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254105b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e8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借助具体的实物,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容积)的含义。

2、认识常用的体积(容积)单位,会进行单位间的换算。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会测量某些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3、提高观察、想象、推理等思维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4、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到身边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材分析: 第一学段,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本单元将在此基础上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它是进一步认识其它立体图形、计算其它几何形体体积的基础。

本单元主要内容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常用的体积单位及换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容积)的计算,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教学难点是体积及体积单位概念的建立。

本单元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

1、素材的选取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材选取了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实物作为素材,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同时借助现实素材,让学生观察、比较、操作,从直观认识到抽象概括,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教材的编写体现了知识的建构过程。 这一部分内容的编写体现了这样一个过程:从现实的问题入手——把现实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联想已有知识经验解决数学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归纳结论——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编排,有利于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数学知识,然后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现实问题,同时使学生在经历这一过程中,获得了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 3、练习的设计更侧重于解决实际问题。

本单元练习设计注重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如:三峡每个泄洪孔每秒泄洪的体积、蓄水池蓄水的体积、长城砖的体积等,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在练习的过程中,不仅巩固应用了知识,而且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提高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 教学注意事项:

1、充分利用实物和模型,帮助学生把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建立清晰的空间表象。 本单元选取了学生身边形形色色的各种包装盒为素材,这些东西在生活中司空见惯,但系统地研究它们的几何特征还是第一次,所以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这些实物,并注意从中抽取长方体、正方体的几何要素,帮助学生来形成长方体、正方体的表象,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中不是只提供了一些标准的几何形体让学生进行计算它的表面积和体积,而是提供了大量的跟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素材及练习,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数学知识,逐步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时,要遵照教材的编写意图,让学生经历“现实问题——数学问题——现实问题”的过程,体会和掌握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4、充分激活学生的原有认知,促进学生迁移。

利用旧知识通过迁移学习新知识,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在教学正方体的特征时,要先引导学生回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在教学体积单位的认识时,要先引导学生回忆面积单位的产生过程,通过方法的迁移来学习新知。 第一课时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一、 学习目标

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学习重点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立体图形的识图. 学习难点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立体图形的识图. 教具准备

教具:长方体框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台、长方台等;投影片;动画. 学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 二、预习学案: 1、请同学们自己画一个已经学习过的平面图形;再请每位同学用手摸一摸画出的图形;老师明确:这些图形都在一个平面上,叫做平面图形.

2、教师摆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台、长方台、墨水瓶盒等. 教师提问:这些物体的各部分都在一个面上吗?(不是)

教师明确:这些物体的各部分不在一个面上,它们都是立体图形. 3、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有什么特征. 教师板书:长方体的认识 三、导学案: 学生探究.

(一)长方体的特征.动画演示:长方体的特征 1、请同学取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

教师提问:请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 请用手摸一摸两个面相交处有什么? 请摸一模三条棱相交处有什么? 教师板书:面、棱、顶点

2、参考讨论提纲来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讨论提纲:

①长方体有几个面?面的位置和大小有什么关系? ②长方体有多少条棱?棱的位置、长短有什么关系? ③长方体有多少个顶点? 教师板书:长方体:

面:6个,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棱:12条,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 顶点:8个.

教师:请完整地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 3、比较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

老师提问:长方体是立体图形,画在纸上如何与平面图形区别呢? 请观察,你能看到几个面?哪几个面? 你能看见几条棱?哪几条棱? 教师介绍长方体的画法:

看不见的棱画在图纸上用虚线表示,最后面画出的是长方形,其它的面画出的是平行四边形.

4、出示长方体框架观察.

教师提问:框架上的12条棱可以分几组?怎样分?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

教师明确: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二)正方体特征.

1、动画演示:正方体的特征

教师提问:看一看新得到的长方体与原来长方体比较有什么变化? (长、宽、高变为相等,六个面都变成了正方形,长方体变为正方体) 2、对照长方体的特征学生自己研究正方体的特征. 学生讨论、归纳后,教师板书:正方体: 面: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棱:12条棱长度都相等. 顶:8个.

3、学生讨论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相同点:面、棱、顶点的数量上都相同;

不同点:在面的形状、面积、棱的长度方面不相同.

教师提问:看一看长方体的特征正方体是否都有?试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教师板书集合图: 长方体

正方体

四:课堂检测:

1、量一量自己手中的长方体的长、宽、高,说出每个面的长和宽是多少? 2、根据图中数据口答. (1) (2)

(1)长方体的长是( )厘米,宽()厘米,高( )厘米, 12条棱长的和是( )厘米.

(2)这幅图中的几何体是( )体,12条棱长的和是( )分米.

(3)如图一个长方体,它的长、宽、高分别是9厘米,3厘米和2.5厘米.它上面的面长是()厘米,宽( )厘米,左边的面长( )厘米,宽( )厘米,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和是( )厘米.

3、判断.正确的在括号里画√,错误的画×. (1)长方体的六个面一定是长方形;() (2)正方体的六个面面积一定相等;()

(3)一个长方体(非正方体)最多有四个面面积相等;()

(4)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相等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4、 谁来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看图纸上的立体图? 五、课后作业.

1、拿一个火柴盒,量一量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然后说一说每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2、说出下图表示的物体是什么形状,并且说明: 它的上面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 它的右侧面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 它的前面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

它的下面和后面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 六、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长方体

顶点

6个长方形(也可能12条,相对的4条棱8个 有两个相对的面是长度相等 正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12条长度都相等 体

8个

正方体

七、反思:

第二课时 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的实践活动 学习内容: 实践活动

一、学习目标:

1、通过摆、算、比、想等学习活动,促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体的相关知识。 2、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的意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

3、为学生提供可行方案,培养有序思考、合理分类,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方法, 发展空间观念。 二、预习学案:

谈话引入活动内容。

我们已经结束了第一单元的学习内容,今天一起来进行一次实践活动,请同学们 做一次包装设计。 板书课题:包装设计 三、导学案: 设计包装:

监控:1 、测量获取数学信息。 监控:(1)同学们看看准备的学具是什么形体?(长方体)

(2)要为手中的一个长方体学具设计一个包装,你们需要做什么准备工作?(测量学具的长、宽、高)

(3)你测量的目的是什么?

(计算长方体纸盒的表面积,以便准备合适的包装纸。) (4)长方体纸盒的六个面有什么特征?(面的大小不同) (5)如果请你们为完全相同的六个纸盒做包装设计,(边沿、接口略去不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