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份试卷汇总)2019-2020学年邢台市名校语文八年级(上)期末考试模拟试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3份试卷汇总)2019-2020学年邢台市名校语文八年级(上)期末考试模拟试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2637a3b69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da

2019-2020学年八上语文期末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洗涤(dí) 松懈(jiě) 兴味(xìng) ...B.牛犊(dú) 点缀(zhuì) 茸毛(róng) ...C.遵循(xún) 凋谢(tiáo) 卑微(bēi) ...D.不朽(xiǔ) 震颤(zhàn) 蔓延(màn) ...2.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句是( ) A.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D.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3.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这位在海边展现娴熟带球技巧的小男孩正是如今在我们球队掌控中场运转的巴西球员拉菲尼亚。 ..B.英国首相发言人:与北爱尔兰的谈判取得进展,但仍有默契需要弥合。 ..

C.烈士白本升的妹妹李卫平带来的是哥哥生前一丝不苟的一本本笔记、作业本及一张张旧照片。 ....D.他为我国淡水生物的资源利用和可持续发展,为揭示淡水生物与环境的科学规律,为淡水生物学的学科建设,殚精竭虑,呕心沥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我_________亲眼看见过倒挂着还能开花的仙人掌。 (2)这笑话用意在说明昆明到呈贡的火车之慢,但也说明鸡(3)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___________了。 A.的确 到处 温柔 B.确实 到处 柔和 C.确实 随处 柔和 D.的确 随处 温柔

5.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必先苦其心志 行拂乱其所为 ..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出淤泥而不染 ..C.舜发于畎亩之中 已而之细柳军 ..D.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贤于材人远矣 ..二、名句默写 6.默写古诗文名句。

(1)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 (2)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 。 (3) ,望峰息心。 ,窥谷忘反。 (4)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 。 (5)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 。 (6) 山水之乐, 。 三、字词书写

7.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字词,并在横线上解释所填字词。

___________可见。

(1)五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晓雾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竞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8.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①邯郸:唐代县名,即今河北省邯郸市。②驿里:驿站,客店,古代传递公文或出差的官员途中歇息的地方。

1)用自己的话描绘“抱膝灯前影伴身”所写的情景。 2)全诗主要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请结合诗句进行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9.阅读选文,完成小题。(17分) (甲)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乙)

方山子传(节选) 苏轼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注释)①方山子:苏轼的老朋友,姓陈名慥(zào),字季常。②光、黄:光州(今河南潢川)、黄州(今湖北黄冈)。③朱家、郭解:都是西汉时的游侠。④宗:尊崇,敬仰。⑤折节:强自克制,改变初衷。⑥矍(jué)然:惊奇注视的样子。 3)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 (1)遂至承天寺 (2)相与步于中庭 (3)余告之故

4)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过岐亭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B.适见焉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

C.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记》) D.问余所以至此者所以动心忍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小题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

1)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俯 而 不 答 仰 而 笑 呼 余 宿 其 家

2)比较阅读(甲)(乙)两文,苏轼和方山子的人生际遇有何不同?他们自我排遣的方式分别是什么?(4分)

10.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与朱元思书 吴 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负势竞上,互相轩邈(_______) .(2)猿则百叫无绝(_______) .(3)经纶世务者(_______) ..(4)在昼犹昏(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写“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作用是什么? 4)选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现代文阅读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描摹父亲 李红霞

①忽然发觉已许久未见到父亲了。脑海中如投影般闪回着父亲的形象,竟然很是模糊;似乎从未刻意端详过他。于是,在遥远的异乡,凭着记忆和想象,开始用文字为我假想的模特——父亲,构图、“描摹”。

②古老而简朴的院落。低矮破旧的土坯房作背景,火红的月季花、繁密的葡萄架作陪衬,一只趴在墙角假寐的小狗作点缀。父亲定格在画面中央:端坐凳子上,拉起二胡,调剂着农忙的空闲;温馨而亲切,感慨而伤怀。

③微风吹起了父亲的头发,花白稀疏、风中打卷,隐隐露出头皮,如被生活的大手无情薅过一般,心疼却又无奈。发黄的老照片中,父亲的头发油黑而浓密,梳着标准的中分,俨然经过精心的打理,帅气英俊。记得我们兄妹,曾在父亲鼾声如雷的熟睡中,调皮地揪起父亲的头发,密密麻麻地扎了满头小辫,招得父亲一通幸福的嗔怪。真想再次操起木梳为父亲整理头发,可又怎忍看到华发垂落。

④皱纹爬上额头、刻在眼角、陷入脸颊、堆在脖颈,岁月的刻刀,刀刀重落,毫无怜惜,父亲只能默默忍受,任其在身上慢慢刻蚀。皱纹里,读到了艰辛:父亲幼年丧母、童年丧父,无兄弟姐妹,灰色的生活让父亲性情坚忍,却又暗隐脆弱。皱纹里,看到了甜蜜:与母亲和和睦睦,拉扯我们兄妹三人成家立业、成为依靠;看着孙辈绕膝,笑不拢嘴。皱纹,如道道磁条,刻录着父亲的岁月留影。

⑤曾经身影挺拔的父亲,如今已然微驼,前倾。握起二胡,已无当年跟着戏班奔走乡里、陶醉操琴的精气神儿。听母亲说,台上的父亲正襟端坐,上身挺直,摇头晃脑,颇显气派。可我明白,为了养育我

们,父亲曾下过煤窑,在阴暗狭窄的巷道里蜗行;干过工地,扛起沉重的钢筋水泥挪行;常年打柴,背着如山的木柴在深山里穿行。生活的重压,让本就单薄的父亲,渐渐弯下了腰,成了一张弓;但也撑起了家,托起一片天。

⑥那双操着琴杆、按着琴弦的手,枯瘦无力、青筋暴突,淡淡的老年斑,看一眼便让我眼窝湿热。这还是那双曾在我成绩下降、调皮犯错时,高高扬起,重重落下,敲打我成长的厚重有力的大手吗?这还是那双曾做过木工玩具、打过床铺橱柜,挥起锄头便下地、拿起铲子便下厨的灵活能干的巧手吗?那次扶父亲过马路,他用瘦瘦的手指紧紧扣着我的手,无力且无助,似要将他交给我。那双手,握过了岁月,经历了流年,留给我们的是财富一笔。

⑦还是那件藏蓝色上衣、灰黑色裤子、淡黄色的胶鞋,这俨然成了父亲的标准装扮,多年未变。 ⑧只不过衣服已发白打褶,鞋上沾了泥。曾给父亲添过衣服,可他一直以勤俭持家、不讲穿戴的训话回我,穿着几件旧衣,甚至是我们剩下的校服度日。见过父亲在灯下拿起针线补袜子,见过晾晒的秋衣布满洞,见过给他买的衣服整齐叠在柜里。想给父亲买身衣服,一时竟忘了尺寸,不禁心感不孝和自责。 ⑨干裂的嘴唇,没了当年的红润;浑浊的双眼,没了当年的英气;羸弱的身板,没了当年的健硕。点点回忆,忆不尽父亲72个春秋的苦辣酸甜;细细描摹,描不出父亲藏于内心的愁痛喜乐。“描摹”父亲,父亲的形象逐渐清晰,但却感觉一如天下所有的父亲。想来,真该回家看父亲了! 1)说说文章第①段有何作用。

2)文章第④段交代父亲的艰辛,为何又说“皱纹里,看到了甜蜜”?这是否矛盾?为什么? 3)请自选角度赏析文中第③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记得我们兄妹,曾在父亲鼾声如雷的熟睡中,调皮地揪起父亲的头发,密密麻麻地扎了满头小辫,招得父亲一通幸福的嗔怪。

4)文中的父亲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5)本文结尾段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12.课内阅读训练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A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儿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B我的眼泪又来了。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1)从文中找出描写父亲买橘子去爬月台的动词,并体会其作用。

2)为什么父亲“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时,“心里很轻松似的”? 3)语段中A、B两处划线句作者都写到自己流泪,请分别分析这两次流泪的原因。 4)读最后一段,感受作者对父亲的情感,并把你的理解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