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料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料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20b3504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a4

式群体:为了满足同学之间相互交往、交流思想、交流感情等需要而由一些观点、兴趣、爱好、习惯、志向、态度一致的人自发地组合而成。 其特点:心理相容、凝聚力强、会产生非正式领导 非正式群体对班集体的影响:(一)积极作用(1)能够满足大学生多方面的心理需要(2)及时解决问题(3)增强信息的沟通(二)消极作用(1)阻碍班集体工作的开展(2)传播小道消息 48.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1)交往愿望的迫切性(2)交往内容的丰富性(3)交往系统的开放性(4)交往观念的自由性 人际关系的发展阶段: (1)定向阶段(2)情感探索阶段(3)情感交流阶段(4)稳定交往阶段 人际交往的原则:(1)交互性原则(2)社会交换原则(3)自我价值保护原则(4)情境控制原则 人际关系的建立:(1)建立好的第一印象(真诚地对别人感兴趣;微笑;多提别人的名字;做一个耐心的听着;谈符合别人兴趣的话题;以真诚的方式让别人感到他很重要) 人际关系的维护:(1)避免争论(2)不要直接批评、责怪和抱怨别人(3)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4)学会批评

49.心理健康: 两层涵义,一是无心理疾病,二是能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顺应环境并有效地、富有建设性地发展和完善个人生活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1)能够从心理上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2)能较好的适应显示环境(3)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4)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能较好的协调与控制情绪(5)合理的行为(6)具有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1)自我一是明显分化,理想我和显示我出现矛盾(2)情绪控制能力低(3)缺乏人际沟通能力(4)缺乏学习动机和兴趣(5)社会适应能力差(6)家庭问题的影响(7)缺少心理卫生知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1)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研究(2)传播心理卫生知识(3)建立完善的心理咨询机构 入学适应的心理健康教育:(1)提高生活自理能力(2)学会以平等的态度对待自己和他人(3)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4)端正专业思想,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大学生学习适应的指导:(1)培养良好的班风、学风(2)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3)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4)注意用脑卫生(5)注意考试的心理卫生 大学生社会适应的心理健康教育:(1)培养大学生的交往意识和技能(2)客服交往中的认知障碍(3)寻求一些具体方法来解决人际关系问题(感受性训练;角色扮演法;社会恐惧自卑的调节) 大学生恋爱与性心理调节:(1)以讲座的形式教育学生科学地掌握性的知识(2)通过心理卫生课,让学生学会合理地控制宣泄性能量(3)教学学生积极主动进行正常的两性交往(4)教育学生正确处理恋爱挫折 大学生职业辅导的人物和策略: (1)帮助学生了解自我(20帮助学生了解职业世界(3)

帮助学生大战健全的职业自我概念(4)求职技巧指导

50.教学设计:是指教学的系统规划及其教学方法的设计,即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什么(课程内容)和怎么教(极教学组织、模式选择、媒体选用等)进行的设计。类型:(1)宏观设计(制定教学计划;制定哥们课程的教学大纲;编选教材;制定教学成效考核的办法)(2)微观设计(确定教学目标;了解学生的准备状态;制定教学程序计划;进行教学活动;确定教学成效考核的内容及方式;对教学成效作出确切的评价 教学设计的系统管:就是要求以系统论的观点作为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教学设计系统观的基本原则:(1)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是学习者,教学目标的设计既要考虑教学过程的要求,又要考虑学习者已有的准备状态,使教学从最恰当、有利的位置起步(2)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介的选择与设计,既要现针对不同学习类型和教学目的,又要考虑学习者不同的性格特点(3)教学成效考评的设计须依据教学过程前后的变化以及对学生作业的科学测量(4)教学效果不理想或出了问题,还应该从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和组称工程分去详察细究

51.教学任务的分析:指在开始教学活动之前,预先对教学目标中规定的且需要学生形成的能力或品格的构成成分及层次关系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并据以确定促使这些能力或品格习得的有效教学条件。(1)确定学生的起点行为或倾向(2)分析使能目标及其他类型(3)分析学习的支持性条件教学

52.教学模式的结构:(1)步骤安排(2)师生交往系统(3)反馈方式(4)支持系统 教学模式的种类: (1)行为矫正模式(2)信息加工模式(3)个人发展模式(4)社会作用模式 刺激控制教学模式: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的强化理论,认为环境中任何一个能够提高特定反应发生概率的事物都是强化。基本结构(1)定义目标行为(2)评价初始行为(3)制定列联计划(4)实施列联计划(5)评价列联计划 主要适用于改变声的不良态度和行为及发展或保持新的社会行为仅技能 科学探究教学模式理论基础是认知发展学习论及其认知绝购教学论,认为学生本能地对一切新奇的事物感兴趣,这种自发的好奇心促使他们在面对陌生的现象时尽力去寻找其发生的原因。 基本机构(1)呈现问题情境(2)手机信息并进行实验(3)主动解释问题(4)分析探究模式与类型 先行组织教学模式(1)呈现先行组织者(2)呈现学习课题或学习材料(3)认知结构的加强

53.教学媒体:指教学过程中用以运载信息、传递经验的物质手段和工具。特点:(1)作为传递经验的物质手段,必须具有一定的物质形式,必须是能作用于人,使主体产生能动反应的事物(2)作为运载经验或信息的工具或信号,它不是经

验或信息本身 作用:是传递对象的经验要素的变质、变形的工具,是使经验传递称为可能的工具。影响教学媒体选择的因素:(1)教学任务方面的因素(2)学习者方面的因素(3)教学管理方面的因素(4)技术方面的因素 54. 教学测量:是借助于一定的心理量表及其操作,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简称学绩)进行探察,并以一定的数量来表示的考核办法。教学评价:依据教学目标,对学绩测验所得测量结果进行的分析及解释。教学测量及评价的作用:(1)反馈—调节功能(2)激励-动机功能。教学测量的类型:(1)根据测验目的的划分(常模参照测验;标准参照测验)(2)根据教学过程不同阶段选用的测验划分(准备性测验;形成性测验;总结性测验)(3)根据测验的来源划分(标准化学绩测验;教师自编测验)

55.测验的效度:指测量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即它能够测出所要测量的心理特质与行为特征的程度。类型有内容效度、构想效度、实证效度。测验的信度:又叫测验的可靠信,指测量的一致性程度。项目难度:指测验题目的难易程度,通常以答对或通过该项目的人数占应试总人数的百分比表示。项目区分度:又称鉴别力,指试题对所要测量的心理特性的识别程度,也就是项目的效度。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是鉴定测验质量的客观指标。

56.学绩测验的命题:试题类型:(1)自由应答型试题(2)固定应答型试题 命题的一般原则:(1)试题要符合测验的目的(2)试题内容的取样要有代表性(3)题目格式多种多样(4)文句要简明扼要(5)答案应正确可靠(6)测题应彼此独立 学绩测验的评分:(1)评分标准要客观公正(2)评分标准要规定答案要点及可接受的变式(3)评分标准要依据题目的难易及要点的主次配给分数(4)评分时要注意分析评分和综合评分相结合(5)评分标准应注重内容,不宜注重形式 测验结果的分析:(1)对测验本身的分析(2)对教学活动的分析。

教育法规

1.教育法:是统治阶级根据自己在教育方面的意志,通过一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制定的,调整有关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在教育活动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体系的总和。它包括调整教育关系的宪法中有关教育的条款、教育法律、教育行政法规、教育地方性法规以及教育规章。教育法的特点:(1)实质上的国家意志性与教育特殊性的统一(2)内容上稳定性和易变性的统一(3)形式上的集中性和分散性的统一 高等教育法的基本原则:(一)国家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原则(1)国家办学和国家鼓励社会办学相结合(2)推进高等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3)扶持和帮助少数民族发展高等教育(4)保障高等教育科研及文化自由(5)鼓励高等学校开展交流与协作(二)公民接受高等教育权利平等原则(1)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接受高等教育(2)帮助经济困难学生接受高等教育(3)招收残疾学生入学(三)高等学校办学自主和民主管理原则(四)政府领导和统筹协调原则。教育法律规范:是由国家颁布并通过一定的教育法律条文表现出来的。具有内在逻辑结构的教育行为规则。

2.教育法律规范:是由国家颁布并通过一定的教育法律条文表现出来的。具有内在逻辑结构的教育行为规则。教育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法定条件、行为准则(核心)和法律后果。相互关系: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在法定条件具备的情形下,依照或违背教育法律规范所确定的行为准则,进行没中行为导致的法律上的后果为法律后果。

3.教育法律关系:是由教育法律规范所确认和调整的人们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由三个要素构成,即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内容。主体必须具有教育上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内容指主体享有的教育权利和承担的教育义务;客体包括教育行为、教育财产和精神产品。教育法律关系包括教育行政关系和教育民事关系。

4.我国教育法律体系的含义:调整教育关系的法律、法规、规章等具有法律效力的行政规范性文件,按照一定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所构成的理念一致、逻辑彻底、内容和谐、形式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我国教育法律法规体系的结构:横向:法律部门之间的并列关系和交叉关系,包括(1)义务教育法(2)高等教育法(3)职业技术教育法(4)成人教育法(5)教师法(6)教育经费法(7)民办教育法。纵向:(一)宪法(二)教育法律(1)教育基本法律(2)教育单行法律(三)教育行政法则(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为实施、管理教育事业,根据宪法和教育法律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四)地方性教育法规(五)教育规章。此外,由我国政府正式签署批准有关教育的国际条约或协定也是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