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检测(2)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检测(2)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230651d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4c

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检测

分 析 报 告

(初中组)

安吉县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二○一三年二月二十六日

安吉县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检测

初中语文九年级分析报告

姚明飞

一、试卷分析

本卷命题思路秉承我市“立足课本,用好教材”的思想,在试卷结构、内容、题型上与近年中考

基本保持一致。全卷满分120分,试卷内容仍由“语文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写作”“卷面书写”五部分组成。各项内容在试卷中所占分值比例,与省《2011年考试说明》要求一致。从考卷考查的内容看,本试卷重视知识积累,突出能力考查,关注语文与生活的联系,着眼学生语文素养形成。试卷均分88.04(抽样180份试卷,下同),难度系数73.4%。 二、考试分析

(一)“语文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部分情况分析

“语文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部分赋分22分,平均得分17.27分,得分率78%。

本大题共6小题,分别考查汉字认读拼写、词语辨析运用、病句修改、标点符号修改、古诗文名句默写、文学名著常识、语文综合性学习等知识点和能力点。寓知识、能力考查于语言情境和学习情境之中,使知识的掌握为言语能力的实际需要服务。

第1题主要考察学生在语境中拼读拼音写汉字的能力。题中涉及的汉字均为常用字,难度不大。语境材料为根据九上课文梁启超《敬业与乐业》一文编写的一段抒情性文字,紧扣课文,考察三个汉字,分别是“脚踏实地”的“踏”,“亵渎”的“渎”,“糟糕”的“糟”。总体上来看,学生对这几个字还是较熟悉的,大多数同学能准确书写。三个字中,“渎”字拼写错误率较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将该字写成“犊”或“读”;其次是“踏”字,许多学生把它写成“塌”或“蹋”;“糟”字错误率较低,有极少数学生将该字写成了“遭”。此类问题的出现大多由于学生平时的基本功不扎实,不能在正确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识记字词,因此写错字或写别字。

第2题考查学生的词语辨析能力,要求学生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判断词语的正确使用。语境材料选自九上《我的叔叔于勒》、《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和《敬业与乐业》三篇课文,既紧扣课文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又考查了学生对“与日俱增”、“依赖”和“才”三个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本题采用选择题形式,备选答案的设置干扰性不大,更是降低了答题难度,因此得分率相当高。

第3题考查在语境中修改病句和运用标点的能力。第(1)题为病句修改,病句类型为缺少句子成分(宾语),比较典型,但许多考生不能明辨病句类型,修改答案五花八门,得分率相当低。标点考查的是引号的使用。标点错误句用横线划出,降低了难度。大多学生能辨明标点使用的错误,但在给出修改意见时答题不规范,表述不清楚。

第4题考查学生古诗文名句积累的程度。试题分布为九上课文及课后古诗词,既有对古诗词亦有对古文的考查。从学生的答题情况来看,识记、书写和理解的错误是造成频频失分的主要原因。如:“更著风和雨”中的“著”写成“着”;“斜晖脉脉水悠悠”的“晖”写成“辉”;“赢得生前身后名”的“生前身后”写成“身前生后”;“不求闻达于诸侯”中的“侯”写成了“候”。除此之外,亦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出现空答,理解性默写出现错句等情况。此类问题的出现大多由于学生平时的基本功不扎实,不能做到流利背诵、准确识记、深刻理解课标要求背诵的古诗文篇目。

第5题侧重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的阅读状况。本题设置重在一个导向作用,即引导学生去阅读名著,引导教师少一些死记硬背式教学。考题涉及的范围包括《故乡》、《水浒传》和《傅雷家书》。考题形式为给出一个选文语段,考查学生对名著主要情节内容及人物的了解,难度较低,但仍有许多学生张冠李戴。如【甲】选段,许多学生写成《朝花夕拾》或《野草》,【已】选段人物,部分学生答成“吴用”或错写成“杨智”,错误率最高的【丙】选段,相当大一部分学生错认为选自《培根随笔》,造成

失分。整个大题其实很简单,但得分率不高,反映出名著阅读教学还是没有落到实处,学生阅读状况堪忧。

第6题以“综合性学习”为设题点,材料选自“美林药品说明书”,说明性的文字,有典型性。主要考查学生根据材料提取、分辨、整合信息,以及合理表述的能力。考题(1)为选择题,错误率较低。考题(2)为问答题,该题既考查了学生对“禁”和“慎”两个词语的辨析,又考查了学生对观点的准确理解,合理表述的能力。部分学生审题不清,不能准确辨析词义,表述冗长而欠准确,造成失分。

(二)“现代文阅读”部分

1.现代文阅读(一),《虫子的微笑》是一篇文学性作品,主要设计了4道题目。满分13分,抽样最高分13分,最低分0分,平均得分8.28分,得分率63.7%。

第7题,结合文章内容体会、品味两处“微笑”的内涵,但部分考生不仅没有结合内容,且表述层次较低,以“微笑”谈“微笑”,没有答出其内涵。

第8题从表达效果的角度赏析词语,部分考生不能明确指出文学作品中的表现手法,如本题中的对比,故使这个采分点“丧失”。

第9题考察“环境描写”的作用,考生不指出此两处属于“环境描写”,仅答此两处的作用。 第10题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虫子是愚蠢的、幼虫是幸福的原因”,有相当部分的考生脱离文章内容,且语言不通顺、拖泥带水、不简洁。

2.现代文阅读(二)。《“乐读”与“苦读”》,这是一篇议论文,考查的是议论文的相关知识,这与本学期的教学重点是完全吻合的。本语段共考查了4道题,分别从关键词句、论点、论据方面来考查学生对议论文知识的掌握程度。

本大题满分12分,抽样最高分12分,最低分0分,平均得分8.64分,得分率72%。

如果答题时能看懂文章,审清题意,再根据相关议论文的知识来答题,是能得到一半以上的分数的,然而部分考生把议论文当成说明文,用说明文的知识来答题,张冠李戴;部分考生不懂议论文的答题技巧,不会从文本中找答案,随便应付、套用议论文的术语,反而弄巧成拙,如11、12、13题:很多学生不会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不会从文中找答案,更有甚者不知道事实论据与理论论据是什么,混淆了论证方法与说明方法,第14题,考生没有结合读书经历来谈看法,而是夸夸其谈,且表述时不注意语言的简洁,从中不难看出学生平常的知识储备相当缺乏。

(三)“古诗文阅读”部分

本大题赋分20分,平均得分11.12分,得分率为55.6%,由此数据看,学生对古诗文阅读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本大题共分三大板块,一是古诗词鉴赏,二是课内文言文阅读,三是课外文言文阅读。 1.古诗词鉴赏第一题学生失分较多,季节应是暮春时节,很多学生认为是初春,回答不到位。 2.古诗词鉴赏第二题学生失分相对较少。不少学生审题不清,本题有两个问题,却只回答了一个,并对诗人的精神理解不够透彻。

课内文言文阅读共设置了三道题,总体得分情况良好。

1.词语解释。“缟素”不少学生解释为“白色的衣服”而出错;“谢”解释为“道歉”,不少同学“歉”写了错别字。

2.句子翻译。“以”的翻译“凭”不少学生没翻译;“徒”一词,部分学生回答“还”,但数量不

多。

3.第三题得分较高,只是有些学生回答不够全面。 课外文言文共三小题,学生得分情况不容乐观。

1.解释词语。绝大部分学生将“具以实对”中的“具”解释为“全、都”;还有“悉以寄之”的“寄”翻译不到位。

2.翻译。大多数学生能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但对关键词理解不够透彻:“任”、“益”、“待以家礼”。

3.对王翁的评价。出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点。第一:学生审题不清,未结合文章进行分析,缺乏内容依据,导致失分;第二:人物性格有:仁义、拾金不昧、智慧、善良等,但学生对王翁的性格把握不够恰当,导致失分。

(四)“写作”部分

作文赋分50分。抽样平均分38.7分,得分率77.4%。题目:以“微笑”为话题。从审题的角度来说,难度较小,但从抽样得分来看,好差学校之间竟有3分的差距,这也体现了平时作文教学的重要性。

1.审题立意上:“微笑”,在《现代汉语大词典》上释义一动一名,突出其“不显著”。故本人个人认为,审题立意时,不能忽略其“微”,与其他的“大笑、憨笑、狞笑、奸笑”等是有很大区别的,应该是“微微一笑、莞尔一笑、回眸一笑”一类的具有温柔、轻曼、妩媚、妙不可言的美的笑;从一个更深广的层面上讲,“微笑”含义是非常广博的:从理性的角度分析,诸如,用淡如的心态面对得失,用淡泊的心态看待名利,用淡然的心态处理变故,用淡雅的心态认识自我;从情感的角度思考,诸如,微笑是亲情的介质,微笑让友情更高尚,微笑是和平的橄榄枝,微笑是温暖冰冷的黑夜的暖流。当然,还有更多的立意角度,在此不一一列举。而这也正是命题人留下的更宽广的空间。

审题方面虽然没有什么障碍,可是,忽略了“微笑”之“微”的偏题现象还是不少的,自然也就缺少立意的高度。

还有少数考生反其意而立意,认为“微笑是可怕的,有着不可告人的目的,我们必须提防”等,我个人认为是有悖命题意旨的,不知道各位同仁如何看待。

2.行文上:从批阅情况看,文体的规范还是需要加强的,建议教学中,无论是记叙文,还是散文,最好介绍给学生一些经典的文体模式,以期达到文体规范的目的。更有几个考生弄了些不伦不类的文体,且毫无文学性,我认为不足取。

在谋篇布局上,还是缺乏组织意识,显得很盲目很杂乱,无法实现有目的的利用有效线索或者顺序来组织材料。建议今后的教学中,在文章的谋篇布局上多下点功夫,以期达到行文的有序性与清晰化。

在点题方面,初三学生做的远远不够,草率的放过“微笑”处的细节,不能借助微妙之处道微妙之语,以达到深化主题或画龙点睛之妙。建议在今后的写作教学中,在这点上进行强化。

3.有关“文化与生活”:文化与生活的关系可能成为今后作文教学与批阅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在此,我稍做解说,不妥之处,请个位同仁批评指正。

鄙人认为,作文是要写生活的,否则就失却了“人气”,也就失却了“人本”;但写作绝对应该保持其文学的特质,不能为了生活而失去它文学的一面,也就是说写作必须是“提炼后是生活”。我们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