的变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二)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1)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增长(2)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3)高等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收入

5.高等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一)科学技术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影响广泛,最直接和最明显的是对高等教育内容和手段的影响(1)科学技术对高等教育内容的影响(2)科学技术对高等教育手段的影响(二)高等教育的科技功能(1)高等教育通过传递和积累科学技术而发挥再生产科学技术的功能(2)高等教育通过创造、发明新的科学技术来发展科学技术的功能

6.高等教育和文化的关系:(一)文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1)文化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内容(2)文化系统与文化设施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实施(3)文化传统影响着高等教育特色的形成(4)高等教育的校园文化作为社会的亚文化,更受到社会文化的深刻影响(二)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1)高等教育具有选择、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2)高等教育具有创新和发展二年华的功能

7.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包括通过教学培养专门人才、通过科研发展科学和直接为社会提供服务(一)大学职能的历史演变(1)18世纪以前确立了大学培养人才的职能(人才培养始于古代,发展和完善于欧洲中世纪大学,是现代高等学校最基本的职能;在西方追溯到古希腊的“学园”,在

我国,可追溯到西周。近代中国最早的大学——天津中西学堂、南洋公学、京师大学堂、山西大学堂)(2)19世纪初德国大学确立了发展科学的职能(洪堡柏林大学)(3)19世纪末美国大学确立了为社会服务的职能(1862年《莫里尔法案》颁布,引发赠地学院运动,以康乃尔大学、威斯康星大学为代表,威斯康星思想明确把社会服务作为大学的重要职能)(二)现代大学的职能系统(1)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基本职能(2)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3)社会服务是现代高校职能的延伸

8.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教育目的: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基本要求,它规定了所要培养人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我国现行的教育方针:1995年3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注意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注意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具体阐述: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早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9. 马克思注意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基本观点与内容:(1)人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发展是一致的(2)分工与私有制使人片面发展(3)现代工人工业生产要求人的全面发展(4)共产主义社会使人的全面发展得以实现(5)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途径 全面发展的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等5方面 全面发展的实施途径:教学工作、科学研究、社会实践

10.个人本位高等教育教育价值观:以个人为中心,目的在于促进作为个人的个性和理性发展,即培养全面和谐的人。社会本位高等教育价值观:以社会为中心,目的是直接满足社会的现实需要。

11.通才教育:是一种通识教育,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学问、高级思维、能自我发展的人才,实行的是博雅教育。特征:(1)传授的知识侧重基础性和经典性(2)教育内容的综合性和广泛性(3)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专才教育:培养比较狭窄专业人才的教育,目的是通过系统讲授某一学科的专门知识,培养掌握一定专业知识的同时具有一定专门技能的人才。特征:(1)针对具体岗位和行业需要进行,培养的人才短期内具有不可替代性(2)教育内容与社会生产及生活需要之间有明显而直接的针对性,偏重于应用

(3)学生在毕业之后能较快适应设互岗位的需要。

12.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应遵循的原则:(1)在可承受能力范围内适当敬爱快发展速度(2)自爱注重规模扩大的同时提高质量和效益(3)探索建立多元化的筹资体系和多样化的办学形式(4)发展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13.高等教育平等的涵义:(1)高等教育平等是一种理想与现实的复合体(进入高等学校的机会均等;受高等教育的过程平等;受高等教育的结果平等)(2)高等教育平等是一个发展的概念 高等教育平等与效率的关系:(一)平等与效率是一对相互对立的范畴(1)高等教育的自愿要适当集中以保证这种高投入的活动能够顺利、高效地进行(2)对谁受高等教育要有所选择(3)高等教育应按社会需要分层培养人才,达到学有所用的目的,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实现效率目标(二)平等与效率又是一对一统一的范畴(1)人们所追求的效率以质量为核心,而质量同时又是平等的基本内涵之一(2)平等也是提高效率必不可少的条件 我国当前处理平等与效率关系的政策取向: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效率优先是指当前必须把提高高等教育效率作为首要目标,兼顾公平一是指在保证效率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要求,二是指目前仍然不能用平等的理想目标来要求实现,而职能用发挥在那的眼光审视现实,作符合现实的最大努力。在教育经费紧张的情况下(1)要改革办学体制,实现教育自愿多元化,多方筹资,充分利用各方面教育自愿(2)要实现高等教育适当分层分流,有利于高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更好地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种人才,利于学校间展开竞争,利于自愿优化配置。(3)高价应采取具体措施对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的学生给予帮助,以尽量避免“马太效应”,积极推进高等教育的平等。

14.高校教师聘任制:是根据教学和科研任务的需要,高校设立何种工作岗位,采取阿华中方式聘任教师,并规定受聘者应具备哪些条件、承担哪些责任和义务的制度。高校教师岗位设置原则:(1)系统原则(2)整体效应原则(3)最低岗位数量原则(4)动态性原则 我国高校教师聘任制改革重点和方向:(1)在保证学校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实行固定和流动的教师编制相结合,以增强教师队伍的活力(2)充分利用市场的调节机制来优化教师的自愿配置(3)适当下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评审权,建立科学的高校聘任工作的评价和监督制度(4)教师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的保障是实行教师聘任制度的先决条件,成立高校教师权益的仲裁机构已势在必行,在涉及解聘和缓聘等事务时,要体现学术管理中专家团体的权威性特点。

15.我国高校招生制度改革方向:1继续进行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增加灵活性,

扩大招生规模2完善高校招生收费制度,建立和完善奖学金、贷学金制度,勤工俭学制度3对有条件的地区和高校逐步扩大招生自主权。

16.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是指与高等教育管理活动有关的组织制度的体系,主要包括高等教育组织结构的设置、组织机构间的隶属关系,以及相互见的指责、权限的划分等。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的模式:(1)中央集权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法国、意大利、瑞典)(2)权利分散型的(美国)(3)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型(德、日、英)

17.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和基本方向:首先,为满足地方社会发展需要,调动地方办学积极性,转换政府职能,实行高等教育管理权利的下放,扩大省级部门对当地高校的统筹权;其次,建立一个广泛的社会参与的高等教育管理运行机制,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合理、健康发展;再次,扩大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增强学校的活力,提高学校主动适应社会的能力。

18.我国高校现行领导体制的特点:确立了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的领导体制,特点为(1)实行党委领导,体现民主集中制(2)校长作为高校的最高行政长官,全权负责行政事务(3)实行党政分开,各行其职。

19.我国高校行政管理的改革方向:(1)要进一步调整高校行政管理的权利机构,适当实行权利中心的下移,扩大学院以及系的自主权,做到权责统一,增强基层灵活应变的能力(2)校级职能部门必须进一步精简机构、人员,提高办事效率。加强制度建设,实行规范化的管理;同时要转变校机关职能,提高人员的素质和服务意识,加强制度建设,实行规范化的管理(3)加大改革力度,推动包括职称评定与职务聘任、分配制度和人员的聘用及考核等人事制度的改革,努力建立富有竞争和活力特征的高校人事制度(4)实行高校后勤的社会化,转变后勤部门的行政管理职能,实行后勤服务部门的企业化、产业化、市场化,使之成为独立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实体。

20.高等教育结构:是指高等教育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是一个多维、多层次的复杂的综合结构,大致分为宏观结构(层次结构、形式结构、能级结构、地狱结构、管理体制结构)和微观结构(学科专业结构、课程结构、教材结构、队伍结构等)高等教育结构的影响因素:(1)经济因素(是高等教育结构形成发展以及调整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2)文化、传统因素(3)学科、技术因素(体现在层次结构和科类结构上)(4)教育因素 21.一体化模式:指把以前地位不同的户奥于机构联合在一起或建立新的包括多种培养目标、教育内容的机构。多样化模式特征:(1)目标是维学习能力、动机等不同的学生提供与之相适应的教育环境(2)不同结构在声誉、学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