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及全集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及全集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222dde207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90

1、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你对自己、同学这节课学习的表现有什么评价。 五、随堂作业

第三课时 求平均数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3页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体悟“平均数”的实际意义。

2、探索求“平均数”的多种方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解答。

3、培养学生估算的能力,能对数据分析结果作出简单的推断和预测。

4、体会“平均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及广泛应用,逐步具有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重点、难点:

灵活选用求平均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初步感知平均数

1、学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有关平均数的信息。

2、师提问:为什么你们认为平均年龄、平均工资、人均住房面积这些都是平均数呢?能解释一下它是什么意思吗?

3、师:看来大家对“平均数”或多或少都有些了解。这节课,我们就去数学王国探索一下有关“平均数”的奥秘。 板书:平均数 你想了解平均数的哪些知识呢?

4、师:看来同学们对平均数充满了好奇,一起进入迷宫探秘。

二、构建新知

1.理解含义,探求方法。

观察棋子,提出问题。师提问:看着你面前的棋子,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还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感悟“平均数”的实际意义。

动手操作:以小组为单位研究怎样才能使三排棋子同样多。

师提问:现在每排棋子都是几个?这个数,你能给他取个名字吗?

这个平均数4与原来每排棋子的个数有什么关系呢? 3、探索求平均数的不同方法。

师:四人小组合作,想一想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可以求出平均数,并且把你们小组独特的方法取个名字!等一下我们来评选最佳创意奖和最佳命名奖。比一比,哪个小组最爱动脑筋!

①小组活动讨论。

②汇报交流。(移多补少! 先假设后均分。先求和再均分。)

三、初步应用,内化拓展。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讨论、尝试不但知道了什么是平均数,而且探索出了许多求平均数的方法。那么你们能解决有关平均数的实际问题吗? 四、课堂总结

1、你现在所认识的平均数是什么? 2、理解平均数是个虚的数。 五、随堂作业

第四课时 应用平均数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教材P43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体会平均数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和区别不同组数据的总体情况这一统计学上的意义。

2、使学生认识统计与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3、巩固求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重点、难点:

平均数的实际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师出示一杯水,告诉学生这一大杯水大约600克,而后把

这杯水分别到入4个杯子中(每个杯子的水不同)提出:你们能求出这4个杯子的水的平均重量吗? 2、学生动手解决,并交流解决的方法。 二、创设问题情景,引导探究。

1、六一节,老师带了许多糖果想送给大家吃,老师给奋飞组

6人共分36块,给前进组8人共分了40块,给蓝天组5人共35块,你们认为哪一组的同学分到的糖果多?怎么解决?

(1)小组织交流解决的方法。

(2)小结:象这种情况下,每组的人数不一样,不能直接拿

总数来比较,而是要求出每组同学的平均数来比较。 2、出示情景图,告诉同学穿兰色衣服的是开心队,穿黄色衣

服的欢乐队,引导学生观察后猜一猜:你认为哪一队的身高高?并说说理由。

3、出示统计表,组织学生收集有关数据,根据统计表估一估,

欢乐队和开心队的平均身高分别是多少?并说说估的方法。

4、同桌合作,一人求欢乐队的平均身高,另一个求开心队平

均身高,后比较哪一队高? 5、组织交流计算的方法与结果。

6、组织讨论:从刚才的这件事,你有什么发现? 7、小结: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三、拓展与应用

1、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事要通过求平均数来解决一些问题。 2、选择正确的算式:

前几天,学校举行了献爱心活动,我们班52名同学分成4组,第1组捐款192元,第2组捐款212元,第3组捐款205元,第4组捐款 198元,平均每组捐款多少元?

A: (195+212+205+198)÷52=16(元) B: (195+212+205+198)÷4=208(元) ①说说你选择B的理由。

②小明从结果16元他就肯定A 是错误的,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③如果选A该怎样提问? ④比较这2个问题的异同点?

3、小明所在小组的平均身高是142厘米,小红所在小组的平均身高是144厘米。小明是否比小红矮?……。

4、公司的平均工资。

通过以上的素材,可以让学生了解平均数是一个什么样的数量?它提供了数据的什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