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统考语文综合试卷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高职统考语文综合试卷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2b3127e31b765ce050814ac

D、南宋绍兴年间为泉州造桥热的高峰,平均每年造桥一座,长度达一公里以上。 24、这段文字主要介绍的内容是( ) A、福建古代桥梁建筑又以闽南地区最为发达。 B、闽南地区桥梁发达的原因。

C、到了南宋时期,闽南出现了持续近百年的“造桥热”。 D、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桥梁建筑在福建蓬勃兴起。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5—27题。

一块好泥 星竹

我们小镇上的人都喜欢捏泥人。姥姥的手艺在镇子上数一数二,很有名的。捏泥人是用模具,把和好的胶泥放入固定的模具里,你要什么人物,就选择什么样的模具。姥姥捏出来的泥人有皇上,有将帅,也有随从和佣人。泥人刚出来时,赤条条的,眉眼全无,这时就要靠一双巧手加工了,用心地把细微之处修饰好,再往泥人的身上涂上油彩,然后拿到集市上去卖。这是一种挣饭吃的活路。在我们乡下很流行。

捏泥人,关键在于土质,土质要有韧性,要柔和,怎么折腾也不会有裂痕,反复拿捏后,也不会失了胶性。因此,捏泥人,泥的土质就成了关键。土是到处都有的,但许多土,却不能用来捏泥人。要成为泥人的土质,首先就得具备被拿捏的柔软与胶性,不然不行。

小时候,为了找到好的土质,我们常常要跑很远的地方,要下很大的工夫。但好的胶泥却不是人人都能找到的。所以我们做孩子的时候,老师和大人们总是希望我们将来能做一块“好泥”,总拿好的泥土来打比喻,让我们长大成人后,一定要做一块能被拿捏且听话的“好泥”。

于是,“做一块好泥”也就成了我们将来闯荡世界的一个标准。在我的老家,大人们常会说:这孩子将来会是一块“好泥”!这是一种最高等级的夸赞了。

久而久之,在我的印象里,只有能被拿捏,听话的泥土,才能算是“好泥”。其他的土质在我的眼里,都是无用的废物,甚至被加上了不好的烙印。不只是我,我们镇子上的孩子都是这个认识:长大成人后,一定要做一块“好泥”!时间久了,我被“好泥”的意识所强化,渐渐地形成了一种人生观念:将来不管到哪里,都要做一块“好泥”!这观念成了我人生在世的一种标准和向往。

天下的“好泥”,自然是不多的。“好泥”的条件是柔软而又有胶性,永远要随着捏家手里的感觉变化。只有如此,你才能变成一块有模有样的“好泥”!

长大成人后,我确实按照“好泥”的标准生活了许多年。只有先做一块“好泥”,人才能有出息,有前途。在我还不懂得更多事物之前,我把世上所有的好品质,好事情,好命运,都归结为首先得是一块“好泥”的范畴。

我曾因为没有做到一块“好泥”而自暴自弃过,也曾因为自己不是一块“好泥”而伤心悲痛过。我在努力适应别人的过程中苛求过自己,可我还是没有令人满意。我似乎不适

5

合做一块“好泥”。

做“好泥”原来并不容易,甚至常常要与许多事物发生冲突。渐渐地我发现,大多数的人,似乎都不适合做一块“好泥”。有些人的性格,天生就与“好泥”的标准相悖。 活到40岁时,我才知道,我要做一块好泥的认识,原来是有误的。人总不能像一块胶泥那样任人捏造揉搓。天下有许多事,是需要个性的。许多有个性、有思想的人,反而做不了“好泥”。而那些从好泥当中被剔出去的渣子,往往倒有可能是金子、玉石或是稀有矿物。漫漫人生,岁月改变了我对“好泥”的认识。我不再按照“好泥”的标准去生活。不再单纯做“好泥”的想法,反而让我的生活变得自在,从容,丰富,有了更多的自主和自信。

不过,我仍常常怀念小时候和姥姥一起捏泥人的那段生活。只是现在我才懂得,世上大多数的人,其实都不属于“好泥”。但他们并不是不优秀的人。正是因为我们不一定是一块“好泥”,反而可以成为一块好砖,一处好矿,甚至一块闪闪发光的金子。

(选自《北京晚报》2007-04-03)

25.文章题目中的“做一块好泥”是一种什么样的人生态度?(4分)

26、“活到40岁时,我才知道,我要做一块好泥的认识,原来是有误的。”请结合文意说说“我”过去的认识有误的原因。(4分)

27、下列对这篇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4分)

A、文章按照时间的顺序,叙述了作者对“作一块“好泥””的前后不同的认识过程 B、做不了“好泥”一类的人,虽然不可能在别人的模具里发光,却往往会有着自己的光彩。 C、作者通过自己成长的经历和感受,深信刻认识到,只要不任人“拿捏”,充满自信,就一定会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D、文章运用比喻的手法,展象地展现了世上的两种人,表达了一种能够主宰自己生活的愿望。 三、作文

2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需求作文。

老年人有了拐杖,可以走得更稳;肢残人有了拐杖,可以重新站起来。在学习和生活中,充当“拐杖”角色的人和物很多,例如:老师,家长,朋友,一本好书等等,都会给你许多想不到的帮助,使你的人生绚烂美丽。

请以“我的拐杖”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要求:(1)文章内容或主旨只要与“我的拐杖”相关即符合题意。(2)可以用“我的拐杖”为题,也可另拟题目。请先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然后作文。(3)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编述故事,抒发情感,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等。

6

参考答案

选择题:

A卷DCDAB CBDCA ABDB CDB C 主观题:

15、德才兼备之人已经跟我一道平定了天下,却不跟我一道使天下安定和得到好处,这怎么能行呢? 16、(1)善假于物也 (2)旌旗十万斩阎罗 (3)把酒话桑麻 (4)不拘一格降人材 17、《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提出的多次考试、多元录取的高考改革方向被多数受访的学生所肯定。

18、如果你种下毅力,秋天你将收获满仓知识。

19、乐于接受批评是美德,拒绝批评是自绝于读者。 20、抒发了与友人共遭贬谪、同病相怜的失意伤感之情。 22、①以“猿啼”、“暮江”的凄清黯淡之景烘托了送别的凄清。②以无情的“水自流”反村有情人之伤心。③以“青山万里一孤舟”的苍凉画面,既表现了友人旅途的孤寂,又表达了诗人的不舍深情。(举出任意两例即可)

诗意:猿猴啼叫,送行的人已散尽,落日挂在了江头。我独自伤心,而水也自顾自的流。同是被贬的臣子,而你却走得更远。青山过后万里,只有一叶孤舟

首句描写氛围。“猿啼”写声音,“客散”写情状,“暮”字点明时间,“江头”交代地点。七个字,没有一笔架空,将送别的环境,点染得“黯然销魂”。猿啼常与悲凄之情相关。何况如今听到猿声的,又是处于逆境中的迁客,纵然不浪浪泪下,也难免要怆然动怀了。“客散暮江头”,也不都是纯客观的景物描写。日落西山,暮霭沉沉,旅人扬帆,送者星散,此时尚留在江头,即将分手的诗人与裴郎中又不禁更加动情。

第二句“人自伤心水自流”,切合规定情景中的地点“江头”,这就越发显出上下两句有水乳交融之妙。此时日暮客散,友人远去,自己还留在江头,更感到一种难堪的孤独,只好独自伤心了,而无情的流水却只管载着离人不停地流去。两个“自”字,使各不相干的“伤心”与“水流”联系到了一起,以无情水流反衬人之“伤心”,以自流之水极写无可奈何的伤心之情。 三句从“伤心”两字一气贯下,以前两句更推进一步。第三句在“远”字前缀一“更”字,自己被逐已经不幸,而裴郎中被贬谪的地方更远,着重写出对方的不幸,从而使同病相怜之情,依依惜别之意,表现得更为丰富、深刻。

末句“青山万里一孤舟”与第二句的“水自流”相对应,而“青山万里”又紧承上句“更远”而来,既写尽了裴郎中旅途的孤寂,伴送他远去的只有万里青山,又表达了诗人恋恋不舍的深情。“孤舟”写出了作者旅途的孤寂。随着孤帆远影在望中消失,诗人的心也随着眼前青山的延伸,与被送者一道渐行渐远。

从通篇来看,基本上采用了直陈其事的赋体,紧紧扣住江边送别的特定情景来写,使写景与抒情自然而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情挚意深,别有韵味。

25、缺乏个性,没有自主意识,总是按别人的标准去生活、做事。

26、原因有三点:①做“好泥”不容易,常常要与许多事物发生冲突。②许多有个性、有思想的优秀人才,却做不了“好泥”。 ③不做“好泥”,生活变得自在、从容、丰富,并且从中也有了更多的自主和自信。(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文言文翻译:听说古代圣王中没有能超过周文王的,霸主中没有高出齐桓公的,周文王、齐桓公都是依靠贤人的帮助而成名,现在天下贤人的智慧才能难道不及古时候的人才吗?忧虑的是君主不去和他们结交,不去结交,贤士怎么能够来呢?现在我依靠上天神灵的保佑以及贤士大夫的帮助,平定了天下,把天下统一成一家。我希望这个天下能长久地保持下去,世世代代奉祀祖先的宗庙以至无穷。贤人已经与共同平定天下了,而不与我共同治理天下,使人民幸福,这可使得么?贤士大夫有肯跟我交游的,我能够尊敬他,让他做大官,特把这个诏令布告天下,让大家明白我的意思。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