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检测(2)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检测(2)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230651d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4c

能在专家所谓“写生活”“真感受”等呼声中,忘记指导学生对生活的提炼,对生活的艺术化处理,从而走向写作的另一个极端。

有关考场作文中的“文化因子”,我认为适当的介入还是必要的,否则,文章读来就索然寡味。对经典的文化现象,诸如人物、语言等,我们适当的引用或化用,可以使我们的文章熠熠生辉。比如有的学生写到“‘过元旦’虽说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但与‘过年’,那简直是没有可比性的, 鲁迅先生说过,‘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类似的引用就有奇效。

当然,我们一定要防止重走“伪文化散文”的路子,但绝对不是抛却语言经典。

4.语言表达上:语言表达上,我认为一定要强调表达的规范性,争取在基础等级上不丢分。以达到利用作文教学实现诸多考点的训练。比如“中国的古代是一个具有优良传统的大国”“学会微笑,你就是地球上最强大的物种”等句子,不琢磨,还有点意思;细推敲,还真是经典的并举啊!

(五)“卷面书写”部分

该大题赋分3分,均分2.817,得分率为93.9%。 三、教学建议

(一)语文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加强基础知识的落实,尤其是书写要正确、清楚,强化书写意识。建议平时重视字词训练,可以在课前安排几分钟时间进行听写以养成习惯强化记忆。

2.古诗文诵读要强调把握文本含义,了解诗中字词的意义;平时要加强默写,考前可以挑出名句或学生容易写错的诗句进行强化记忆。

3.可以在复习阶段与学生一起复习八年级下册附录里标点的知识,遇到重要的知识点可以从历年中考题中选择同类的题目进行训练,最后再进行总的训练。

4.在最后一个学期学生看名著已经不现实,我们老师应该为学生整理归纳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二)现代文阅读

1.对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阅读能力要注重培养,教师的眼睛不要死盯住几道题目。文本究竟写了什么内容,它是怎么表达的,它最终想告诉读者的是什么。这些都是关乎文本整体感知的重要内容。

2.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文体概念。每一类文体都具有特定的文体特征和语言表达特点,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学会辨别各类文体的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3.注重答题技巧的指导,在归本溯源的基础上注重“采分点”,要让学生理解答案究竟为什么是这个而非那个。我们语文老师心里必须清楚,答案不是从“标准答案”上看来的,应该是依据文本阅读和文体知识,自己归纳出来的。

4.学会清晰、有效地语言表达。训练语言表达,这应该落实在课堂的发言,书面表达上,需要在我们的教学中,敏锐地发现学生的言语特点,纠正不规范的语言表达。

(三)古诗文阅读 1.落实文言文课堂教学。

为体现新课程理念,有时课堂里情感体验延伸很多,很丰富,挤占了宝贵的课堂时间,致使一部分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仅知皮毛,对文言文实词、虚词的理解,句子翻译,句式特点,文意把握等粗枝大叶,建议我们的文言文学习课堂落到实处,落实文言文词句的理解,只有课堂内充分理解才能慢慢沉淀积累,形成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扎实积累培养语感。

比如:新课标规定的“古诗文必背50篇”可以早早地计划读背,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落实积累;可以增加一定的阅读量,结合课文拓展学习,拓展同课文内容相近的段篇,或者与课文同一著作中的其它短文,尤其重视课文内新掌握的字词现象在课外的语段中的灵活运用。

3.提高语言表述能力。

有些学生能大致读懂,但用语言表述下来就颠三倒四。建议我们课堂上对一些特殊句式的翻译,用语更规范,落实关键字词的翻译,真正向“信、达、雅”的方向努力。

(四)写作

1.无论是记叙文,还是散文,最好介绍给学生一些经典的文体模式,以期达到文体规范的目的。 2.在文章的谋篇布局上多下点功夫,学会设置线索,以期达到行文的有序性与清晰化。 3.在点题方面,加以强化;于微妙之处道微妙之语,以达到深化主题或画龙点睛之妙。 4.语言表达上,要强调表达的规范性,争取在基础等级上不丢分。 (五)卷面书写

1.学生答题卷应保持整洁、清楚,教师平时应强化意识(该题分在作文中也有很大体现)有计划有目的地加以训练;

2.教师应训练学生平时尽量使用黑色自来水笔书写,不得使用修正带、涂改液等工具。

安吉县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检测

初中数学九年级分析报告

王军

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检测九年级数学试卷有效检测了九年级学生对九(上)及九(下)一、

二两章数学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试题源于课本又新于课本,在重视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活动经验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考查,并重视考查学生运用数学知分析问题、探索和研究问题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命题的立意上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注重数学的应用性、探索性;基于九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特点,部分试题设计具有一定的应用,同时以学生的实际感受为背景,让学生亲临生活中的数学。本试卷对学生初中阶段数学的中考复习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也为教学提供了较好的导向作用。 一.试卷分析

1.试卷形式结构

本检测试卷采用闭卷笔答形式,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共分三个大题: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其中1~10题为选择题,11~16题为填空题,17~24题为解答题。

2.试卷中各试题考查内容及得分情况

本次检测共有5千余学生参与,阅卷后随机抽查、统计,全县平均成绩75.8分,难度值为0.63,各试题考查内容及得分情况见下表: 题号 分值 考查内容 平均得分 难度 一.选择题 30 比例的基本性质,圆锥的侧面积计算,简单21~24 0.8 (1~10) 时间的概率,黄金分割,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及性质,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及反比例函数的基本性质,数学建模思想方法。

二.填空题 24 (11~16) 17题 18题 19题 20题 21题 22题 23题 24题

6 6 6 8 8 10 10 12

比例的性质,反比例函数,运动基本性质,三角函数,形似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二次函数的性质及运用。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实数的运算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

用列表法或树状图法求简单事件的概率 解直角三角形 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图象及有关面积计算

矩形中的动点问题,面积与运动时间的二次函数问题

圆、相似三角形及有关计算

二次函数综合题,最值问题,存在性问题,动态分类讨论

14 0.58

4.5 5.4 4.5 4 5 6 6 5

0.75 0.9 0.75 0.5 0.63 0.6 0.6 0.42

3.选题编题体现基础性

本检测试卷的编制以新课标为依据,以浙教版九年级学生对九(上)及九(下)一、二两章数学所学内容为蓝本,试卷中大量的试题或直接取自教材,或源于部分地市中考试题进行改编。一方面,通过有关试题直接检测学生“三基”的掌握情况,如概念的识记与理解、基本算理、基本技能与方法的掌握与应用等,另一方面,选择教材中的基本题型、基本图形,并赋予新的关系和内容,使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知识情境中探求新的结论。如第1题,2题,4题,5题,11题,12题,17题,18题,19题等,较好地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对教师的教学和平时的检测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4.注重实际背景,渗透教育内涵

数学来源于社会生活、生产实践,又应用于指导实践活动。能用数学的眼光认识世界,并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处理生活中的问题,是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养。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践,重视检测学生的应用能力,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关注身边的数学,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数学模型的能力,促进学生形成学数学、用数学、做数学的意识。试卷第3题、第4题、第19题、第20题,安排了应用型问题。 例1.(第20题.本题8分)放风筝是大家喜爱的一种运动.星期天的上午小明在生态广场上放风筝.如图他在A处时不小心让风筝挂在了一棵树的树梢上,风筝固定在了D处.此时风筝线AD与水平线的夹角为30°. 为了便于观察.小明迅速向前边移动边收线到达了离A处6米的B处,此时风筝线BD与水平线的夹角为45°.已知点A、B、C在冋一条直线上,∠ACD=90°.请你求出小明此吋所收回的风筝线的长度是多少米?(本题中风筝线均视为线段,2 ≈1.414,3 ≈1.732.最后结果精确到1米) 【评析】本题利用放风筝这一学生喜好的运动为背景,学生感到亲切、自然、真实,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本题考查仰角的定义,要求学生借助仰角构造直角三角形并解直角三角形. 5.注重知识的生成,体验知识的探索过程

新课标倡导的“注重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这一理念已经成为当前课堂有效教学的主流,引导我们切切实实关注学生学习的体验过程,重视知识的发生过程,在学习中亲自动手操作,主动探究发现,才能真正领悟和理解。试卷第9题、第10题、第16容,着力考查学生数学建模和探究知识的能力。

例2(第10题)如图,在△ABC中,已知AB=AC=5,

DEF,将△DEF与△ABC重合在一起,△ABC不动,△点E在边BC上沿B到C的方向运动,且DE始终经过点.当线段AM最短时,重叠部分的面积是?????

16123696A. B. C. D.

552525

(第10题图)

题设计了这方面的内BC=6,且△ABC≌△DEF运动,并满足:点A,EF与AC交于M( ▲ )

【评析】本题通过简洁的几何图形呈现,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对题目信息的处理能力,考查学生数学建模和自主探究的能力。通过已知条件的整合,发现相似三角形,利用相似的性质得出线段AM关于BE的函数关系,求出AM的最小值,最终得解。整个思维过程对学生数学能力的考查有一定的要求,但试题思维入口平缓,保持了核心的考查功能。

6.关注重点知识区块重点考查,渗透数学思想

九年级(上)和九年级(下)一、二章在函数、相似、圆、解直角三角形方面是重点区块内容,试卷突出重点,着重考查,立足双基,同时又渗透了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思维层次,提高学生解题能力,注重了能力的考查。如第5、6、7、9、10、13、14、16、20、21、22、23、24题,在函数和相似三角形方面进行了重点考查,注重计算能力的培养考查。

例3. 已知,圆内接四边形ABCD的两边AB,DC的E,DF经过⊙O的圆心,交AB于F,AB=BE,连接AC,且

(1)求证:△DAC∽△DA; (2)求出DA,AC长度.

【评析】本题考查了垂径定理;勾股定理;圆周角注重了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考查。

例4.(第24题.本题12分)如图,抛物线y=ax2+bx+c与y4),与x轴交于点A(4,0)、B(2,0). (1)求该抛物线的关系式;

(2)E为线段AC上一动点(A、C两端点除外),过点E作与抛物线交于点F,求线段EF的最大值.

(3)在(2)的条件下D是线段AC的中点,问:是否存在似?若存在,求出点E的坐标;若不存在,则说明理由.

【评析】本题比较综合,考查了二次函数解析式求法、函数建模求最值、数形结合、三角形相似证明、分类讨论等知识,对学生计算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

二.考试分析

1.选择题:从得分情况看,学生总体掌握较好,平均得分在21~24分左右,反映出学生对教材要求掌握的知识普遍较好,本大题也较全面地考查了相关知识。学生错误较多的是第9题、第10题;其次是第4题、第5题、第7题、第8题.第10题正确率在10%左右,反映了学生对数学建模思想方面能力还不够。

2.填空题:第11题考查了学生比例关系的知识,掌握较好;第12题反比例函数解析式求法,掌握率在96%以上;第13题考查圆的有关性质,错误率较高,表现在学生不能通过添辅助线构造出Rt△,通过转化思想方法解决问题,也有少部分学生三角函数概念不能掌握造成失分;第14题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运用,正确率较高;第15题得分率较低,主要是学生不能通过添辅助线产生等边三角形,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使问题得解;第16题有难度,得分率在10%左右,二次函数解析式不确定,且又含有参数t=a+b+1,要充分利用数形结合和函数思想才能顺利得解,对学生能力要求较高。纵观填空题,立足双基,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平时注重一题多节,一题多变,多解归一的训练,对学生很有必要。

3.解答题:

第17题,本题较基础,得分率在75%左右。10%左右的学生不能记忆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不过关;少数学生在有理数加减运算上有粗心。教学中应注重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和学

延长线相交于点OD=5,FA=FB=4.

定理;相似三角形

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定理是解本题的关键。既有基础知识掌握的要求,又有运算能力要求的体现。

轴交于点C(0,

y轴的平行线EF△DEF与△AOC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