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期末考试试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金融学期末考试试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2290ad784254b35eefd3428

10.治理通货膨胀的措施有(BCDE ) A.增加就业 B.管制工资 C.管制物价 D.收入指数化政策

E.财政货币紧缩政策

11.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有(ABC ) A.安全性 B.流动性 C.效益性 D.充足性

E.风险性

12、以下活动中,货币执行了支付手段职能的有_ABCD_____。

A发放工资 B支付利息 C信用中的货币 C在商店购物时支付的货款 D支付房租 13、决定与影响利率的因素包括__ABCDE____。

A 国家政策 B 国际利率水平 C 平均利润率 D借贷资金的供求状况 E风险程度 14、中央银行建立的必要性包括_ABDE_____。

A银行券发行的必要 B最后贷款者的必要 C银行券回收的必要D金融监管的必要 E 票据集中清算的必要 15、以下属于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的有_ACDE_____。

A现金业务 B存款业务 C贷款业务 D证券投资业务 E票据贴现业务 16、基础货币包括___AE___。

A流通中的现金 B存款货币 C 派生存款 D原始存款 E存款准备金 18、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包括_ABCE_____。

A存款业务 B货币发行业务 C代理国库业务 D证券买卖业务 E集中存款准备金 19、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__ABCD____。

A货币政策目标 B货币政策工具 C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D货币政策效果 20、以下属于短期资金市场的有( ABC )

A国库券市场 B同业拆借市场 C票据贴现市场 D不动产抵押市场

9

21、现代信用的主要形式有( ABCD )。

A银行信用 B商业信用 C国家信用 D消费信用

22、下列国家和地区中实行准中央银行制度的有( BD )。

A日本 B新加坡 C韩国 D香港 23、商业银行的职能有( ABCE )

A信用中介 B支付中介 C金融服务 D调节经济 E信用创造 24、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可以采取的形式有( ACD ) A再贴现 B同业拆借 C再贷款 D回购协议 25、属于选择性的货币政策工具有( ABD )

A消费信用控制 B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C窗口指导 D优惠利率 26、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标准包括( ABD ) A可测性 B可控性 C流动性 D相关性 27、通货膨胀时期,( BCE )为利益受益者

A债权人 B债务人 C政府 D货币持有者 E浮动收入者 28、以下属于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的有( ACDE )

A现金业务 B存款业务 C贷款业务 D证券投资业务 E票据贴现业务 10.单一商业银行制度的优点有( ABC) A.限制银行业垄断,有利于自由竞争

B.有利于银行与地方政府协调,全力为本地区服务 C.银行的独立性强,经营较灵活 D.放款分散,风险分散 E.可以获得规模效应

11.政策性银行的资金主要来源于(AB D ) A.财政预算拨款 B.发行金融债券 C.吸收居民储蓄存款 D.同业拆借款

E.吸收企业活期存款

12.下列属于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有(ABCE ) A.汇兑业务 B.结算业务 C.信托业务 D.存款业务 E.代理业务

10

四、计算题(考试有3题,共12分)

1、某国商业银行体系共持有准备金300亿元,公众持有的通货数量为100亿元。中央银行对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规定的法定准备率分别为15%和10%,据测算,流通中的现金漏损率为25%,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率为5%,而活期存款转为定期存款的比率为50%。试求:存款派生倍数。

存款派生倍数K=1/(rd+e+k+t·rt) =1/(0.15+0.05+0.25+0.5×0.10)=2 2、2006年7月3日,某企业以一张面额为30万的汇票去银行贴现,银行的月贴现率为8‰,汇票于2006年9月6日到期,银行扣除的贴现利息是多少?企业得到的贴现额是多少?

贴现利息=30×8‰×(65/30)=0.52(万元) 实付贴现额=30-0.52=29.48(万元)

3、假定基础货币为1000万元,活期存款的法定准备率为8%,现金漏损率2%,银行体系的存款货币总额4000万元,试求银行存款货币的超额准备金率。(不考虑定期存款的影响) 设超额准备金率为X: 1000/(8%+X+2%)=4000 超额准备金率X=15%

4、2005年1月1日,某人按面额买入了一年期国债10万元,票面年利率为2.5%,请计算

此人在国债到期时可获得的利息额。若2005年通货膨胀率为3.5%,请计算此人获得的实际收益率。

5、2010年10月1日,某人在中国工商银行某营业部存入三年期定期储蓄存款10万元,当日三年期定期储蓄存款年利率为3%,请利用单利法和复利法分别计算此人存满三年的利息额。

6、假设原始存款为15000亿元,中央银行法定活期存款准备金率为10%,法定定期存款准备金率为5%,提现率为4%,活期存款转换定期存款比率为40%,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率为18%。(1)请计算货币乘数。(2)计算整个银行体系创造的派生存款总额。

五、简答题(考试有3题,共24分) 1、我国关于货币层次的划分是怎样的? 2、通货膨胀的成因有哪些?

3、利率的决定和影响因素有哪些? 4、如何理解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 5、信用工具有哪些特征? 6、简述保险的基本原则

7、什么是货币制度,简述货币制度的演变过程。 8、简述中央银行产生的原因 9、简述通货膨胀的治理措施。

11

10、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11、货币的职能有哪些?

12、通货膨胀形成原因及治理对策。 13、商业银行在货币供应中的作用如何?

六、案例分析题(一题,12分,相关内容在简答题及论述题) 六、论述题(16分)

1、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如何影响社会信用总量?你如何理解“基础货币与存款货币是一种源与流的关系”?

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影响的基础货币,基础货币与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源与流的关系。中央银行虽然不对一般企事业单位贷款,从而不能由此派生存款,但却掌握着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源头——基础货币的提供;商业银行作为直接货币供给者,其创造存款货币的存贷活动,从而能提供的货币数量,均建立在基础货币这个基础之上。当经济中已有的基础货币已最大限度地为商业银行所利用,并创造出多倍存款货币,却仍然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时,惟一的办法是靠中央银行创造、补足基础货币。实际上,随着社会扩大再生产的不断发展,新的基础货币不断被中央银行创造出来,又经商业银行体系不断创造出满足经济需要的货币供给量。

中央银行使基础货币数量发生变化的资产业务有:(1)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债权规模与基础货币;(2)中央银行对财政的债权规模与基础货币;(3)外汇、黄金占款规模与基础货币

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机理。

2、请论述商业银行的主要资产业务。

(1)现金资产。是银行资产中最富有流动性的部分,因为它能直接满足对外支付的需要。现金资产由库存资金、存款准备金、同业存款和在途资金组成。

(2)贷款。是银行将其所吸收资金,按一定的利率贷放给客户并约期归还的业务。也是传统银行最主要的利润来源。

(3)贴现。实际上可以归为贷款中的一种,但它与一般的贷款又有所不同。它是以银行买进未到期票据(现在也包括未到期短期政府债券)的方式进行的。

(4)投资。商业银行的投资业务是指银行购买有价证券的业务活动。银行证券投资的主要目的是:增加资产的流动性;提高资产的安全性;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增加资产收益。

(5)租赁业务。租赁业务是融资性租赁(也称资本性租赁)和杠杆租赁。它们均是由银行垫付资金购买资本设备,然后出租给客户并以租金形势收回资本。 3、试论述中央银行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对货币供给量的调节机制。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是指对货币信用总量进行调节的工具,主要包括法定存款准备率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通常被称为货币政策的“三大法宝”。 (一)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就是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其吸收存款的一部分上缴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的比率。 法宝存款准备金率的作用过程。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宝存款准备金率时,一方面增加了商业银行应上缴中央银行的法宝准备金,减少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降低了商业银行的贷款及创造信用的能力;另一方面,法宝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使货币乘数变小,从而降低了整

12

个商业银行体系创造信用和扩大信用规模的能力,其结果是社会的银根抽紧,货币供应量减少,利率提高,投资及社会支出相应缩减。反之,过程则相反。

(二)再贴现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变动再贴现利率,影响再贴现贷款的数量,从而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的一种货币政策。

再贴现的基本内容。一般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再贴现率的调整,再贴现率作为一种官定的利率,是和市场利率相对应的,常常用来表达中央银行对经济形势的看法和政策意向,具有短期性。二是规定何种票据具有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的资格。

再贴现政策的作用过程。当中央银行认为有必要紧缩银根减少货币供应量时,就提高再贴现率,使之高于市场利率,这样就会提高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或贴现的数量,使其准备金缩减。商业银行就只能收缩对客户的贷款和投资从而减少市场货币供应量,使银根紧缩,市场利率上升,社会对货币的需求也相应减少。反之,过程则相反。

(三)公开市场业务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以改变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准备金数量,进而影响货币供给量和利率,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

公开市场业务政策的作用过程。当金融市场上资金缺乏时,中央银行就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买进有价证券,这实际上相当于投放了一笔基础货币,这些基础货币如果流入社会大众手中,则会直接增加社会货币供应量; 如果是流入商业银行,会使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增加,并通过货币乘数作用使商业银行的信用规模扩大,社会的货币供应量倍数增加。反之,当金融市场上货币过多时,中央银行就可卖出有价证券,以减少基础货币,使货币供应量减少,信用紧缩。

4、试述我国现行的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

5、结合我国实际,试述造成目前我国经济现状的主要原因和治理手段。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