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学案:第二单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 Word版含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学案:第二单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 Word版含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32688f9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f3

答案精析

语言积累

1.(1)ɡuān (2)qiánɡ lǔ (3)lèi (4)suō (5)qiào (6)xiào (7)sè

2.(1)①古时军队营垒的遗迹。②姿容雄伟,英气勃发。③代指曹操的水军。樯,挂帆的桅杆。橹,一种摇船的桨。④花白的头发。⑤同“樽”,酒杯;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⑥不久,过一会儿。⑦吟咏长啸。⑧草鞋。⑨略带寒意。⑩风吹雨落的声音。

(2)有功绩而又有文采的;英俊杰出的 有才学而不拘礼法 跟男女间情爱有关的 轻浮放荡

(3)①古义:进退为难。今义: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样子。 ②古义:刚才。今义:从来,一向。

(4)①名词作状语,向东。②名词作状语,像云一样;名词作状语,像烟一样。 (5)①神游故国。②应笑我多情。③华发早生。 品读感悟 一、

??所见:大江、故垒 所想:千古风流人物 乱石、惊涛 一时多少豪杰 ?下片:?怀古? ?伤今? ?

雄姿英发 多情善感 ?????所忆:?周郎? ?风流潇洒 所慨:?早生华发 ?????才华横溢?人生如梦

上片:?赤壁? ?怀古?

二、

1.①词一开篇,江山、历史、人物逐一奔入眼底,引起怀古思绪。

②境界开阔,气象恢宏,笼罩全词。大江东去,淘空一切,无数杰出人物在词人的视野里都如滚滚长江水一去不复返。

③由江水的流逝想到岁月的无情,引发历史想象,非常自然。这三句把写景和抒情议论结合得天衣无缝,能使人产生对历史和人生的思索。

2.①开篇总写长江,引起人的怀古思绪,接着通过“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具体写赤壁之景。

②江岸石壁,“乱”写出险怪,“穿”写出高耸。江面波涛,“惊”写出汹涌,“拍”描绘出水石相搏的情状。“卷起千堆雪”写出浪花四溅、狂澜奔腾起伏的异景。

③从声音、色彩、姿态多方位描写赤壁,无不逼真。作者抓住悬崖、陡壁、惊涛、波浪这些

可视性极强、变化宏大的形象,大刀阔斧横画纵抹,描绘了一幅奇险雄伟的画面。 ④借助景色的壮丽,作者还暗写了赤壁之战惊心动魄的场面和英雄豪杰们的雄姿,表现了作者的豪迈奋发。

3.“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一句承上启下。 “江山如画”是从眼前景色得出的结论。江山如此秀美,人物又是一时俊杰之士。这长江、这赤壁,岂不引起人们怀古之幽情?这样,借助这一句使得全词从上片描写赤壁景象,引起对古代英雄的缅怀,合理地过渡到下片的“遥想”,抒发了对身世的感叹。

4.刻画了周瑜雄姿英发、风流俊雅的英雄形象:“小乔初嫁了”,美人衬英雄,写尽俊伟风姿; “羽扇纶巾”,描写周瑜儒将装束,手握羽扇,头戴纶巾,从容闲雅,一派儒将风度;“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以曹操水军的惨败衬托周瑜指挥若定、蔑视强敌的气概。 5.①“故国神游”,承接上文,道出了对英雄时代、英雄人物的激情向往。

②“多情应笑我”是用自嘲的方式写自己的感伤、感情大落,最终发出“人生如梦”的感慨。在作者看来,英雄人物、丰功伟绩,全都是过眼烟云,稍纵即逝。唯有心境旷达、洒酒酬月才是人间沧桑之正道。

6.从序言的最后一句“故作此”可知,小序交代了这首词的写作目的与写作背景。作者去沙湖看田是因为想在沙湖终老,由此可以看出,现状已经如此,洗冤复职不是自己想了、争取了就能实现的,自己没有能力再去改变这个现状。在这种情况下,他“既来之,则安之”,安家置业,筹划生活,这恰恰反映了他积极乐观、旷达洒脱的一面。

7.这两句是说,虽然遇到突如其来的风雨,而自己却像平时披着蓑衣在雨中行走一样坦然,一样毫无畏惧。在作者眼中,风雨交加也好,晴天丽日也好,都是没有什么差别的。这里的风雨既指自然界的风雨,也指生活中的风雨、政治上的风雨。结合作者当时的政治处境来看,他显然是用来比喻自己的生活遭遇和人生态度。

8.在“徐行”到“回首”之间,作者的情感经历了巨大的变化。上片重点抒发了“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情感。路途有风雨,但任风雨漫天,任乱云飞渡,我自岿然不动。下片抒发了“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情感。在乐观、旷达的人生境界里,一切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本无风雨,何来晴明。

9.在突如其来的风雨中,作者没有雨具,却依旧手持竹杖,脚穿芒鞋,吟咏长啸着从从容容地缓步行走。他把风雨看得很平常,觉得风雨交加的天气和晴朗的天气并没有什么差别。作者实际上是以自然风雨来隐喻人生风雨,表明自己对各种政治打击和迫害已遇变不惊,见怪不怪了!作者正是通过这件生活小事表达了自己那种旷达、洒脱的生活态度。 交流释疑

1.①作者描写了大江向东奔流,浪涛汹涌,拍打着堤岸,卷起层层白浪,山石嶙峋高峻等景色,描绘了一幅雄伟、壮丽的画面。

②词人借助壮丽的山川、古代的英雄、自己壮志难酬的胸怀以及洒酒凭吊江月的豪情,共同

和谐地营造出了一种壮阔、雄浑的意境。

2.“归”。因为全词思想情感的核心是: 作者不怕任何风雨, 也不在乎风雨阴晴多变, 一心渴望退隐, 可谓“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情”颇有点超凡脱俗的味道,这也是在说“归”;“回首”的动作实指刚刚遇雨之处,虚指自己对平生经历过的宦海风波的感悟和反思,反思的结果也是“归去”。

苏轼的人生态度是入世而非出世。他宦海沉浮一辈子,但从来没抛弃过世俗生活和仕途生活,他是大儒,但又通佛通道,儒释道在他身上矛盾又统一。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古代读书人都希望有所作为,建功立业,所谓“大丈夫当以天下为己任”“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等,当这种理想无法实现或遭遇挫折时,道家的思想又占上风,而道家讲的是无为,所以他又像庄子一样,要逃离这个社会。 深度研读

1.(1)理解,但不赞成。这一句体现出作者消极悲观的情绪,这是作者阶级局限性和时代局限性的反映。在封建社会里,人们一旦主宰不了自己的命运,就会悲观失意。而人越是身处逆境,越是要顽强直面逆境。逆境是人生最好的大学。

(2) 这首词中的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既激起了他的豪迈奋发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他产生“人生如梦”的感慨。这首词具有感奋和感伤的双重色彩。苏轼的感伤是由于建功立业的激切热望不能实现而萌发的,我们应当更多地体会他对事业对人生的激情和思索,而不是感伤。“人生如梦”反过来也可以激发我们对人生的追求,这也正是这首词的理趣所在。从语言上体会这首词,也是“奋”压倒了“伤”。意境壮阔,风格豪放,反映了苏轼宽阔的胸襟。

2.①因为他知道“前方亦雨”,人生就是一场雨,无边无际,无可躲藏。已经活在世上,谁又能脱身人生这个大罗网呢?无论是人间天上,还是庙堂江湖,对于苏轼来说均是“外部世界”,本无区别,最后的归宿只能是自己的“内心世界”。所谓的“也无风雨也无晴”是词人希望获得精神解脱的一种象征。所以苏轼的潇洒里面有人生的空漠和心灵的超脱! ②作者通过途中遇雨,借题发挥,表达了自己在种种打击和挫折面前不慌乱、不退缩、不丧气,坦然处之的旷达心境,展现了不因物喜、不以己悲、宠辱不惊的高超人生境界。 3.(示例)①“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珈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林语堂《苏东坡传》) ②“中国古代最高贵,最亲切,最有魅力的文人。”(余秋雨《文明的碎片·苏东坡突围》) ③“他的全部作品展现了一个可供人们感知、思索和效仿的活生生的真实人生,影响了无数后继者的人生模式的选择和文化性格的自我设计,从而使他与后世的读者,建立了一种异乎寻常的亲切动人的关系。”(王水照、崔铭《苏轼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