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最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2020最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2c6101a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43

他的诗风格深沉,旋律悲壮。但有一首例外,那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齐读课题。

2.解题。谁能说说诗的题目的意思?重点提示“闻”是听到的意思,不同于现在的“用鼻子嗅”,这是古今词义上的变化,例如:忽闻岸上踏歌声。“河南河北”指的是河南省与河北省吗?(指的是黄河的南北两岸,那里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3.了解背景,再次读题。

这首诗的背后有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你知道那是什么事件吗? “安史之乱”让原本繁华安定的国家岌岌可危,也把诗人杜甫卷入了生活的最底层,开始了长达八年的逃难生活。八年之后,诗人在四川剑外听到了官军收复失地的胜利喜讯,诗人心情如何?(喜悦,激动)让我们带着喜悦激动的心情读课题。 二、初读,读通顺

1.大声读一读这首诗,做到字正腔圆。 2.指名读诗,检查生字读音。

3.再读古诗,注意压韵。(裳、狂、乡、阳) 4.齐读,读出节奏和韵味来。 三、细读,悟诗情

1.一首好诗,是一段历史,一个故事,也总是蕴新着一种心情。你们认为诗中哪个词语最能表示诗人当时的心情?(板书:喜欲狂)

2.从哪里能体会到诗人这种喜欲狂的心情呢?请同学们读读诗,细细地品味一下。

3.集体交流。

A.对比感悟“悲喜交集”。

(1)杜甫不是爱哭的人,但在写这首诗之前,他也曾流过泪,你看!

出示杜甫《春望》)请生朗读。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师:叛军攻破国都长安,大肆劫掠,纵火焚城,繁华兴盛的都城一时成为一片废墟,人民流离失所。故国沦亡,空留下山河依旧,春天来临,长安城中荒草深深。感叹时局,看到花开也不由得流下眼泪,怨恨别离,听到鸟鸣也禁不住心中惊悸。战火连缩,如今已是容春三月,家书珍贵,足抵得上万两黄金。而四十六岁正值壮年的诗人竟然白发稀疏,简直要插不上头簪。

(2)本是百花盛开的春天,杜甫却对着花儿流泪,听到鸟的鸣叫也感到心,你们说,诗人的泪是怎样的泪?(国破家亡的泪:战火纷飞中流离失所的泪;是别离的人思乡的泪;深受战乱之苦痛苦的泪,仇恨的泪……)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是啊,回望历史,痛苦的何止杜甫一人,还有谁在流泪?(失去了亲人的孩子、士兵、历经战乱折腾的千千万万的穷苦百姓………)

他们为何流泪呢?(为失去亲人、为百姓流离、为国家动荡、为山河破碎……)

指导朗读:这泪,如瑟瑟秋雨,裏挟着满腔的凄凉、悲惨和绝望,酒向了满目疮痍、遍地废墟的中原大地,冷冷地滴落在诗人的心头,也震撼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吧。齐读全诗。

(3)在多年的生离死别、颜沛流离之后,诗人终于听到了胜利的喜讯,“初闻涕泪满衣裳”又是怎样的泪呢?(这是喜悦的泪、激动的泪、感慨的泪……)指名读,评点,再读。(点评:谁说杜甫“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今天你就是杜甫的知音。)

B.想象感悟“欣喜若狂”。

(1)看课文插图,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把你见到的诗人一家欣喜若狂的样子描绘一番。

(2)从此以后,不必妻离子散,天各一方,怎能不喜? 从此以后,不用颠沛流离,远走他乡,怎能不喜? 从此以后,可以家人团聚,尽享天伦,怎能不喜? C.朗读感悟“放歌纵酒”。

(1)泪满衣襟,欣喜若狂,不足以表达诗人心中的喜悦,他还要做什么?读五六句。指名读,评议读“哼歌一一唱歌放歌,饮酒纵酒”,读出“放歌纵酒”的感觉。(点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2)想到在阳春三月就要回到久别的故乡,回乡的路上有 做伴,有 做伴,还有 做伴,此时,诗人喜到极致,忘

乎所以,让我们一起感受诗人的“喜欲狂”,与诗人一同放歌纵酒,一同颜狂。全班读。

D.体验感悟“归心似箭”。

(1)杜甫的家乡在哪儿呢?(洛阳)(出示:司马光《洛阳看花》) 洛阳春日最繁花,红绿荫中十万家。谁道群花如锦绣,人将锦绣学群花。

师:在处处牡丹、户户天香的洛阳,牡丹品种各呈娇态,城内居民蜂拥往观,万人空巷。看花人摩肩接踵,如痴、如醉。群花竞放,可以比以锦绣,反过来,人们又在织锦描绘时把花的美好形象绣进去了。自已读一读。

(2)洛阳美吗?想不想到洛阳走一?请生读最后一句(评:还在巴峡流连),小组读(评:到了峡)大组读(评:到了裏阳),全班读(评:洛阳到了!)

(3)洛阳真美,你们看见了吗?看见了什么?请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把看到的阳春三月的洛阳美景用两三句话写下来,学生读自己描写洛阳美景的句子。

(4)杜甫曾写过:“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更何况,洛阳如此之美,也难怪杜甫如此急切地想上归乡之路。这是一条怎样的归乡之路呢?(课件)师;大家看,从巴峡到巫峡,周围高山险峻,路途艰难。而出巫峡到襄阳,从襄阳到洛阳又是何等的长途跋涉、千里迢迢。在这里诗人却这样说,你怎么理解?

(5)李白曾有一首诗,和杜甫的这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朝辞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