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园规划与设计课程论文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城市公园规划与设计课程论文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333afd4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47

三折,在狭窄的断面上,创造了丰富的空间层次。 8、竖向分析

基地地势相对平坦,大部分场地标高在4米到7米之间。场地西南部的湿地区是天然形成的缓坡,是黄浦江的长滩,平均标高约2米。

设计师利用场地农耕文明景观层的梯地禾田消解场地千年一遇防洪标准与内河净化湿地之间的高差。

世博后滩公园中的地形变化基本上都是利用耕地的田字形来营造的,这些田块大大小小,高高低低,参差错落的叠放着,形成了丰富而富有韵律的竖向空间。这些田块按地形高低分成几类,各自种上与其功能及坏境相适应的植物,如芦苇,向日葵,油菜,小灌木等。

利用梯田高度和植物高低的落差逐级下渗,江水经过层层过滤,得到净化;更为重要的是梯地禾田消解场地千年一遇防洪标准与内河净化湿地之间的高差 9、公园规划设计方法论以及公园规划设计手法分析

上海后滩公园将景观作为一个生命的肌体,设计一个活的系统,为城市提供全面的生态服务。

13

4种文明串写场地脉络

以后滩地区发展的时间脉络、空间背景和场地禀赋作为线索,将湿地公园分为湿地生态景观层、农耕文明景观层、工业文明遗存层和后工业文明体验层4个功能层次,由此叠加形成场地的总体功能布局。

蓝带:三带一区建构湿地基底

设计以“双滩谐生”为结构特征建立湿地体系,共有滨江芦荻带、内河净化湿地带、梯地禾田带和原生湿地保护区4个部分组成。其中滨江芦荻带和原生湿地保护区主要指与黄浦江直接相邻的外水滩地,而内河净化湿地带主要是指场地中部的人工湿地系统。外水滩地和内河净化湿地带之间通过潮水涨落、无动力的自然渗滤进行联系,它们息息相关,一同营造着具有地域特征、能够可持续发展的后滩湿地生态系统。

三场九园、步道网络编织交通体系

设计以一环九纵多路径的交通路网和三场九园的休憩场所共同形成场地的交通网络。一环九纵多路径的交通路网,既确保了场地与外界的便捷联系,又保证了场地内部便利的可达性,很好的解决了世博期间人流的分流问题。三场九园的休憩场所,在形成不同文明景观体验空间的同时,提供了世博期间人流等候、疏散的场地。 10、总结

“这是一个非常强大的项目。它的成果人人都可以看到。它充分体现了我们景观设计师所需要做的事情。这里的景色无比的优美。上海的天空从来没有蔚蓝过,而现在上海已经意识到可持续性项目的重要性了。” ——2010年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专业奖评

(三)杭州西溪湿地 1、项目概况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市区西部,为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东起紫金港路西侧,西至绕城公路东侧,南起沿山河,北至文二路延伸段,总面积约为11.64平方公里为保护区范围,共分三期建设。

在保护区界线以外为外围保护地带,东至紫金港,南至老和山麓,西至绕城公路西侧绿带,北至余杭塘河,用地面积15.7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以外的周边景区控制区,主要涉及五常乡、闲林镇的两湿地水网区域,用地面积约为50平方公里。距西湖不到5公里,是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其生态资源丰

14

富、自然景观质朴、文化积淀深厚,曾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

2、规划设计概念分析

西溪湿地在公园配套设施建设上,在把握量的控制的前提下,建设高标准、高技术、高效率、生态型和节约型的基础设施共享系统,以满足既定功能需求为原则。

以不破坏现状生态环境为原则,应选择在现状农居集中的区块,规划定位在深潭口村、龙章村、董家湾一带,同时与民俗展示相结合。批复明确西溪湿地保护范围划为三个层次,即保护区范围、外围保护地带、周边景区控制区。整体布局按照上述三个层次划分为东部湿地生态保护培育区(二期)、中部湿地生态旅游休闲区(一期)和西部湿地生态景观封育区(三期)。 3、公园类型、属性、与城市空间关系等分析

公园类型---污水净化型

生态是西溪湿地公园的命脉。西溪湿地二期部分区域因农居过分密集布局,且基础设施未配套,大量污水直接排入水体,其生态系统已达到临界状态,在

15

二期工程中生态修复工作任重道远,其工程难度压力乃至超过一期

公园属性---城市公园

公园与城市关系---公共开放的湿地公园 6、规划目标分析 自我健全目标

目标一 完整保护融汇了自然生态美感与历史文化底蕴于一体的湿地公园。 西溪的美,是自然的,同时又是人文的。自然之美以湿地风光为其最大特色,其间有纵橫阡陌的河流,百年交柯的树木,是其特色的体现,而这河流、树木又包千百年的人文积淀。保护规划以完整保存、保护这以特点为基本目标,强调历史脉络的延续,在保护措施以及保护工程中特别强调这一特色。

目标二 具备与其功能相适应的游览设施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城景相联的特点,使其与城市处于相互依存的关系,拥有强大的后勤支撑能力,大量旅游服务和娱乐霱求都可在城区或外围旅游区得到满足。因此湿地公园应充分满足游人在游览观赏时即时即地的游览服务,形成完善的,与功能要求相适应的游览设施系统。

目标三 建立与城区和谐共美、互利互依的共生关系

西溪与杭城紧密相连。一方面,城景相依,密不可分,另一方面,城市与公园在功能、景观建设、发展、运营等各方面都有着各自不同的要求。规划应通过适当的疏理与合理布局调整城市与景的良好关系,使城景共美、互利互依。7、结构布局分析

西溪湿地呈现显著的块状景观空间格局特征。不同特征的单元格以不同规律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不同性状的斑块,用统计数据来表达。在64个单元格中,如果一类格数量较多,说明该斑块中水面分布较为集中,明水面积较大;如果二类格或三类格数量较多,则水面分布较均匀且量多;如果四类格数量较多,则该斑块以农田地貌为主或水面面积较少;五类格的数量说明了该斑块内建设用地所占比例较大。

根据总体规划,西溪湿地公园二期涵盖了湿地生态保护区、民俗文化展示区、曲水庵湿地景观区等。规划功能结构形态为“一堤三区”。“一堤”即花蒋堤特色景观带;“三区”即湿地生态保护区、民俗文化展示区、曲水庵湿地景观区。三期规划结构:一带、两片、多点

“一带”是指以五常港为轴,分为西片与东片,西片为体现水乡风情、五常文化的“水乡溯源”,东片为体现农耕、渔耕文化的“河渚觅渡”。 “多点”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