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心理思考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神经心理思考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334364d2b160b4e767fcf69

性不能引起脑电变化,特称为S02。前两个信号分别称为S1 和S2。S1 和S2间及S2 与S02间的间隔分别固定为1.5秒与1.7秒。S1 和S2在多次重复的刺激中,每次皆出现,但其后之S02仅以50%的概率随机出现。

二、什么是P300?说明其特点和心理意义。

P300即为万层分的第三个郑波P3,由于当初发现的P3是在300MS左右出现的正波,故称之为P300。P300代表直觉任务的结束,并反映工作记忆中表征的更新,与所投入的心理资源量成正相关,潜伏期岁任务难度的增加而增加。并发现刺激物与被试的利害关系及被试的情绪均在P300上有反映。

三、什么是BSP?说明其特点和心理意义。

有一类ERP与运动相关,并且出现在骨骼肌肉运动之前约800MS,系脑电的负向漂移,成为BSP。亦称运动后电位。在被动运动时不出现BSP,进出线运动后电位,说明BSP代表意动,即运动的预备,是一中纯心理性脑波。 四、什么是MMN?说明其特点和心理意义。

1978年首先报道。典型的实验是,仍然运用上述产生P300的Oddball实验模式,标准刺激为1000Hz的短纯音,偏差刺激为800Hz的短纯音,分别在被试双耳中呈现。令被试者双耳分听,即注意一只耳的声音,并对偏差刺激进行反应,而不注意另一只耳的声音。结果无论注意与否,在约250ms内偏差刺激皆比标准刺激引起更高的负波。若以偏差刺激引起的ERP减标准刺激引起的ERP,观察此差异波,则可见到在约100ms至250ms之间出现了一个明显的负波,此即mismatch negtativity(失匹配负波),简称MMN.从实验中可以看出,(1)1004Hz、1008Hz、1016Hz、1032Hz四种偏差刺激引起的N1波在潜伏期和波幅上均无不同(2)偏差4Hz并未引起MMN,偏差8Hz开始引起MMN,但波幅较小。(3)随着偏差刺激与标准刺激偏差的增加,MMN的峰潜伏期逐渐减小,以至与N1部分的重叠。MMN反映了脑对信息的自动加工,由此不但客观的物质的证实了人脑信息自动加工的存在,而且可以利用MMN研究一些困难而重大的问题,如人脑自动加工的广度、深度和脑机制等。 五、什么是N400?说明其特点和心理意义。

N400是研究脑的语言加工原理常用的ERP成分。它首先由Kutas等于1980年报道。他们令被试者对屏幕上呈现的句子进行认知反应,故意将某些句子的最后一个词写为畸义词。当在屏幕上逐个呈现这句话的单词,并记录各个单词诱发的ERP时发现,该句尾畸异词诱发

的ERP在400ms左右出现了一个新的负成分,以此命名为N400。研究发现,N400的波幅与畸义词对其语境背离的程度相关。N400的波幅随语意背离程度的增大而增大。目前认为,N400与长时记忆中语意信息的提取有关。N400也有不同的子成分,分别与不同的认知过程相关,有彼此不同的脑内源。据报道,N400至少有四个子成分,其潜伏期与头皮分布是不同的。另有资料说明,后部的皮质---内侧颞叶系统对于产生N400具有重要的作用。 N400在揭示语言加工的认知规律上发挥了很大作用,然而关于N400反应的仅仅是语言本身的性质,还是广义的语义加工,甚至它是否仅与语言相关的问题仍有争议。研究表明,产生N400的脑机制是很复杂的,也许这是由于语言脑机制的复杂性所致。虽然目前已在正常人和语言障碍患者上做了不少工作,但距离彻底揭示N400的原理,需要走的路还很长。 六、什么是PN?说明其特点和心理意义。

Naatanen等使用类似于Hillyard等人的实验模式,不过延长并固定刺激的间隔为800ms,结果发现,被注意的刺激比非注意的刺激产生更大的ERP负偏移,它从刺激呈现后150ms开始,持续约500ms。注意刺激的ERP减去非注意刺激的ERP便得到了一个持续时间较长的差异负波,简称PN,属纯心理波。有观点认为N1效应就是PN的早期部分,只是由于在N1效应的试验中所采用的刺激间隔时间太短,刺激负荷较大,因而加快了PN的起始时间,使PN和外源性N1成分重叠在一起,N1的增大并不是注意引起的。关于PN与注意波有以下五个观点:1,把与注意相关的ERP负波都解释成类似PN的内源性成分,即PN是唯一的注意效应;2,使用短刺激间隔,并且注意与非注意的差异较大时,应该存在“真正的N1增强”;3,在感觉区存在几个连续的注意波,认为其中潜伏期为70ms的负波是注意对N1成分的调节,其后较晚并且较大的负波才是PN;4,在ERP中成分中发现了选择性注意的“P20--50”增大效应;5,听觉ERP刺激后10—15ms有任务相关的变化。关于注意是否可以引起N1增大的问题,很难证明,仍然是当前没有答案的有争议的问题。

第十章 ERP刺激程序

一、视觉刺激有哪几类?其参数有哪些?

自然界存在的物体都可能成为视觉刺激。可以分为图形刺激和非图形刺激两大类。其中图形刺激如简单的二维图形、三维图形、文字及复杂的自然景观或面孔等;非图形刺激如闪光等。

视觉刺激的参数包括照度、对比度、亮度、视角。照度(illumination)是指均匀投射到物体平面单位面积上的光通量,用E或Ev表示。对比度=

最大照度?最小照度?100%。

最大照度?最小照度亮度(luminance)指给定方向是离开、到达或穿过某一物体表面、单位立方角、单位投影面机上的光通量,用L或Lv表示。视角=

360rr??57.3。 2?dd二、听觉刺激有哪几类?其参数有哪些?

听觉刺激包括纯音、短音、白噪声和语音。纯音是波形呈正弦曲线的声音,听起来是单音调的“嘟”声;较短的纯音成为短纯音。短音的主观感觉为“咔”声。白噪音在较宽频带范围内,含有各种频率的噪声,各频率的能量均匀分布。语音是人类所特有的带有明确含义的声音。

刺激参数包括频率和声压波。频率的大小表示声音音调的高低,单位为Hz。声压级表示声音的强度,单位为dB。 三、体感刺激的参数有哪些?

体感刺激指人体所能承受的微弱脉冲电流,刺激时程0.1~0.5 ms,频率1~5Hz,电压50?V。

四、刺激序列包括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哪些特点?

刺激序列包括刺激呈现时间、刺激间隔、消除重叠成分三个阶段。

刺激呈现时间要根据实验需要具体确定时间。需要注意的是:第一,刺激呈现时间长度与任务难度成反比;第二,当呈现时间短到一定程度,例如视觉刺激在40ms以下,人就不能主观感觉到这个刺激,可利用此特性进行非意识的启动研究;第三,实验中会出现撤反应现象,即刺激物消失也能导致ERP波形的微小改变。避免撤反应的措施一是将刺激呈现时间适当延长或缩短,二是利用相减技术。

刺激间隔有两种计算方法:第一,SOA,从前一刺激起点到后一刺激起点;第二,ISI,从前一刺激止点到后一刺激止点。需要注意的是,①短间隔将导致ERP成分,特别是早期成分的重叠,②预留足够被试完成作业的反应时间,③间隔过长可能浪费硬盘空间,并延长不必要的实验时间,④刺激间隔与任务难度成反比。

消除相邻刺激的重叠成分有两种方法,1) 高通滤波(high-pass filtering)增加频带宽度低端频率响应,可以减弱ERP在较长潜伏期、较低频率的部分。如果仅对早期高频成分,例如听觉脑干诱发电位感兴趣,即可采用此法(高通为50~150Hz)。相反,如果研究对象是长潜伏期电位,高通则应采取小数值。2)低通滤波 (Low-pass filter) 采用不同间隔随机化,可以部分消除邻近的ERP重叠成分,又叫Jitter法。

五、什么是Oddball实验模式?该模式又分为哪几类?每一类的特点是什么?

Oddball实验模式是指采用两种或多种不同刺激持续交替呈现,它们出现的概率显著不同,经常出现的刺激称为大概率或标准刺激(standard stimuli),偶尔出现的称为小概率或偏差刺激(deviant stimuli)。令被试对偏差刺激进行反应,因此该偏差刺激称为靶刺激(Target)或目标刺激。这是诱发P300、MMN等与刺激概率有关的ERP成分时的经典实验模式

Oddball实验模式又分为①两种刺激物,大概率(如80%)刺激为标准刺激,小概率(20%)刺激为靶刺激,被试对靶刺激作按键或计数反应。这是Oddball标准模式。需要注意的是小概率应小于30%,并且小概率刺激不连续出现。②同样两种刺激物,在一系列规律呈现的刺激物中,偶然缺失一些刺激。缺失的刺激为靶刺激。③三种刺激物,其中一种大概率刺激占60%,小概率刺激两种,各为20%。在小概率刺激中,被试对其中一种刺激作反应,该刺激为靶刺激,而另一种不做反应的叫非靶刺激。④在以上三种模式中,偶然插入一种新异的声音——新奇刺激,令被试感到新奇,可产生P3a成分。 六、什么是Go-Nogo实验模式?该模式的特点是什么?

两种刺激的概率相等。令被试反应的刺激叫做Go刺激,即靶刺激;不需被试反应的刺激叫做Nogo刺激。该模式也叫做Go与Nogo作业。特点:排除了刺激概率对ERP的影响;由于没有大小概率之分,大大节省了实验时间,但也丢掉了因大、小概率差异而产生的ERP成分

七、什么是跨通路(Cross-Modal)实验模式?该模式的特点是什么?(需自己总结其特点)

跨通路(Cross-Modal)实验模式是指在同一实验模式中采取不同感觉通路的刺激物,通常为视觉和听觉刺激,常用于选择性注意的研究。

实验通常研究两个系列的跨通路选择性注意事件相关电位(ERP)成分,其要点是每项实