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及全集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及全集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222dde207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90

单元教学重、难点:

学会看这两种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单元课时安排: 约4课时

第一课时 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8页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认识统计图的另外一种形式横向统计图;

2、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并作出合理分析和预测,培养学生利用统计方法推测和预见未来的意识;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4、引导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传播信息。 重点、难点:

根据统计图表作出合理的分析和预测,培养学生利用统计方法推测和预见未来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并理解图意)

如果超市的王经理,现在很想知道超市上周四种品牌矿泉水的销售情况,还想知道下周该进些什么品牌的矿泉水。你有什么好办法?(统计)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出示空白的纵向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观察。 2、它的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 3、根据统计表,你能完成下面这份统计图吗? 4、学生讨论并说明如何完成统计图。

5、提问:如果用横轴代表销售量,用纵轴代表不同的品牌,该怎样设计这样的统计图?

6、小组合作学习 7、小组汇报

8、出示规范的横向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完成。 你能跟同学说说完成这样的条形统计图时要注意什么? 9、讨论:如果下周要进货,哪种品牌的矿泉水应该多进些?哪种品牌的矿泉水应该多 进些?你能说说理由吗?

三、引导学生进行小结

在前几个学期,我们已经学会了收集数据 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的结果。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统计,让学生理解、体验统计的展示数据、科学预测、决策作用。 四、巩固练习 课本40页第1、第4题 五、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六、随堂作业

第二课时 矩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

教材39页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认识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加强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3、让学生在学习中初步感受到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的使用条件。 重点、难点:

认识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的特点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画统计图有什么作用?

2、 观察统计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3、 你对这个统计图的画法有什么建议? 二、探究新知

1、发现矛盾,引出新课。

A:如果让你根据统计表的数据,绘制一个学生身高统计图,你准备一小格表示多少厘米?(让学生自由的发表自己的看法。)B:师拿出事先准备的不同空白统计图,让四人小组合作画完。C:出示学生画的统计图,引导比较,发现问题。

(学生可以发现:如果每格表示较少的单位,画出的条形会很长,如果每格表示10个单

位或20个单位,虽然画的格数少了许多,但是从图中很难直观地区分不同学生的身高相差几厘米。)

D:师提问:有什么办法能解决这些问题呢?(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F:引出新课:出示书上的统计图。 3、 学看统计图,尝试画统计图。

A: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发现这个统计图和前面学的有什么不同?

B:用折线表示的起始格代表多少个单位,其他格代表多少个单位,这样画有什么好处?

C:引导学生按照示例,把其他两人的条形补充完整。 D:引导学生讨论:在什么情形下应该使用这种统计图?优点是什么?

E:引导学生观察体重统计图,看看这个图中的起始格表示多少个单位,其他每格表示多少个单位? F:学生尝试独立完成该统计图。 4、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A:师问:根据上面两个统计图,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了什么问题?你能解决吗?

B:出示“中国10岁儿童身高、体重的正常值”引导学生比较。发现哪些同学的身高、体重在正常值以下,哪些同学在正常值以上?

C:引导学生为这些体重超正常值的同学出谋献策。 D:师引导学生思考:在统计图中怎样一目了然地看出每个学生的身高、体重是在正常值以上还是正常值以下?(引导学生在统计图上用一条虚线画出正常值,再直观地比较。) 三、巩固练习。 P40—41的练习。 四、全课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